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7-05   星期六   农历六月十一   
搜索
专题报道
南京云锦“凤还巢”    20年前,南京人王六林带着几台织机和一身绝活,来到妻子刘菊红的老家涟水县李庄办起了云锦厂;20年后的今天,在已拥有65台织机、150多名娴熟技工,年产值有望破千万元的时候,王六林却一门心思想着把云锦厂从涟水搬迁到南京。  日前,国家有关部门出台规定,对云锦的制作工艺、等级和产地等进行了规范,将南京市玄武区、白下区、秦淮区、建邺区、栖霞区认定为云锦产地。也就是说,这5个区之外任何地方产的云锦,都是“冒牌”的。  对王六林来说,搬回南...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黎族传统棉纺织染绣技艺    一、简介    海南黎族的织染技艺历史悠久,特点鲜明,有麻织、棉织、织锦、印染(包括扎染)、刺绣、龙被等品种。黎族妇女精于纺织,对于木棉和本地棉花的纺织尤其独具匠心。宋代以前,黎族妇女就会纺织布,织出彩色床单幕布。"崖州被"曾远销中原。旧时,在黎族地区,无论走到哪一个村寨,都可以看到一件件出自黎家妇女之手的筒裙、上衣、头巾、花帽、花带、胸挂、围腰、挂包及龙被、壁挂等精美的织绣艺术品,丰富多彩的图案,美不胜收的花纹,展示了南国乡...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蜡染:绽放黔中的艺术奇葩蜡染作品蜡染作品    似一汪清泉,在历史的长河中汩汩流淌了两千余年;若一朵性灵之花,经过一代代少数民族妇女的巧手培育,竞相绽放在雄奇峻秀的贵州高原上,并且以它那永不凋谢的生命图案,受到无数中外游客的青睐与喜爱……    这些年,贵州蜡染这种独具地方特色的传统手工艺品,名气是越来越响了。凡到“多彩贵州”休闲观光的游人,领略过神奇风光与古朴原生态民族文化,收拾起悠闲宁静的心情即将离别这片真山真水之时,都要顺便捎上几块蜡染工艺品,或悉心...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南通蓝印花布 李绵璐先生在南通蓝印花布艺术馆调研考察    蓝印花布在中国许多地方都有,但被列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却不多,南通的蓝印花布位列其中。南通蓝印花布艺人对传统手工艺的执着坚守和不断发展,使这门艺术没有像在其他一些地方那样,由于各种原因而时断时续甚至消失殆尽。   艺术馆    南通蓝印花布艺术馆是集收藏、研究、开发、生产、展示、经营为一体的民营艺术馆,由工艺美术大师吴元新于1997年创建。2002年,南通市政府投入500多万元修建新馆,以支...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守着宝藏难致富:一个古村落的迷惘    黎族在海南岛的世代生息繁衍已有上千年的历史。而代表黎族建筑工艺最高水平之一的白查村船形茅草屋,近日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公示名单。这是海南省首个建筑类古遗址成功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然而就在此时,根据当地民房改造计划的安排,白查村民马上就要迁入新建的砖瓦房。如果没了人烟,船形茅草屋就很难躲开“人走屋塌”的结局,而各种依附其中、令人称奇的黎族传统文化,也将面临“断根”的危险。淳朴自然的白查村。 图...
查看更多
论坛
口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物质层面——兼谈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邢  莉    1972年11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17届世界遗产大会通过了《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把世界遗产分为:1、人类的创造。包括世界遗产类别中的世界文化遗产、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2、大自然的创造。3、人类与大自然的共同创造。就世界文化遗产来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全球范围内经过了一个逐步认识、逐步扩大的过程。《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对什麽是文化遗产作了明确的界定,主要包括文物、建...
查看更多
论坛
传统工艺的保护振兴和市场开拓  华觉明    在现代化进程中,如何保护和振兴包括传统工艺在内的民族文化遗产,是所有发展中国家面临的共同课题。  中国是世所公认的传统工艺大国,诸如丝织、制瓷、冶铁、造纸术、印刷术等重大技术成就,无不对本民族乃至世界的文明进程具有深远的影响。即便是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当代,茶、酒、酱、醋、笔、墨、纸、砚、青瓷、紫砂、织锦、髹漆、焰火、炮竹、剪纸、年画、景泰蓝、中国结等传统工艺及其制品,仍在生产和生活中广为应用,从而显现其重要的...
查看更多
其他新闻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专题展开幕      本网讯 2007年6月8日至18日,由文化部主办、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承办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专题展”――“中国木版年画展”、“中国民间剪纸艺术展”、“中国皮影艺术展”、“中国木偶艺术展”、“中国传统染织技艺展”在北京中华世纪坛隆重开幕。     全国政协副主席郝建秀出席开幕式并为专题展剪彩。文化部部长孙家正在开幕式上讲话,开幕式由文化部副部长赵维绥主持。     2007年6月9日是我国的第...
查看更多
论坛
         湘西土家族苗族艺术遗产价值                                                                   评估及其保护措施                      湘西州民族文艺创作研究所 张子伟    近十几年来,湘西酉水流域发掘出数十处旧石器、新石器时期遗址,证明一万到五万年以前这里就有土著先民生存繁衍。这一带巫傩文化的积淀特别丰厚。艺术遗产成为其中引人注目的闪光点。其品类繁多...
查看更多
论坛
传统工艺抢救和文化遗产保护、振兴的宏观决策华觉明  中国的传统工艺源远流长,种类繁多,技艺精湛,成就卓著。所有传世和出土的人工制作的文物和古建筑,都是传统工艺的产物。即此一端,可见传统工艺在中华文明的形成和发展中曾起过何等重大的历史作用。许多传统工艺诸如宣纸、紫砂、景泰蓝、云锦、青瓷、雕漆、剪纸、刺绣等,目前仍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广为应用。随着现代化程度的提高,人们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需求的增长,回归乡土、回归自然日益成为普遍性的追求,传统工艺及其制品将越来越...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