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8-09 星期六 农历闰六月十六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服务平台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2617)
机构
(0)
政策
(35)
资讯
(1255)
清单
(259)
资源
(163)
学术
(825)
百科
(0)
其他
(80)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年画上的杨柳青(魅力名镇)
2009.08.26
专题报道
年画上的杨柳青(魅力名镇) 人民网记者 尹 婕 杨柳青年画代表作《连年有余》 资料图片 运河边的杨柳青镇 马婧婧摄 一双青筋暴起、骨节突出的手有力地挥舞着锄头,暮色中,身后刚刚翻好的土地还带着湿气。临近晚上8点,74岁的农民老汉王学勤扛起锄头向家走去。吃过晚饭,洗了洗手,王学勤走进自己的画室。无论多忙,这是他从不落下的功课。 不足20平方米的画室里,墙上固定着20多张画板,灯光下,王学勤握着毛笔的手灵活轻盈,每年都能描绘...
查看更多
千古悠悠七夕节
2009.08.24
专题报道
千古悠悠七夕节 农历七月七日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最早称为双星节、双七节,自汉代起称为七夕节、乞巧节,到唐宋时,又称为女儿节、少女节。从七夕节最早的称呼来看,其起源系由星名衍变而来。汉代以前,牛郎称“牵牛”,它与织女不过是银河两岸的星名而已。它们之间既无故事情节,也没有七夕节日之说。二者七夕相会的传说经历了一个逐步形成的漫长过程。 西汉时期,随着社会经济的恢复和人民生活的长期安定,过去那种为统治者服务的“天神合一”思想不再是神话故事的唯一内容,一些...
查看更多
为申遗欠债2亿值么? 地方政府慎行
2009.08.24
专题报道
“申遗热”请慎行为申遗欠债2亿值么? 地方政府慎行吕绍刚 2007年,贵州荔波和云南石林、重庆武隆捆绑成功申报“中国南方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为确保申遗成功,荔波县政府因此背负了2亿多元高额债务,目前遗产地保护正面临困境 如果不是因为申遗,贵州荔波,这颗地球腰带上的“绿宝石”,依旧会身在深闺无人识。 同样,如果不是因为申遗,这个每年财政只有2.86亿元的小县,不会背负2亿多元的债务包袱――这还不算未来10年,荔波需追加遗产地保护投入6.3亿元...
查看更多
“星腔后继有人,我没辜负师傅”
2009.08.21
专题报道
“星腔后继有人,我没辜负师傅” ――“粤曲星腔”获推国家级“非遗” 唯一省级传承人李月友 李月友(张宇杰/摄) 李月友当年登台演出的粤剧造型 四年“申遗”路,“粤曲星腔”被广东省文化厅推荐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候选项目。而这也是目前三水唯一一个省级“非遗”项目。 作为粤曲中艺术成就最高、影响最大、流传最广的唱腔流派,“粤曲星腔”背后有着怎样的故事?记者昨日采访了“粤曲星腔”唯一的省级传承人李月友。她对记者讲述了自己结缘“粤曲星腔...
查看更多
巧捏头像 泥人张“贱卖恶商”
2009.08.20
人物
巧捏头像 泥人张“贱卖恶商” 都说天津民间工艺有四绝:泥人张、风筝魏、砖刻刘以及杨柳青年画。 要说捏泥人绝到哪里,冯骥才的《俗世奇人》里说道:“手艺道上的人,捏泥人的"泥人张"排第一。而且,有第一,没第二,第三差着十万八千里。” &nb...
查看更多
救二人转如救火
2009.08.20
专题报道
救二人转如救火 二人转培训班里的孩子们,每个人都要练手“绝活儿”。 (徐丹伟/摄) 编前话: 如今,传统二人转确实已难现往日辉煌,在现代生活节奏和娱乐方式的冲击下,根植于乡土的民间艺术二人转,正在离开广袤的黑土地,流向城市五彩斑斓的舞台,在这一过程中,甚至不惜抖去二人转根须上的最后几块泥土。 传统二人转面临的际遇,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经济社会高速发展带给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巨大冲击,因此它具有较为普遍的代表性。 本篇文章是《原生态二人转生存状况实录...
查看更多
中国蓝印花布孤单的手艺
2009.08.20
专题报道
中国蓝印花布孤单的手艺 “我们对蓝印花布真正细微的了解是早就没有了,对纹样意义的认识模糊而混乱。这些旧东西,你要知道原本的出处和周到的想法,然后再去利用。” 四缬中的灰缬 久保玛萨(Masa Kubo)开在上海长乐路上的“中国蓝印花布馆”展室墙上有两个小镜框,里面的照片一张是黑白的,拍的是湖南韶山毛主席故居里叠放在床上的蓝印花布棉被。她记得很清楚,1972年3月她随日本妇女代表团第一次来中国,那条叠得整整齐齐的棉被是她在中国第一次看到的...
查看更多
歙砚金石声,藏家多雅士
2009.08.17
论坛
歙砚金石声,藏家多雅士 眉纹《
归
航砚》 顶级歙砚广东首展,记者专访歙砚收藏家谈赏玩: 8月11日,继岭南最大国画落户从化普通社区之后,一批国内罕见的顶级歙砚也在明月溪社区展出。该批歙砚石材之珍贵,做工之高超,价格之昂贵,令普通市民咂舌。记者了解到,本次与普通市民见面的歙砚市场总价超过3000万元,其中一方名叫“兰亭序”的歙砚堪称国宝,价过500万元。 展出期间,记者亲临现场,品鉴歙砚,并就歙砚与端砚的区别,如何收藏鉴赏、如何把玩等细节,对该批歙...
查看更多
中医为什么没能在“韩医”前申遗
2009.08.17
论坛
中医为什么没能在“韩医”前申遗 韩国文化遗产厅近日宣布,7月31日凌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韩国申请的《东医宝鉴》初刊本,列入世界记忆遗产名录。消息传来,中医界纷纷发表否定意见,“‘韩医"概念改自‘汉医"”,此书只是“一本中医纂辑之作,基本没有独创性”,指出韩国这样做“意在确立‘韩医学"的正体性”,是无视历史真实。(8月13日《东方早报》) 如果说,韩国当初以“江陵祭”申请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出乎中国预料,因而颇有措手不及之感,那么,这次申报在国内早有...
查看更多
全国首家原生态民族文化专业学术期刊今日创刊
2009.08.17
其他新闻
全国首家原生态民族文化专业学术期刊今日创刊 由贵州省凯里学院主办的《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今日创刊,这也是我国第一份以原生态民族文化为研究对象的专业学术期刊。 8月16日,凯里学院在贵阳召开《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创刊新闻发布会。据了解,这份刊物为季刊,设有非物质文化遗产、少数民族文献整理与研究、田野调查、民族文化传承与教育等栏目。 贵州省副省长刘晓凯说,《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的创刊是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切实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
查看更多
1
228
229
230
231
232
262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