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7-29   星期二   农历闰六月初五   大暑 大暑
搜索
论坛
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应有科学思路乌丙安  《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第二十六条规定:“确定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实行区域性整体保护,应当尊重当地居民的意愿,并保护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实物和场所,避免遭受破坏。实行区域性整体保护涉及非物质文化遗产集中地村镇或者街区空间规划的,应当由当地城乡规划主管部门依据相关法规制定专项保护规划。”这是唯一的一段“确定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实行区域性整体保护”的法律条文。  在该法律没有出台之前的几年间,我国的非遗整体保护...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伊玛堪说唱:濒临失传的英雄史诗(图)  阿郎哪格给嘎…  呵妮哪!  我骑着阔力(神鹰),  飞过千层云、万重山;  我骑着胡萨(天鹅),  飞过千条河、万条江;  我要去寻找…  木竹林莫日根的踪影。  我要把他的故事,  给大家歌唱!     ——《木竹林莫日根》(节选、意译)吴明新在演述伊玛堪  连通中国南北的同(江)三(亚)公路的北端起点是位于黑龙江省同江市的三江口广场,一江之隔便是俄罗斯。从这里往南可以直达海南三亚,再往南就到了印度尼西亚的巴厘岛...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他们,让非遗文化生生不息   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重视发现和培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促进他们健康成长、发挥作用”。目前我国已经先后认证了三批,共1488位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传承人是历史的活化石,“非遗”在他们的传承中生生不息。   国宝级人才   传承人是历史的活化石,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存立之本。   罗山皮影戏陈光辉,少林功夫释永信,陈氏太极拳陈小旺、陈正雷,唐三彩烧制...
查看更多
其他新闻
第三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东吴论坛”在苏州大学召开  2011年11月5日、6日,第三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东吴论坛”在苏州大学召开,来自全国各地高校和文化遗产研究机构的70多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同探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本次论坛以“记忆江南”为主题,分设“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传统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市井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生态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女性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可持续发展”五个议题,从历史环境、自然观念、生...
查看更多
其他新闻
王文章:建立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是保护非遗创举   为总结交流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做法和经验,研究探讨目前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探索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的规律和途径,进一步明确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的思路,落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的措施,努力将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推向新的阶段,8月22日,文化部在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召开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现场交流会。文化部副部长王文章出席并讲话。青海省副省长张建民出席并致辞...
查看更多
重要论述
为总结交流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做法和经验,研究探讨目前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探索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的规律和途径,进一步明确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的思路,落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的措施,努力将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推向新的阶段,8月22日,文化部在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召开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现场交流会。文化部副部长王文章出席并讲话。青海省副省长张建民出席并致辞。 在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进程中,坚持整体性保护...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建立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是保护非遗创举      为总结交流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做法和经验,研究探讨目前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探索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的规律和途径,进一步明确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的思路,落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的措施,努力将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推向新的阶段,8月22日,文化部在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召开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现场交流会。文化部副部长王文...
查看更多
论坛
传统音乐文化视野中的“胜芳现象”项  阳 内容提要  笔者在一年多的时间内四次到胜芳古镇,对这里积淀的与诸种音声形态相关的民间礼俗进行考察。这是一片已经富裕起来的土地,当地的人们热爱祖先留下来的传统文化,所以能够使得传统在这片土地上有较好的生存空间。本文对于这种在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传统依然有较好传承与发展的“胜芳现象”进行辨析,试图把握其深层文化内涵。 关键词  经济与社会发展  传统文化积淀  传统文化认同  音声形式与功能礼俗的相须为用  胜芳现象...
查看更多
论坛
试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保护    时下盛行一种观点,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必须要维护其原生态,而不可使其创新变化。这种愿望固然可嘉,问题在于有无固定不变的原生态?本文试从非物质文化遗产赖以产生、传承的环境着眼,论析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保护。      变化与保护    非物质文化遗产产生和存在于特定自然和社会文化环境,并随之演化而被传承或绝灭。许多非遗的濒危和灭绝,要么由于其不适应自然和社会文化环境的变化,要么由于其赖以存活的特定社会文化环境已经巨变乃至...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中华典籍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座谈会侧记    目前仅存的敦煌舞谱、最早的雕版印刷品《金刚经》、中医药集大成著作《本草纲目》、建筑学史上的名作《营造法式》……琳琅满目的古籍珍品配合着各类非遗项目悉数亮相,生动地呈现了文献典籍和非遗保护的密切关系。  日前在国家图书馆古籍馆举行的“册府琳琅,根脉相承——中华典籍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特展”首次以文献展现非遗,让人眼前一亮。6月15日召开的中华典籍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座谈会上,相关专家及部分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对这一颇具创...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