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4-05-14   星期二   农历四月初七   
花儿(松鸣岩花儿会、莲花山花儿会、二郎山花儿会)保护实践总结
来源: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创建时间:2019-12-30 14:36:00

2009年,花儿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中,甘肃省的花儿由临夏州和政县为主的“松鸣岩花儿会”(河州花儿)、临夏州康乐县“莲花山花儿会”和定西市岷县“二郎山花儿会”为主的(洮岷花儿)两个支系组成。花儿是西北三省区多民族共同创造、共同享用的民歌,是一种表演艺术,深入挖掘、科学研究、严格保护、积极培养、广泛传播、大力弘扬是非遗项目传承保护弘扬的关键。经过10年的努力,甘肃省在花儿的传承保护弘扬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现将花儿(松鸣岩花儿会、莲花山花儿会、二郎山花儿会)10年来的相关情况梳理总结汇报如下:

一、10年来取得的各项工作成果及措施

(一)落实非遗法规,健全服务机构

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严格按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国务院《关于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的意见》和《甘肃非遗保护条例》精神和相关要求,遵循“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明确职责、形成合力、长远规划、分步实施、点面结合、讲求实效”的工作原则,指导临夏州出台了《花儿保护传承条例》,指导临夏州、定西市建立了市(州)县非物质文化遗产行政管理机构,在市(州)县文旅局设有非遗管理科股室,成立了定西市非遗保护中心,3个县级非遗保护中心(临夏市、积石山县、岷县),2个花儿传习所,加强了非遗工作专干队伍建设。

和政县制定了《和政县花儿保护规划》,确定了“六个一”的工作目标:1、拥有一个组织得力的领导机构和良好的工作机制;2、组建一套花儿传承保护研究班子;3、培养一支花儿演唱队伍,发挥传承作用;4、每年举办一次花儿邀请赛和大奖赛,为广大花儿歌手提供展示和交流演唱技艺的平台;5、打造一批花儿文化精品力作:普查整理、编辑出版一批花儿歌词集、曲谱集和研究性著作,录制、摄制一系列音影制品,创编一台花儿剧;6、建立一个花儿文化生态园区,保护原生态花儿演唱场所,为花儿研究专家、学者、民间艺人、花儿歌手、音乐制创人开展研讨及传习活动提供基地保障。

康乐县制定了《康乐县花儿保护规划》。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集中、特色鲜明、形式和内涵保持完整的特定区域,建立了戚家庵、紫松山、杨家河、撒路坡、二郎庙、王家沟门、麻家峡、莲花山8处花儿艺术生态保护区,实行区域性整体保护。严格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实物和场所。

岷县县委县政府将县文化馆确定为花儿“二郎山花儿会”保护机构。岷县文化馆是岷县文体广电和旅游局下属单位,属财政全额供给事业单位,是开展各种文化活动机构,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目前拥有音乐、舞蹈、绘画、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等股室,主要承担岷县境内艺术创作,民间文化艺术资源收集、整理、保护、研究与开发利用,艺术档案管理与信息咨询服务等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进行抢救和保护工作。岷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于2010年正式成立,自中心成立以来,中心工作人员将非遗普查的所有资料进行归档整理,按联合国、国家、省、市、县五级名录体系建立数据库。

(二)开展田野调查,完善非遗数据

和政县组织专业人员开展田野调查和全面普查,对分布在全县的松鸣岩、寺沟、半草岭、湫池沟等花儿会进行调研,重点挖掘整理了“松鸣岩花儿会”的历史沿革、传承人及传承谱系,优秀人才等,收集各类音像、图片和文字资料,征集民间花儿作品,现已建成花儿“松鸣岩花儿会”数据库,布展完成了和政县非遗保护中心陈列馆。

康乐县于2009年3月成立莲花山花儿协会,专门负责花儿的挖掘、整理、创作,花儿歌手的发现、培养,花儿会的举办、花儿赛事的演唱、公益宣传演出的组织与参与,发展会员85名;2015年6月,挂牌成立了莲花山花儿传习所,负责对莲花山花儿珍贵资料和相关实物的发掘、抢救、整理和保护研究。挖掘了30多名优秀花儿歌手;搜集整理了从清末明初到2008年四个阶段的花儿传承人谱系,共计80多人,记录了在这四个阶段传唱的优秀花儿歌词352首;对近年涌现出的优秀花儿歌手汪莲莲、文香莲、何兰兰、杨梅兰、侯正秀、强菊、赵调花、冯渔梅、张面换、孙月莲、张新有、杨菊英等演唱的花儿前后录制了40盘影象资料,共计1400多分钟,照片1800多张。

