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7-30   星期三   农历闰六月初六   大暑 大暑
搜索
专题报道
“晋作古典家具全部选用树龄70年以上的核桃木精心制成,而且不用一颗钉子,只靠榫卯相嵌,终身保修,经得起时间和市场的考验。”7月29日,唐韵古典木业总经理韩丽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晋作”是中国古典家具的典型代表,它与“苏作”“京作”“广作”并称为“中国四大家具流派”。晋作古典家具有着上千年的传承历史,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源于秦汉 千年历史 晋作家具源于秦汉,宋元时趋于成熟,明中期达到鼎盛,一直延续到清末。山西厚...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二十四节气与中国人的制茶、饮茶传统,都是中国人探索自然宇宙、认知生命健康过程中形成的文化智慧。二十四节气反映了四时更替,指导着农事活动、影响着千家万户的衣食住行。茶叶的种植、采摘、制作、饮用和相关观念与习俗,都与二十四节气密不可分,各个节气给予了茶不同的滋味和功效。 茶作为民间俗称“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之一,贯穿于我们的日常生活。它不仅是简单的饮品,还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人们在交流的过程中,以茶敬客...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提起陕西,你脑海中涌现的是什么?是雄浑粗犷的陕北民歌,是流传千年的唐风古韵,还是让人垂涎三尺的老陕美食?在这片豪迈奔放的土地上,有着怎样的风土人情,和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呢? 7月22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与文化和旅游部联合摄制的大型文化节目《非遗里的中国》,将在20:00档于央视综合频道(CCTV-1)播出,央视频全网独家首播。本期节目走进中华文明重要发祥地之一,被称为“三秦大地”的陕西省,领略陕西非遗的趣与美,探索黄土文化的传承与创...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作为人类生产生活的智慧结晶,非物质文化遗产遍布于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中华文明绵延传承的生动见证。近年来,伴随着城市现代化发展,城市中非遗的整体性保护被社会广泛关注。在城市更新过程中,各地格外注重将具有地域、民族特色的非遗元素运用在城市规划和设施建设中,让非遗在城市居民的生产生活中得以永续传承,这也是城市更新中保留文化基因的重要内容。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在城乡建设中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意见》提出,要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查看更多
要闻
2022年,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国文化和旅游系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紧扣迎接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工作主线,坚持稳中求进、守正创新,围绕推进文化自信自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以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为着力点,推动文化和旅游各领域工作取得积极进展。出台《文化和旅游部关于建立健全“十四五”规划实施机制的意见》,制定“十四五”规划年度执行计划,推进年度重点任务...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密集而不失节奏的鼓点,如何成为将士们战场常胜的“摩斯密码”?不用剪子而用刀刻的蔚县剪纸,用200多万刀打造了怎样的震撼巨作?让乾隆赞不绝口的驴肉火烧有何制作秘诀?定瓷“白如玉、声如磬、薄如纸”的质感是怎样实现的?历经千年演变的金丝如何链接“太空之吻”? 带着这些疑问,快来《非遗里的中国》寻找答案吧!7月15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与文化和旅游部联合摄制的大型文化节目《非遗里的中国》将在20:00档于央视综合频道(CCTV-1)播出,央视频全网...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提到内蒙古,人们的脑海中总是会浮现出广阔无垠的草原、成群结队的牛羊和策马奔腾的热血男儿。在这样一片宽广、豪迈又充满民族风情的土地上,孕育并滋养着哪些独特的非遗技艺呢? 英姿勃勃的射手们在奔驰的骏马上如何做到百发百中?丰富多样的内蒙古多民族服饰折射出哪些各具特色的地域生活与民族文化?“草原音乐三宝”包括哪三项非遗技艺?没有地基的蒙古包如何能抵御草原上的十级大风?为什么药香制作必须严格执行四季等待的标准?让...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攻克儿童血管连接难题的血管间断缝合法和潮绣里的“钉金绣针法”有何异曲同工之处?充满力量感的传统英歌凭借何种魅力让潮汕人爱到疯狂?一口正宗的潮州工夫茶背后蕴藏着怎样的人间烟火与生活哲学?对身体柔韧性和力量要求很高的“叶问蹲”竟然属于咏春拳中难度最低的A级动作?纯靠裸眼书写的陶瓷微书有多精细? 南海之滨、南岭以南,独具粤地风情的多样非遗,总能引发人们强烈的探索欲望,带来别样的惊喜。文化和旅游部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摄制的大型文化节目《非遗里的...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青绣就业基地和非遗工坊(供图:受访者) 由知识化为技能,由技艺化为实物,非遗的生命力在人民生活中,在足够充分的“日用”之中化为“不觉”。经由一件件作品和喜爱之物,人们抵达非遗所蕴含的价值观念和文化底蕴,精神得到滋养,生活因之美好。 非遗品牌创新实践总是如此,伴随着非遗的社会能见度、群众认可度不断提升。在这一过程中,作为主要行动者的非遗传承人群,采用不同的路径,带来不同的成果,进而描绘出非遗助力经济社会各方面发...
查看更多
地方新闻
6月12日上午,省政府新闻办举行2023(癸卯)年公祭中华人文始祖伏羲大典暨第32届伏羲文化旅游节新闻发布会,天水市政府市长王国先,天水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王文东,天水市政府副市长董小平,共同介绍2023(癸卯)年公祭中华人文始祖伏羲大典暨第32届伏羲文化旅游节的有关情况,并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 新闻发布会现场 主持人: 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上午好!欢迎出席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