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7-30   星期三   农历闰六月初六   大暑 大暑
搜索
专题报道
今年6月10日是“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全国各地围绕“加强非遗系统性保护 促进可持续发展”这一主题,在线上、线下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宣传展示我国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工作取得的巨大成就,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营造非遗保护良好社会氛围。本版特集中呈现各地方为满足民众的文化生活而推出的丰富活动。 黑龙江:非遗线上线下展风采 为7家省级优秀非遗工坊带头人颁发证书、观看非遗专场演出、品...
查看更多
地方新闻
2023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一口道尽千年事,双手舞动百万兵。 两手托起千秋将,灯影照亮万古人。 三尺生绡作戏台,全凭十指逞诙谐。 有时明月灯窗下,一笑还从掌中来。 2023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到来之际,我们与辽宁省博物馆推出“非遗+文物”展览模式,举办“光影有声——走进皮影的世界”专题展。此次展览是继2020年“当青花遇上剪纸”、2021年“珍瓷剪影——传统手艺的时空对...
查看更多
地方新闻
8省市近百个非遗项目集中亮相杨柳青 千年古镇“邂逅”非遗之美 芒种已过,仲夏之始,千年古镇杨柳青迎来一场非遗“盛宴”。昨天上午,2023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天津非遗主场活动暨第五届“运河记忆”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展示活动在杨柳青古镇景区拉开序幕,活动从6月8日至12日。其间,来自运河沿线8省市的近百个非遗项目集中亮相,丰富多彩的展览、展卖、展演活动,为游客打造全方位文旅体验。 漫步在绿树成荫的如意大街,踏上...
查看更多
地方新闻
文化陕西,华彩非遗,盛世安康,集贤聚粹。6月8日,由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安康市人民政府主办的2023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宣传展示陕西主会场活动在安康启幕。副省长徐明非,省政府办公厅副主任谢泱,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杜金根,安康市委书记武文罡、市长王浩、副市长周耀宜出席活动,共同用剪纸的方式宣布活动启动。 王浩在致辞中简要介绍了近年来安康非遗保护传承工作开展的情况,他表示陕西主会场设在安康,是对安康非遗保护传承...
查看更多
地方新闻
十大板块120项活动!这场精彩纷呈的非遗盛宴邀您体验! 6月6日,2023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重庆主场活动——非遗购物节·第八届重庆非物质文化遗产暨老字号博览会新闻发布会,在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召开。 发布会上,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长寿区人民政府相关负责人介绍了2023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重庆主场活动总体安排情况。 市文化旅游委党委委员、副主任朱茂介绍相关情况...
查看更多
要闻
6月6日,由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和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联合主办的“锦绣山西 多彩非遗”2023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宣传活动在山西太原工人文化宫举办。山西省副省长熊继军、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会长王晓峰出席并讲话,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副司长胡雁、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刘魁立、中国光彩事业基金会有关同志等领导和嘉宾莅临活动现场。出席活动的还有全国青年非遗传承人扶持计划2023年扶持对象,山西省各市文旅局代表、非遗传承人代...
查看更多
地方新闻
由文化和旅游部支持、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河南艺术职业学院承办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培计划河南地区(河南曲剧)研修班"于2023年5月30日上午在河南艺术职业学院戏曲学院正式开班,来自全省各院团、院校的优秀戏曲后备人才参加培训。 本届研修班按照“强基础、拓眼界、增学养”的要求,以培养更多、更全面、更优秀的非遗传承人为宗旨,针对河南曲剧剧种特点,邀请具有代表性的非遗专家、优秀学者们,对学员们进行集中授课。培训内容...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近年来,科技赋能非遗,促进非遗传播和活态传承,大量非遗项目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更加时尚、新潮的方式展现在大众面前。非遗与科技的有机结合,体现着中国智慧与发展,助力中华文化更好地走出去。非遗解锁更多可能,呈现一派可喜形势。 科技日进千里 非遗生机勃勃 科技为非遗保护传承提供了新方案,拓展了新思路,开辟了新赛道。对此,国家级非遗项目广东醒狮省级代表性传承人、“赵家狮”第五代传人赵伟斌感触颇深:“非遗传承想要更好地表达当...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一个地区的文化遗产,蕴藏着这个地区的文化内涵和风土变迁。世界客都广东梅州,既是具有代表性的客家人聚居地、海上丝绸之路重要节点城市,又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东亚文化之都,有着独特的文化魅力。 从历史走到现在,客家文化承载了一代代客家人的坎坷与荣耀,是梅州打造文化名城的瑰宝。今年1月,客家文化(梅州)生态保护区通过国家验收,正式从实验区迈向保护区,成为广东首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打造活色生香文化家园 梅州是客家民系...
查看更多
论坛
黄色云龙妆花纱袷龙袍(配图:由故宫博物院提供) 红色寸蟒妆花缎棉行服(配图:由故宫博物院提供) 月白缎织彩百花飞蝶袷袍(配图:由故宫博物院提供) 云锦三角包(图片:金文) 高山流水·云锦新中式屏风(图片:金文) 缠枝牡丹金宝地锦·局部(配图:由故宫博物院提供) 清代在京师(今北京)以及...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