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7-06   星期日   农历六月十二   
搜索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海南省乐东黎族自治县      黎族的织染技艺历史悠久,特点鲜明,有麻织、棉织、织锦、印染(包括扎染)、刺绣、龙被等品种。   黎族聚居区有极为丰富的木棉、野麻等纺织、印染原料。在棉纺织品普及之前,野麻纺织品在黎族地区盛行。人们一般在雨季将采集的野麻外皮扒下,经过浸泡、漂洗等工艺,渍为麻匹。麻匹经染色后,用手搓成麻纱,或用纺轮捻线,然后织成布。野麻布质地坚实,多用于制作劳动时穿着的外衣和下裳。   黎族织锦的图案丰富多彩,有...
查看更多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海南省白沙黎族自治县      黎族的织染技艺历史悠久,特点鲜明,有麻织、棉织、织锦、印染(包括扎染)、刺绣、龙被等品种。   黎族聚居区有极为丰富的木棉、野麻等纺织、印染原料。在棉纺织品普及之前,野麻纺织品在黎族地区盛行。人们一般在雨季将采集的野麻外皮扒下,经过浸泡、漂洗等工艺,渍为麻匹。麻匹经染色后,用手搓成麻纱,或用纺轮捻线,然后织成布。野麻布质地坚实,多用于制作劳动时穿着的外衣和下裳。   黎族织锦的图案丰富多彩,有...
查看更多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海南省东方市      黎族的织染技艺历史悠久,特点鲜明,有麻织、棉织、织锦、印染(包括扎染)、刺绣、龙被等品种。   黎族聚居区有极为丰富的木棉、野麻等纺织、印染原料。在棉纺织品普及之前,野麻纺织品在黎族地区盛行。人们一般在雨季将采集的野麻外皮扒下,经过浸泡、漂洗等工艺,渍为麻匹。麻匹经染色后,用手搓成麻纱,或用纺轮捻线,然后织成布。野麻布质地坚实,多用于制作劳动时穿着的外衣和下裳。   黎族织锦的图案丰富多彩,有160种...
查看更多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海南省五指山市      黎族的织染技艺历史悠久,特点鲜明,有麻织、棉织、织锦、印染(包括扎染)、刺绣、龙被等品种。   黎族聚居区有极为丰富的木棉、野麻等纺织、印染原料。在棉纺织品普及之前,野麻纺织品在黎族地区盛行。人们一般在雨季将采集的野麻外皮扒下,经过浸泡、漂洗等工艺,渍为麻匹。麻匹经染色后,用手搓成麻纱,或用纺轮捻线,然后织成布。野麻布质地坚实,多用于制作劳动时穿着的外衣和下裳。   黎族织锦的图案丰富多彩,有160...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广西南宁市青秀区施厚村古岳坡,村民在制作壮锦文创产品       核心阅读   非遗是广大群众脱贫攻坚的重要资源   搭建培训带徒、宣传展示、旅游体验等于一体的平台   传统礼仪、节庆、民俗等非遗资源也具有很大发展潜力   一技之长得以“变现”   苗族刺绣技艺广西壮族自治区级非遗传承人李伊园近两年更忙了,柳州市扶持她建立了苗绣苗...
查看更多
段银开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女,白族,1975年4月生,云南省大理市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白族扎染技艺代表性传承人。白族扎染技艺第九代传人。出身于扎染世家,1989年入周城民族扎染厂工作。从艺三十余年间,熟练掌握白族扎染技艺,搜集整理了三十多种传统扎花技巧,丰富了扎染的花色、纹样。每年定期到省内高校授课。2014年自筹资金创办白族扎染文化博物馆。作品清新素雅、韵味独特。《杨枝观音》《飞天》壁挂被云南省博物馆、大理市档案馆收藏。
查看更多
张晓平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女,汉族,1948年2月生,四川省自贡市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扎染技艺(自贡扎染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四川省工艺美术大师。1990—1993年在自贡市毛巾床单厂设计室工作,培训扎染技工。1993—2006年在张宇仲民间工艺美术研究所从事设计、制作,搜集、整理扎染相关资料,积累了一批中国古代民间扎染资料成果。通过研究,将扎缬技艺分为五大类百余种扎缬技法,形成了一套独特的扎缬、染色方法及操作规程和质量标准,并编写《自贡扎染技艺》,详细记载了自贡扎染数...
查看更多
张仕绅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白族,1941年生,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白族扎染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张仕绅于1956年开始向母亲学习扎染技艺,“文革”时期一度中断,20世纪80年代重新恢复,并于1987年任周城民族扎染厂厂长,正式从事和主管扎染加工生产。他依靠祖传的扎染制作工艺、扎染方式,不断摸索创新,结合现代染花技术,充分利用板蓝根等纯植物染料创作出千余种具有观赏、收藏、实用价值的优秀作品。白族扎染技艺的针法原先只有5种,经他改进后,发展到26种,增加...
查看更多
地方新闻
现场教学     “斑布采缬——广西传统印染技艺工作坊”活动日前走进坦桑尼亚中国文化中心,中国驻坦桑尼亚使馆和广西民族博物馆的有关负责人、坦桑尼亚手工业者协会专家、当地华人华侨代表参加了这次别开生面的精彩活动。     工作坊以展览和教学体验形式展示了广西传统的手工染布技艺和印染美学。广西民族博物馆的工作人员为现场观众讲解了精美印染藏品的独特魅力,并举办...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原标题:让非遗流行起来    ——浙江温州非遗体验基地调查(下)    非物质文化遗产来自民间,要让其重回民间生活,依靠的不仅仅是政府引导,更多的是需要社会广泛参与。这是非遗传播的过程,也是融入当下生活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既要保证非遗特有的文化基因不走样,也需要通过各种社会力量和平台,在传播、融入过程中适应现代人的生活需要。温州非遗体验基地的实践,就是这样开展并取得了实效,正如浙江省文化厅副厅长陈瑶在调研后评价:“温州非遗体验基地是非遗走进现代生活的...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