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8-02 星期六 农历闰六月初九 大暑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服务平台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1717)
机构
(0)
政策
(10)
资讯
(1281)
清单
(52)
资源
(227)
学术
(117)
百科
(0)
其他
(30)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粤剧拓非遗保护新途径 首批粤剧文创产品问世
2019.12.30
10周年媒体报道
粤剧文创产品发布。关键 摄 中新网广州12月20日电 (索有为 关键)“大戏世遗焕新,大美粤剧文创——广东粤剧院、第一福文创战略合作
暨
成果发布会”,12月20日在广东粤剧院“粤剧文化体验馆”举行,首批粤剧文创产品现场发布。 今年是粤剧申遗成功十周年,随着粤剧的保护和发展愈受重视,广东粤剧院与第一福达成战略合作,双方以“睇大戏”(看粤剧)为开发理念,取长补短,将粤剧、广彩和广式点心等广府非遗文化元素有机融合,开...
查看更多
玛纳斯:多角度挖掘 全方位记录
2019.12.30
10周年媒体报道
柯尔克孜族的英雄史诗《玛纳斯》是中国三大史诗之一,演唱异文繁多,篇幅宏大,其中最有名的是主人公玛纳斯及其后世共8代英雄的谱系式传奇叙事,长达23.6万行,反映了柯尔克孜人丰富的传统生活,是柯尔克孜人的杰出创造和口承“百科全书”。玛纳斯主要流传于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以及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等地。2006年,玛纳斯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2009年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2008年...
查看更多
2019第十五届苏州端午民俗文化节即将启动
2019.12.30
10周年媒体报道
端午是中华民族传统节日之一,流传千年、生生不息。2009年,“苏州端午习俗”与湖北秭归“屈原故里端午习俗”、黄石“西塞神舟会”及湖南“汨罗江畔端午习俗”组成“中国端午节”,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2019年第十五届苏州端午民俗文化节由苏州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区管委会主办,姑苏区委宣传部(网信办)、姑苏区教育体育和文化旅游工作委员会、姑苏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姑苏区沧浪街道共同承办,围...
查看更多
两岸纪念妈祖信俗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10周年活动在昆山举行
2019.12.29
10周年媒体报道
2019年9月7日晚,妈祖信俗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10周年
暨
妈祖大爱慈善活动,在国家级海峡两岸交流基地——昆山慧聚广场举行。两岸妈祖信众以不同的方式展示非遗、慈善募捐,进一步传播妈祖文化、弘扬妈祖“立德、行善、大爱”精神,齐心协力打造台商大陆“精神家园”。 当晚6点半,湄洲妈祖祖庙天后艺术团、台湾鹿港天后宫、昆山慧聚天后宫的义工们联袂登台献演,带来了《妈祖》《电音三太子》《最美是湄洲》《我们都是一家人》等10多个精彩的节目,让现场观众感...
查看更多
湄洲岛举行妈祖金身巡安等系列活动展示妈祖信俗申遗成功10周年保护成果
2019.12.29
10周年媒体报道
台湾大甲镇澜宫哨角队全程参加妈祖金身巡安活动。 祖庙举行纪念妈祖信俗申遗成功10周年系列活动吸引众人参加。 妈祖金身巡安湄洲岛,行程28公里,途中驻跸(驾)15座妈祖宫庙,各地民俗阵头100多队护驾妈祖巡安,参与人数近20万人次,为千年来规模最大一次。活动展示了湄洲岛这10年来对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妈祖信俗的保护成果,提升妈祖文化影响力,对推进湄洲岛建设世界妈祖文化核心区,共筑两岸幸福家园具有积...
查看更多
龙泉青瓷传统烧制技艺保护实践总结
2019.12.29
保护实践总结
2006年,龙泉青瓷烧制技艺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龙泉青瓷传统烧制技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近年来,龙泉青瓷传统烧制技艺得到了较好的保护和传承,不仅在宣传展示方面卯足劲,更是在基地建设与文旅融合方面大步向前。 一、保护实践 (一)完善传承体系,保障文化传承有序 截至目前,龙泉青瓷传统烧制技艺共有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4名(去世1名),省级9名,丽水市级33人...
查看更多
蚕桑习俗(扫蚕花地)保护实践总结
2019.12.28
保护实践总结
“扫蚕花地”是一种以歌舞表演为主要特征的蚕桑习俗之一。2008年,蚕桑习俗(扫蚕花地)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作为“中国传统蚕桑丝织技艺”重要子项目之一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一、调查研究,整理抢救,宣传传播情况 (一)抢救纪录,建数据库。包括2011年纪录钟管东舍墩村传统养蚕生产技艺,2013年德清电视台这方水土这方人栏目传承人娄金连纪录片,2016年录制扫蚕花地影像入展德清城...
查看更多
蚕丝织造技艺(余杭清水丝绵制作技艺)保护实践总结
2019.12.28
保护实践总结
杭州市余杭区地处杭嘉湖平原南端,素有“鱼米之乡,丝绸之府,花果之地,文化之邦”之称。2008年,蚕丝织造技艺(余杭清水丝绵制作技艺)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余杭区国家级非遗项目余杭清水丝绵制作技艺作为中国传统蚕桑丝织技艺的重要组成部分,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近年来,余杭区政府及文化主管部门认真履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采取扎实有效措施,促进余杭清水丝绵制作技艺项目的传承实践持续发展并充满活力...
查看更多
蜀锦织造技艺保护实践总结
2019.12.28
保护实践总结
蜀锦专指蜀地(成都地区)生产的丝织提花织锦,至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是我国四大名锦之一。2006年,蜀锦织造技艺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同年,国家文化部(现文化和旅游部)认定成都蜀锦织绣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称“蜀江锦院”)为蜀锦织造技艺传承单位;2009年,蜀锦织造技艺作为中国传统蚕桑丝织技艺重要组成部分,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2010年,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蜀锦”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2011年,蜀江锦院被文化部...
查看更多
宋锦织造技艺保护实践总结
2019.12.28
保护实践总结
宋锦,顾名思义,应该是宋代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织锦,因主要产于苏州,故又称苏州宋锦。苏州宋锦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织造结构采用经线和纬线联合显花的组织结构特征,改变了汉代和唐代经锦和纬锦的显花结构,使织物花纹更为丰满肥亮,产品更为轻薄,富有独创性。制作则采用传统的“活色”工艺,有20多道工序。宋锦图案以几何型为骨架,变化多端,色泽艳而不俗,古朴高雅。产品分为重锦、细锦、匣锦和小锦四类。主要用于宫廷服饰和书画装裱。许多宋锦珍品至今仍收藏于故宫博物院...
查看更多
1
104
105
106
107
108
172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