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7-30   星期三   农历闰六月初六   大暑 大暑
搜索
专题报道
2021年,我国文化事业蓬勃发展,群众幸福感、获得感显著增强,为2035年建成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奠定了坚实基础。近日,全国人大代表,文化和旅游部党组书记、部长胡和平接受媒体专访,回顾2021年文化事业的新亮点、新成果,展望“十四五”期间的重点工作。 问:2021年,我国文艺事业发展成果突出,文艺创作爆款频出、文艺演出好戏连台、文化活动精彩纷呈,群众获得感显著增强。请您介绍一下其中主要的亮点和成绩。 胡和平: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拓宽渠道 精准细分 提升效能——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 经过多年建设发展,我国基本建成覆盖城乡、便捷高效、保基本、促公平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缺不缺、够不够”的问题基本解决,“好不好、精不精”的问题日益显现。因此,在共同富裕的新征程上,如何进一步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促进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成为全国两会代表、委员关注的重点。 全国人大代表杜美霜...
查看更多
论坛
【摘要】格萨尔的文化生态及其空间由自然和人文两个方面的要素构成,同时也包含了物质和非物质两种形态,它们的生灭变迁直接影响着格萨尔文化的演进形态。因此,对于这些空间的整体性保护无疑是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保护实践工作的重要内容。果洛位于格萨尔文化核心流传区域,其格萨尔文化空间除了在广义上与其他地区格萨尔文化生态空间具有同质性特点外,受地域、历史和区域性文化等因素的影响,也存在其独特性。这主要表现在传统意义上的文化空间和在当代语境中再生的文化空间。前者主要涉...
查看更多
论坛
【摘要】作为口头文化遗产的传统史诗,在社会转型的当代语境中面临生存危机,亟需加强整理和保护。以《玛纳斯》为代表的柯尔克孜族史诗在政府实施的政策性保护措施下,在保护和传承两方面都取得了良好效果。一是传承队伍得到健全,老一辈传承人得到抢救性保护,年轻一代也加入史诗学习的行列;二是听众群体不断扩大,在自然听众和被动听众的共同参与下,史诗演述活动得以传承;三是演述语境得以重构,史诗演述场所和传承场所的创建、史诗演唱活动的举办和推广,保证了史诗的整体性保护和活...
查看更多
论坛
摘要:农村作为承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镇,在面对当前社会转型中的城镇化大趋势下,探索非遗保护与传承的城镇化路径显得尤为必要。以河州花儿为例,一是要充分认清其在城镇化过程中“水土不服”和生存空间受到挤压的现状;二是要在新形势下对其文化生态场进行修复和重建,以保证花儿艺术生命力的延续,并进行因地制宜的艺术革新,使其能够重新融入当下生活;三是在新的条件下促成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来源群体为主导的非遗产业转化,把非物质文化遗产来源群体的经济利益诉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2022壬寅虎年的大年初四,正值中国传统春节时,北京冬奥会在北京国家体育馆鸟巢开幕,在顺利完成各项赛程后,冬奥会主火炬在鸟巢缓缓熄灭,也给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奥运健儿留下美好记忆。 从黄河之水天上来,到迎客松矗立鸟巢,再到手捧柳枝惜别冬奥,众多鲜明的中国文化元素贯穿全场,中国人的浪漫直抵人心,惊艳世界,传统非遗也点缀其间,夺人眼球。 北京冬奥会,中国式浪漫 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是一个穿着冰晶外壳的“中国国宝...
查看更多
论坛
【摘要】分类与人类的思维认知有关,不同的思维认知分类形成相应文明体系的分类形制。每个国家都通过特殊的遗产分类凸显其国家特色。《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中对非遗的分类属于项目分类范畴,此种分类对于创造非物质文化遗产民众的“主体性”关怀具有重要价值,易于进行落地性保护与传承工作。非遗是包括概念、分类、命名、知识、实践和保护系统的完整体系,项目分类需和形态分类、学科分类等相结合,方能在遗产体系中体现其逻辑与理由。 【关键词...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观天察地、认知自然所创造的时间知识体系,也是安排农业生产、协调农事活动的基本遵循,更是中国社会顺天应时、指导实践的生活制度,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文明成果的典型代表。2022年2月4日,立春,北京冬奥会开幕式倒计时表演在中国传统历法的时光轮转中开篇,大屏幕上逐个闪现二十四节气,从“雨水”开始,最终行至“立春”。通过二十四节气把倒计时与古诗词以及充满生机的当代中国影像融为一体,将中国气韵传递给全世界。 二十四节气是阴历还是阳...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2月15日,正月十五,元宵佳节,2022央视元宵晚会欢乐开播,晚会在自贡中华彩灯大世界设分会场,自贡灯会登上央视元宵晚会。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歌手扎西顿珠、朱兴东献唱南宋著名词人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歌声与灯海交织,观众们沉浸在欢乐的海洋里。 伴随着美妙的歌声,观众们跟随着飞行器的视觉一同“遨游”彩灯灯海,欣赏这里的花灯盛景,除了传统样式的灯组,也有独具特色的...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在南京图书馆“书海识·遗”——“我们的节日”非遗主题活动中,与古琴艺术(金陵琴派)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桂世民面对面学习古琴;在扬州瘦西湖风景区,木偶、盆景、剪纸等非遗项目与春节、夜游相结合,丰富游客游园体验;在苏州“非一般的展厅”线上展厅,35位非遗传承人、75件作品浓缩在视频中,活动将持续至2022年年底…… 2022年春节期间,无论是景区还是文化场馆、线上还是线下,江苏各地将非遗与春节紧密结合,营造浓浓年味的同时,也让非遗进一步融入生活当中...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