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7-30 星期三 农历闰六月初六 大暑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服务平台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620)
机构
(0)
政策
(6)
资讯
(385)
清单
(60)
资源
(57)
学术
(92)
百科
(0)
其他
(20)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来
故宫
,赴一场茶文化盛宴
2023.09.12
专题报道
宋代《春宴图》(局部),
故宫
博物院藏。 浙江余姚河姆渡文化田螺山遗址出土的古茶树根,浙江省考古所藏。 宋代黑釉兔毫盏(右)、黑釉油滴盏(左),
故宫
博物院藏。 德国麦森瓷厂1723年制造的珐琅彩描金人物图壶,英国维多利亚与艾伯特博物馆藏。 观众在“茶道尚和”展厅参观。 你知道最早的人工种植茶树是什么年代的吗?唐代诗...
查看更多
赓续中华文明 谱写当代华章
2023.09.12
专题报道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文化建设摆在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不断深化对文化建设的规律性认识,推动文化传承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迈出坚实步伐,为民族复兴注入强大精神力量。 以文铸魂,凝聚精神力量 “文化关乎国本、国运。”“没有中华文化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一个民族的复兴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习近平总书记为新时代文化强国建设指明方向。 “精彩绝伦、充满魅力...
查看更多
覃代伦:刺绣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民族文化交融中的保护与传承
2023.09.08
论坛
【摘要】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是先人们留给我们的丰厚遗产,也是我国发展的巨大优势。在中华民族形成发展的历史进程中56个民族共同创造了灿烂辉煌的刺绣艺术,代表着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符号。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以汉族为主体的22大绣种,和以蒙古族、满族、黎族、维吾尔族等少数民族为主体的17大绣种,都是中华优秀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历史典籍和实物互证,可以发现以汉族为主体的蜀绣、苏绣、湘绣和粤绣“四大名绣”与以少数民族为主体的黎绣、壮绣、蒙绣、堆绣、花毡等制...
查看更多
1分钟知非遗事丨非遗半月报第125期
2023.09.04
要闻
“非遗半月报”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微信公众号在2018年推出的资讯类专题。在这里,您可以通过1分钟阅读,快速了解半月来国内外有关非遗保护的重要新闻事件。最新非遗动态,我们为您梳理。 第125期:2023年8月21日—9月3日 ❖1. 2023“新疆是个好地方”对口援疆19省市非遗展在新疆阿克苏举办 ❖2. 文化和旅游部举办媒体通气会 聚焦非遗保护传承 ❖3.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非遗国...
查看更多
故宫
博物院举办“茶·世界——茶文化特展”
2023.09.04
要闻
9月1日,由
故宫
博物院主办的“茶·世界——茶文化特展”开幕式在
故宫
博物院举行。文化和旅游部党组成员、
故宫
博物院院长王旭东,文化和旅游部党组成员、副部长饶权等出席开幕式。 “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于2022年11月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故宫
博物院此次举办“茶文化特展”,旨在以中国茶文化为切入点,立体地展现中华文明以茶为媒、交融互鉴的发展历程。本次展览汇集国内外30家考古文博机构的代表性藏品,展品总数达5...
查看更多
【标准】非遗插上数字化“双翼”
2023.09.01
专题报道
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数字资源采集现场(摄影:周奇) “叮铃铃,叮铃铃……”伴随着老式钟表的标志性声音,
故宫
博物院的大门徐徐打开,古代钟表里的精致铜人转动纺车,齿轮咬合哒哒作响,一位钟表修复师在全神贯注地忙碌……在某短视频平台“
故宫
古钟表修复师”的账号里,一个置顶视频吸引了很多粉丝的关注点赞。视频中的主人公亓昊楠,是
故宫
博物院研究馆员、钟表修复组组长,也是国家级非遗项目古代钟表修复技艺的传承人。从参与拍摄《我在
故宫
修文物》至...
查看更多
曲阳石雕:艺术的传承 文化的记录
2023.08.29
专题报道
黄卓 绘 来自曲阳的石雕作品《徐光启像》日前“落户”利玛窦的故乡——意大利马切拉塔(供图:朱裕华) 河北省保定市曲阳县是我国有名的石雕之乡,从云冈石窟、乐山大佛、敦煌石窟、五台山佛像到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再到
故宫
、圆明园、颐和园、人民大会堂的建筑石雕,处处都留下了曲阳人的雕刻艺术,呈现着曲阳石雕的印记。 史料显示,曲阳雕刻艺术迄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曲阳县境内有一座黄山,横卧东西...
查看更多
知节气 识茶事 和天下丨处暑:离离暑气散 清茶伴秋浓
2023.08.23
专题报道
二十四节气与中国人的制茶、饮茶传统,都是中国人探索自然宇宙、认知生命健康过程中形成的文化智慧。二十四节气反映了四时更替,指导着农事活动、影响着千家万户的衣食住行。茶叶的种植、采摘、制作、饮用和相关观念与习俗,都与二十四节气密不可分,各个节气给予了茶不同的滋味和功效。 茶作为民间俗称“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之一,贯穿于我们的日常生活。它不仅是简单的饮品,还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人们在交流的过程中,以茶敬客...
查看更多
“文化创意人+非遗传承匠人”联合的非遗活化之路
2023.08.09
专题报道
《郭店楚简·老子红丝砚雕集》第一方 非物质文化遗产(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简称“非遗”)是各族人民世代相传,视为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元素和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 非遗承载着人类的智慧、人类历史的文明与辉煌,本该是文化多样性中最富活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文明的结晶和最宝贵的共同财富。但非遗目前却处境尴尬——其在今天已成为进入ICU亟待抢救的优秀文化元...
查看更多
知节气 识茶事 和天下丨立秋:夏伏未央 茶韵悠长
2023.08.08
专题报道
二十四节气与中国人的制茶、饮茶传统,都是中国人探索自然宇宙、认知生命健康过程中形成的文化智慧。二十四节气反映了四时更替,指导着农事活动、影响着千家万户的衣食住行。茶叶的种植、采摘、制作、饮用和相关观念与习俗,都与二十四节气密不可分,各个节气给予了茶不同的滋味和功效。 茶作为民间俗称“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之一,贯穿于我们的日常生活。它不仅是简单的饮品,还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人们在交流的过程中,以茶敬客...
查看更多
1
5
6
7
8
9
62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