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14   星期三   农历四月十七   立夏 立夏
搜索
国家
国务院关于公布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通知 国发〔2006〕18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国务院批准文化部确定的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计518项),现予公布。    我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拥有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历史的见证和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蕴含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精...
查看更多
图集
2019年9月6日晚,由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艺术司,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济南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2019全国非遗曲艺周启动仪式暨开幕晚会在山东省会大剧院举行。开幕演出共有11个节目,多位知名艺术家、曲艺类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登台献艺。整场演出紧扣2019全国非遗曲艺周主题“非遗曲艺 薪火相传”,充分展现了当前非遗曲艺传承发展的丰硕成果。 开场节目山东大鼓《鼓曲新韵》,主要展现天下泉城日新月异的发展和济南张开双臂迎候四海宾朋的热情...
查看更多
地方新闻
11月9日,随着青岛永安大戏院与工人剧场的两场演出圆满结束,2024年“轻骑传佳音 曲赞新时代”巡回交流展演在山东青岛画上句号。 此次展演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四川竹琴成都·青岛曲艺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标志着本年度巡演收官。 展演中,成都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曲艺团倾情演绎了《竹情》《成都美》《半截皮带》等四川竹琴经典曲目,以及《中华医药》等四川清音作品,展现了巴蜀文化的独特魅力。青岛市...
查看更多
要闻
2024年05月30日,文化和旅游部召开2024年"文化和遗产日"非遗宣传展示活动新闻发布会,介绍2024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宣传展示活动总体情况、筹备情况,并答记者问。 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副主任 李晓良 女士们、先生们,各位媒体朋友: 大家上午好。欢迎参加文化和旅游部新闻发布会。 每年6月的第二个周六是我国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今年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是6月8日。为进一步提高人...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年轻人正在学习剪纸技艺(摄影:栗美霞) 一针一线“绣”出美好生活、上下翻滚剪出五彩世界、山村戏乡绽放非遗光彩……秉持“遗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理念,山西省各地依托当地富有特色、具备一定群众基础和市场前景的非遗资源,营造全新的非遗活态文化发展空间,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发展动能。 娄烦县三元村: “飞针走线”中“绣”出美好生活 刺绣文化是我国古老的传统文化之一,也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
查看更多
地方新闻
10月20日晚,江苏淮安里运河畔清江浦1415文化街区,戏韵悠悠,美食飘香,由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指导,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淮安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大运河城市非遗盛会——第六届中国(淮安)大运河城市非遗展暨淮安文化旅游(港澳)推介活动精彩启动。一项传统与现代交融的盛会,一场文化与生活相映的佳宴,拉开了为期3天的大运河“非遗嘉年华”盛会帷幕,吸引八方来客、四海宾朋。 本届非遗展以“多彩非遗 乐享生活”为主题,传承过去五...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安徽黟县“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游客体验活动(供图:黟县非遗保护中心) 近年来,非遗体验成为旅游休闲体验中的新亮点,受需求拉动和政策推动的双重影响,各地陆续推出非遗主题的文化旅游新项目和新场景。今年年初,文化和旅游部印发《关于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的通知》(简称《通知》),推进非遗与旅游在更广范围、更深层次、更高水平上实现融合发展,推进文化自信自强,同时也实现非遗的系统性保护和生命力激活、旅游的文化内涵提升和行...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灿烂辉煌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曲艺传承发展2000多年,无论在街巷之间还是舞台之上,无论是撂地献艺还是登台表演,都始终植根人民。 日前,在湖北武汉举行的曲艺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曲艺类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专家学者、非遗保护单位代表齐聚,共同探讨新时代曲艺传承发展的新法新招。 守正创新 植根人民 习近...
查看更多
地方新闻
6月22日—24日,由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办,各市文化和旅游局、非遗保护中心、沁县文化和旅游局、沁县文化馆协办的“山西省曲艺类非遗青年传承人调演暨沁州书会系列活动”在沁县成功举办。中国曲协副主席、山西省曲协副主席暴玉喜出席活动并讲话。 本次活动分曲艺类非遗项目展演、地方美食类非遗市集、端午龙舟赛活动及传承人包粽子活动三部分。 本次活动是对全省10市选送的曲艺类非遗青年传承人的一次集中展示,有抑扬顿挫...
查看更多
论坛
【摘要】红色主题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红色”主题内容与“非物质文化遗产”表现形式的有机结合体,主要通过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戏剧、曲艺、传统舞蹈等形式表现出来。红色主题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通过非物质文化遗产立法、红色资源立法等进行分散式、混合式的保护,尚未体现对其保护的特殊性,有待充分发挥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价值。中国需要继续完善红色主题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制度,确立认定的“一般标准”和“特殊标准”,完善保护单位制度,合理建立旅游开发机制...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