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7-06   星期日   农历六月十二   
搜索
其他新闻
佳能向中国艺术研究院捐赠白傣彝族非遗影像数据库 佳能(中国)有限公司总裁小泽秀树致辞中国艺术研究院党委书记高显莉致辞小泽秀树向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中心丁岩主任捐赠白傣彝族非遗影像数据库    2012年9月7日,佳能(中国)有限公司向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中心捐赠了白族、傣族、彝族非遗影像数据库,数据库由佳能(中国)拍摄、整理的白族、傣族、彝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影像数据组成。佳能(中国)从所拍摄的24,900张照片、4...
查看更多
论坛
 非遗也是一种文化软实力 不该成为“非常遗憾”  在第7个“文化遗产日”到来之际,《解放周末》专访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民俗学会荣誉会长乌丙安。  这位83岁高龄、仍为“非遗”四处奔走的老人疾呼:当文化遗产被当作文化产业来开发,当“非遗”被当作GDP指标写入规划,“非遗”必然无法逃脱“非常遗憾”的命运。我们必须时刻警惕,别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把“非遗”保护这本“好经”念“歪”了。  损毁传统文化就意味着丧失了自己的“文化身份”,在...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蓝白扎染的生存之忧李孟苏 非遗扎染传承人张士伸给大家展示老纹样     板蓝根扎染的花布没有了    周城村距离大理古城25公里,面向洱海,背倚苍山云弄峰,是中国最大的白族自然村,也是大理重点推广的民俗旅游村。村子北端有著名的旅游景点蝴蝶泉——游客们坐大巴到蝴蝶泉,观光约1小时后走出景点大门,先到马路边的餐馆吃大理特产的冰川鱼,再蹩进旅游纪念品商店——它们多数叫“金花商店”,买几件扎染布做的纪念品,10块钱一个挎包,30块钱一套裙装,50块钱已经能买到双人...
查看更多
其他新闻
2012年“中国当代工艺美术双年展”在京开幕2012年“中国当代工艺美术双年展”4月16日在中国国家博物馆隆重开幕中国工艺美术馆馆长高显莉致辞前清华美术学院副院长常沙娜致辞雕漆工艺美术大师文乾刚致辞    本网讯 为了展示中国当代工艺美术创作的优秀成果,展现中国当代工艺美术家的精湛技艺和精神风貌,促进中国当代工艺美术的传承、创新与发展,中国艺术研究院携手工艺美术界的社会力量,策划并筹办的“中国当代工艺美术双年展”于2012年4月16日在北京中国国家博物馆隆...
查看更多
论坛
非物质文化遗产 生产是最好的保护黄永林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十分丰富,仅国务院批准文化部确定的我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就有1219项。如何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加强保护、合理开发与利用不仅关系到非物质文化遗产自身的生存与发展,而且还与文化产业的健康、有序的发展息息相关。时下,很多人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属于文化事业而非文化产业范畴,是一种单纯的“消费性”活动,这是一种片面的认识。其实非物质文化遗产既有意识形态属性,又有商品属性。非物质文化遗产真正的价...
查看更多
其他新闻
佳能苗族非物质文化保护成果展在京开幕    2011年3月18日,“感动苗情 蝶影共生——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佳能数字化保护成果展”在北京三里屯Village拉开帷幕。此次展览通过丰富的图片、视频资料,以及独特的苗族文化表演、传承人现场互动等诸多形式,向公众完整诠释苗族文化。开展当日,中国艺术研究院党委书记张庆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副主任吕品田、佳能(中国)有限公司总裁小泽秀树,及多位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学者和苗族文化研究学者出席并参观了展览。本次展览...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2009年《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简介(31)新泻县鱼沼地区苎麻布织造工艺© 1998, by Association for the conservation of techniques for Echigo-jofu, Ojiya-Chijimi- fu© 1998, by Association for the conservation of techniques for Echigo-jofu, Ojiya-Chijimi- fu    用...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委员会将来自八个国家的12项遗产列入《教科文组织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阿布扎比10月1日――以阿瓦德•阿里•萨利赫•阿尔穆萨比(阿拉伯联合酋长国)为主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委员会,在阿布扎比举行的本届会议期间,已经确定了来自8个国家的12项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经独立专家审查,将这些白俄罗斯、中国、法国、肯尼亚、拉脱维亚、马里、蒙古和越南的文化习俗列入《名录》,标志着委员会启动了《急需保护的非物质遗产名录》的工作...
查看更多
论坛
《半月谈》特稿: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调查 在文化认同下共栖中华精神家园 ──打一场中华民族文化基因保卫战(一) 半月谈记者 周清印   当历史的尘埃落定,一切归于沉寂之时,唯有文化以物质的和非物质的形态留存下来,它不仅是一个民族自我认定的历史凭证,也是这个民族得以延续,并满怀自信走向未来的根基与力量之源。   2009年,文化中国注定要迎来非物质文化遗产黄金年,好消息密集而至...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灿若云霞自天然――黎族神奇的染色技艺    黎族是中国最古老的民族之一,也是海南特有的民族。在其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创造了灿烂而独特的文化。由于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和社会历史条件,不少文化现象从远古产生,一直存续数千年,今天仍能在现实生活中看到它们的遗存,这不能不说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奇观。    历史进入近现代以后,黎族社会发展明显加速,并日渐与外部社会溶为一体,众多具有悠久历史的非物质文化正以惊人的速度消失着。黎锦工艺,这块被誉为中国纺织史上的“活化石...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