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03   星期六   农历四月初六   谷雨 谷雨
蜀锦织造技艺保护实践总结
来源: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创建时间:2019-12-28 22:38:00

蜀锦专指蜀地(成都地区)生产的丝织提花织锦,至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是我国四大名锦之一。2006年,蜀锦织造技艺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同年,国家文化部(现文化和旅游部)认定成都蜀锦织绣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称“蜀江锦院”)为蜀锦织造技艺传承单位;2009年,蜀锦织造技艺作为中国传统蚕桑丝织技艺重要组成部分,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2010年,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蜀锦”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2011年,蜀江锦院被文化部(现文化和旅游部)授予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一、恪守创新并举,注重技艺传承有序,倾力传承发展蜀锦传统技艺

在传统手工蜀锦织造技艺的传承发展上,在充分尊重传统蜀锦织造技艺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对蜀锦传统机具、工艺技法进行研究改进。通过对原有的一台清代道光年间古蜀锦机深入研究后,于2009年成功复制6台蜀锦花楼木织机;2018年12月,完成汉代“经锦织造工坊”场景复原展示项目,为成都博物馆复原老官山汉墓M2出土的一综多勾滑框式织机1台,并用该织机成功完成汉代“动物人物锦”试样织造;通过对历代蜀锦纹样深入研究,先后研发、复制、仿制、复原了历史著名汉唐蜀锦近60款,其中蜀锦“汉锦”20余款,唐锦近30款。

通过现代配色设计和工艺改进,研发了一批优秀蜀锦工艺品,其中,采用小梭挖花工艺织作的大花蜀锦作品《波斯文锦》突破了蜀锦小花楼木织机只能织造单元纹样在20厘米左右的局限;采用“锦上绣”工艺织作了锦绣作品《生肖·迷宫》;改良小花楼织机并采用“小梭挖花”织锦技术织作的蜀锦《生肖·迷宫》作品幅宽达到80厘米,远远突破传统蜀锦20厘米的单元花纹幅宽限制;经对挑花结本进行创新,同时采用“小梭挖花”技艺织作的蜀锦作品《蜀竹彩韵》突破了传统手工蜀锦中联珠环的直径一般不超过10厘米的限制,并在织造抛梭环节中将梭子由传统的五把增加至七把,使得五色纬线显花增加至十三色纬线显花。

全力为蜀锦匠人搭建发展平台,让蜀锦织造技艺人才(工匠)在不断提升技能的同时努力传承、发扬蜀锦传统技艺。2009年,为国家级非遗传承人贺斌设立了大师工作室,由其通过师带徒形式培养蜀锦织造工匠。自开始带徒以来,贺斌大师共带徒8批总计17人,坚守至今且技艺娴熟并能独立操作的学徒有8人。当前,保护单位拥有国家级非遗传承人、省工美大师1人及省级非遗传承人1人,经过多年精心培养,所有蜀锦织造、意匠学徒(平均年龄31.6岁)均已成长为蜀锦织造技艺保护传承的生力军。

在蜀锦产品的品牌化、市场化方面,为了创新发展蜀锦,全力推广蜀锦这一极具成都文化特色产品,成都蜀锦织绣公司创立了蜀锦品牌“蜀江锦院”,并以过硬的品质、时尚的设计、精湛的技艺、结合各种新媒体进行策划推广,使品牌的知名度不断提升。“蜀江锦院”于2008年被四川省工商行政管理局授予“四川省著名商标”,2014年被国家工商总局授予“中国驰名商标”。在产品形式上,蜀江锦院将产品体系细分为SHU ART产品线(即新线产品线)、文创类产品线及传统类产品线三大产品线,所有产品均注入了蜀锦基因,分别研发了丝巾披肩类、箱包类、家居装饰类、配饰(首饰)类蜀锦产品。在营销模式上,蜀江锦院建立了互联网+博物馆+实体形象店蜀锦主题营销模式,线上销售平台以蜀江锦院天猫旗舰店为主导,线下则以蜀锦织绣博物馆旗舰店、草堂形象店为主,通过联名品牌产品系列专题,进行线上线下品牌叠加IP话题打造,实现文化+品牌+销售+话题营销,持续提升保持品牌活性。

二、依托蜀锦文化,发挥窗口作用,大力弘扬蜀锦文化

2007年,自筹资金5000多万元在原成都蜀锦厂旧址设立成都蜀锦织绣博物馆,该馆是目前国内唯一一家展示蜀锦(织绣)历史和传统技艺的专题博物馆,也是国内目前唯一保有并活态展示全套蜀锦手工制作技艺的场馆。博物馆设有传统蜀锦织造技艺工场,向广大游客活态展示蜀锦织锦技艺。经过10余年发展,现已成为国内外游客了解“锦城”、“锦官城”,展示成都特色旅游最具代表性的场所之一,成为各类大专院校、中小学学生团体的参观游学的重要的场所,成为向广大中小学普及非遗知识、宣传蜀锦文化,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传承蜀锦技艺、传统工艺体验制作基地,成为成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宣传的重要窗口。自开馆以来,蜀锦织绣博物馆先后接待了超过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国外游客,曾先后接待过财富论坛夫人团、欧盟11国驻华大使夫人及10多位国家元首、政要及国内各省市、部委领导,充分发挥了弘扬蜀锦传统文化的窗口作用。

为向广大民众充分展示蜀锦织造传统技艺,充分利用各类大型展会及与各类媒体、院校合作的契机,全力将蜀锦织造技艺及蜀锦文化推向社会,推向大众。近年来,先后参与了中央电视电视台《锦绣纪》、《了不起的匠人(蜀锦集)》及凤凰卫视《文化大观园》等大型纪录片的拍摄,先后参加了第七届中国博物馆及相关产品技术博览会、“丝路之魂敦煌艺术大展暨天府之国与丝绸之路文物特展”及《锦行天下—中国织锦文化展》等大型展会,同时,蜀锦织绣博物馆年均组织开展文教活动30余场,参与人数逾600余人次,参与活动人员分布于各大专院校及中小学学生及港澳台社会各界人士。

经过十余年的艰苦努力,探索出一条以蜀锦特色博物馆为龙头,以蜀锦传统技艺传承、发展为核心,以蜀锦产品研发、销售为依托的综合发展之路。为继续做好蜀锦织造技艺的保护传承,我们将不断加强蜀锦工匠的培养,为蜀锦传统技艺的保护传承注入新鲜血液,不断守正创新,通过蜀锦博物馆不同形式和内容的织锦及相关临展,使广大受众深入了解中国织锦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继续深挖蜀锦文化内涵,紧贴市场所需,不断开发蜀锦工艺品、实用品、文创品,使古老的蜀锦传统技艺通过时尚设计不断推陈出新使非遗技艺活起来,让非遗美化生活,从而努力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在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方面的提升。(供稿: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

编辑:杜丽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