岷县文旅部门及时组织专业人员,开展了围绕二郎山花儿会为重点项目申报的一系列专题调查,深入全县18个乡镇的53个重点村社,对全县的花儿歌手及花儿会进行了一次系统调查,这次调查采取普遍调查、重点掌握、现场采访、数据统计、文字资料等办法,先后走访花儿歌手300多人,现场搜集岷县花儿500余首,基本摸清了洮岷花儿项目发展现状、岷县花儿歌手及花儿会的分布等情况,编辑出版了近20万字的图文并茂的专著《岷州花儿》。从2012年开始,定西岷县又进行了百名花儿歌手的专题调查,调查涵盖岷县18个乡镇,调查摸底233人,笔录采访127人(其中男68人,女59人),摄像采访114人,录音9000多分钟,录像16盘960分钟,照相3900多张,编辑整理出版了400多万字的《百名花儿歌手调查实录》,调查发现了一大批优秀的歌手。

(三)出版花儿专辑,加大外宣力度

和政县组织花儿学者专家及文化工作者,搜集挖掘了花儿“松鸣岩花儿会”的珍贵的文字、音视频及图片资料,整理编辑出版了《甘肃省和政民间歌曲集》《和政风情》(第一集)、《宁河花儿缀集》(一、二集)、《松鸣岩花儿曲令集》《和政民歌23首》、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传承人马金山演唱集《松鸣岩原生态花儿》、非物质文化遗产系列丛书《和政民俗》《松鸣岩原生态花儿》《松鸣岩花儿曲令乡土教材》《和政县松鸣岩花儿宣传画册》《宁河印象》等书籍,制作了《玉芝情歌》《松鸣岩花儿》《花儿与咪咪》《花儿与四弦子》《松鸣岩原生态花儿》等光盘,拍摄了《花儿(松鸣岩花儿会)》《花儿在这里盛开》《只一天唱的过瘾》等专题片,其中,《只一天唱的过瘾》获亚洲万峰林国际微电影节,入选“第一届华语音乐影像志展映”提名影片;布展完成了和政县非遗保护中心陈列馆建设任务。

康乐县编辑出版了《莲花山与莲花山花儿》《你是花儿头一朵》《一年一趟莲花山》《莲花山》期刊(16期)、《河州花儿集萃》花儿集、《莲花山花儿集萃》花儿集、《传承人的歌》花儿论文集、《花儿集萃》等,资助出版了近百万字的花儿专著《花儿源流考》,康乐县文广局与花儿学者、民俗专家丁作枢联合编辑出版了《花儿•歌手•花儿会》---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莲花山花儿新编》系列丛书之一,出版了非遗专刊《天籁》(1-7期)。《天籁》第8期正在编辑出版之中。拍摄了《莲花山风韵》《二十四贤孝》等专题片,在州、县广播电视台滚动播出莲花山花儿专题片。

岷县对二郎山花儿会研究成果颇丰,这些成果主要有季绪才的《岷州爱情花儿精选》《岷州花儿选集》、马列主编的《岷州花儿》、包孝祖与季绪才合编的中学版与小学版乡土教材《岷县花儿》《中国洮砚》《花儿研究文集》《中国花儿本体与源流研究》《百名花儿歌手调查实录》(上中下3册)、《花儿论文选集》(上下2册)等,这些研究成果为岷县花儿的保护与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重视歌手培养,完善传承谱系

康乐县高度重视非遗传承人的培养工作,连续对排查审核认定的九名传承人(串班长)和22名优秀花儿歌手,发放每人每年1000元的补助。认真组织开展花儿传习的各级各类活动:邀请《民族报》记者对优秀花儿歌手文香莲进行了专题采访,协同中国民协会员苟进昌连续举办了十届汪子沟花儿会,对优秀传承人董芳兰连续六年资助,成立莲花山花儿协会紫松山分会,已成为“六月六”莲花山花儿会中最为壮观的会场。通过花儿会的举办,花儿演唱蔚然成风,使人们对演唱“花儿”的认识从思想上得到了根本的改变,“野花”“野人”成了香饽饽。

和政县文化馆为国家级项目松鸣岩花儿会的保护单位,同时还是省级项目和政秧歌的保护单位,拥有国家级传承人2名,省级传承人3名,保存了和政县珍贵的艺术档案和资料。

岷县每年定期对代表性传承人进行考核验收,依托《岷县花儿》乡土教材,开展了文化遗产进校园活动,组织了花儿专家与花儿歌手为同学们现场讲授花儿,并在县级中青年干部培训班上多次讲授了岷县文化遗产的挖掘与保护,以提高广大领导干部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识,使更多的人溶入到文化遗产的保护队伍中来,不断增强大家保护文化遗产的自觉性。

