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8-08   星期五   农历闰六月十五   
搜索
专题报道
编者按:为加强非遗数字化保护和档案建设,形成与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名录(名册)项目相关的,全面、系统的数字化记录成果,我中心在文化和旅游部非遗司支持下,自2018年起持续开展入选项目资源采集工作,并已经先后完成了7个项目。 该项工作的开展以我中心组织编制的系列文化行业标准《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 数字资源采集和著录》相关规范为指导,关注并记录入选项目的本体内容、传承主体、文化生态、履约实践和保护成果...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山西省首届稀有剧种展演合影  《猪八戒背媳妇》演出现场  《小二黑结婚》演出现场  《顶灯》演出现场  山西素有“中国戏曲的摇篮”之美誉,山西戏曲是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山西文化的一个响亮品牌。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历来对戏曲工作非常重视,宏观上,联合相关部门共同出台《关于实施山西省戏曲传承发展...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编者按:为加强非遗数字化保护和档案建设,形成与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名录(名册)项目相关的,全面、系统的数字化记录成果,我中心在文化和旅游部非遗司支持下,自2018年起持续开展入选项目资源采集工作,并已经先后完成了7个项目。 该项工作的开展以我中心编制的系列文化行业标准《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 数字资源采集和著录》为指导,关注并记录入选项目的本体内容、传承主体、文化生态、履约实践和保护成果。 我们将...
查看更多
——贵州深入推进多彩贵州民族特色文化强省建设的创新探索
专题报道
屯堡文化名村—贵州省安顺市西秀区七眼桥镇本寨村风貌(摄影:吴忠贤/光明图片)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苗绣(松桃苗绣)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石丽平在刺绣(图片:资料) 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荔波县瑶山古寨景区在举行欢迎仪式(图片:资料) 2021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黔西新仁苗族乡化屋村考察时指出,民族的就是世界的。特色苗绣既传统又时尚,既是文化又是产业,不仅能够弘扬传统...
查看更多
要闻
9月20日下午,文化和旅游部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第八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第十九届中国吴桥国际杂技艺术节的总体情况、筹备情况、重点活动安排。 张旭霞 文化和旅游部新闻发言人、办公厅副主任 女士们、先生们,各位媒体朋友: 大家下午好。欢迎参加文化和旅游部新闻发布会。 当前,我国的对外文化交流合作迅速恢复,国际性文化活动繁荣开展。即将到来的10月,文化和...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9月17日,由青海省文化馆主办、尖扎县文化馆承办,为期5天的“2023全省非遗藏族民歌培训班”在尖扎县藏家大院圆满结业!全省30名藏族民歌手在此次培训班中“加油、充电”。 青海省文化馆党委书记、馆长马云蔚,尖扎县副县长尕藏东智、青海省文化馆副馆长冶英生、尖扎县文体旅游局副局长华青多杰、尖扎县坎布拉镇镇长索南东智、尖扎县文化馆馆长扎西才旦、青海省文化馆文艺辅导部马亚琼、授课老师堪本、仁考、更藏出席结业典礼并为学员颁发结业证书...
查看更多
论坛
【摘要】茶器是茶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历代饮茶方式演变的直观载体,茶器的发展经历了一个从混用到专用,从单一到多元的过程。从历史文献、图像及考古发掘材料维度,分析我国历代茶器从一器多用的早期茶器、唐代茶器、宋代茶器到明清茶器的演变轨迹,以及煎(煮)茶法、点茶法、瀹泡法等品饮方式的变化,得以略窥茶文化一隅。 【关键词】茶器;羹饮;煎茶;点茶;瀹饮 “水为茶之母,器为茶之父。”古人以浅显的语言点明了茶、水、器三者的关系,一杯佳...
查看更多
论坛
【摘要】在与大自然的互动中,中国人很早就掌握了制茶技艺。从唐以来的文献中梳理关于茶叶加工工艺的记载,不仅为勾勒出中国传统制茶技艺的历史面貌,也是为在该技艺及其相关习俗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情况下,进一步挖掘其在当代的价值,如增强文化自信、提升茶业经济价值、促进世界文明的交流互鉴等,以推进该非遗项目的保护传承。 【关键词】制茶技艺;非遗;传承;价值 制茶技艺是中国人的发明创造,也是人类共享的非物质文...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进入互联网时代,短视频传播在互联网上迅速兴起。作为一种互联网内容传播方式,短视频相比于单一的文字、图片或音频,具有更高的传播势能、更大的内容密度和更强的感染力,短小便捷,更适应互联网时代的节奏,也因此逐渐获得各大互联网平台、网民和资本的青睐。自各短视频平台加大文化类视频创作激励以来,以非遗为主题的短视频制作在各大视频平台迅速崛起,比如传统服饰穿搭、传统器具制作、古代生活体验、民间工艺展示教学、传统美食制作等,许多非遗博主依靠非遗短视频获得了很好的流量...
查看更多
——2023年8月非遗传播活力数据解读
专题报道
“文旅中国·百城百艺”非遗传播活力展示平台,依托中国文化传媒集团自主知识产权系统“中传云”,实现对1557个国家级非遗项目、3610个国家级非遗子项、3603名国家级非遗传承人、876家非遗老字号非遗传播大数据信息的实时监测,按照政策保障、队伍情况、非遗活力、媒体关注、舆情反馈5个指标维度,综合计算出2023年8月非遗传播活力值共计33054,其中国家级非遗项目各省级行政区非遗活力值为9398,国家级非遗各地级行政区非遗活力值为13579,国家级非遗...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