(五)举办各类花儿会,提升项目影响力

和政县连续举办“松鸣岩花儿大奖赛”和松鸣岩原生态花儿演唱会。特别是于2005、2006、2011年成功举办了3届“中国西部花儿(民歌)歌手邀请赛”,2014年举办了“第七届原生民歌大赛”,2015—2016年连续两年举办了“花儿大舞台”,2018年举办了“联合国非遗项目花儿(松鸣岩花儿会)培训交流活动”,邀请国家级花儿传承人、花儿皇后苏平、花儿专家马自祥等为花儿传承人、花儿爱好者、文化工作者授课,为保护、传承、展示国家级非遗项目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培养了一大批花儿歌手,展示了“松鸣岩花儿会”的创新成果,推动了“松鸣岩花儿会”的繁荣与发展,打造出了“松鸣岩花儿”品牌,扩大了“松鸣岩花儿会”的知名度。

康乐县优秀花儿歌手文香莲、杨梅兰、何兰兰、马麻乃2015年9月受邀参加在国家大剧院音乐厅举办国家艺术院团优秀节目展演——《国乐风采—土地与生命的赞歌》音乐会,这是继康乐县莲花山著名花儿歌手丁如兰、张生彩、蔡发红、马秀兰1957年把莲花山花儿唱进中南海之后,时隔58年莲花山花儿第3次进京演唱,充分展现了康乐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所取得的成果。

岷县在花儿歌手的带动下,在二月二庙会开了花儿的唱山,在从未有花儿会的秦许乡马烨仓花儿滩新开了花儿会,而且群众自发组织,在花儿的重点流行区梅川、中寨、西寨等乡镇连续举办花儿歌手大赛,为花儿的传播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发现并推出了一大批优秀花儿歌手。

(六)拓展花儿基地,开展非遗进校园活动

和政县从2007年开始充分发挥花儿艺术学校作用,由国家级传承人马金山、省级传承人马君雯、雷兰芳在花儿艺术学校进行授课,将花儿知识引进校园,详细讲解花儿的基本知识,培养传承人从小学生抓起,培养200多名花儿歌手和花儿爱好者,青年歌手曹海英、罗杰、卓玛等在第七届原生民歌大赛中获得银奖、在宁夏举办的第十二届“中国西部花儿歌会”中获得银奖;罗杰、卓玛参加了在香港举办的甘肃省非遗成果展,并在现场进行了演唱,罗杰、卓玛代表甘肃省参加了中国与埃及开展的文化交流周活动。2019年6月17日—20日,和政县独特乐器“和政咪咪”(与花儿相伴而生)由传承人张廷忠带到四川省成都市,参加了第七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中国民族乐器传统技艺竞技”活动。

岷县依托《岷县花儿》乡土教材,开展了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活动,组织了花儿专家与花儿歌手为同学们现场讲授花儿,并在县级中青年干部培训班上多次讲授了岷县文化遗产的挖掘与保护,以提高广大领导干部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识,使更多的人溶入到文化遗产的保护队伍中来,不断增强大家保护文化遗产的自觉性

(七)参与各种培训,提升整体素质

临夏州和政县、康乐县每年举办一次“莲花山花儿”、“松鸣岩花儿会”歌手技艺提高班及花儿爱好者培训班,聘请“花儿”专家讲课,使花儿歌手在演唱水平等方面有所突破,发展和培育民间年轻花儿歌手,强化对花儿歌手的培养,提高花儿的艺术档次。定西市岷县每年定期开设“花儿”传承人培训班,同时利用文化遗产日对花儿歌手及传承人进行培训,为岷县花儿的有益传承打好基础。

二、花儿在项目保护实践存在的不足与未来发展规划

10年来,甘肃省各级文旅部门和项目保护单位开展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也存在花儿整体传承保护和花儿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工作比较滞后,专业知识和文化人才短缺,花儿传习队伍逐渐衰弱等问题,制约着花儿后续保护和传承,下一步将从以下几方面开展好后续工作:

一是继续加大保护力度。积极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把花儿保护传承工作纳入了当地社会发展整体规划之中,积极组织研讨、交流、展示、传习、讲座等活动,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循序渐进的保护和传承秩序。推动市州县区建立资金投入保障机制,将保护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同时制定完善有关社会捐赠和赞助的政策措施,调动社会团体、企业和个人参与传承保护的积极性,不断拓展保护经费来源渠道。通过级别认定、奖励表彰、生活补贴等手段,激发传承人的热情,积极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新改革,丰富完善技艺,使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持续良好的传承与发展。

二是不断强化宣传引导。营造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的良好氛围,提高人民群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全社会的保护意识。使公众更多地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丰富内涵。建立健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管理机构,注重专业队伍建设,大力培养传承保护和管理所需的各类专门人才,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的研究、运用和推广工作,努力提高工作水平。

三是依托文化场馆,开展集中展示。组织两地三县利用现有的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等公共文化设施,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馆,运用科学的管理保护方式对收集、整理花儿中需保存和可保存部分予以有效保护和展示,对原生态文化和有浓郁民族民间特色的花儿曲目进行动态的长期性保护。通过民间艺人和民间艺术表演队伍,加强民族民间文化与旅游业融合,增强地方民俗特色旅游的吸引力。(供稿: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

编辑:翟风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