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7-17 星期四 农历六月廿三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服务平台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452)
机构
(0)
政策
(8)
资讯
(199)
清单
(93)
资源
(47)
学术
(100)
百科
(0)
其他
(5)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清明节(介休寒食清明习俗)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山西省介休市 介休市清明习俗是流传于介休市及晋中广大地区的历史悠久、内涵丰富又独具特色的民间习俗。 介休地处汾河中游,其地名由春秋时期著名隐士介子推卒于此地而来。民间广为流传:介子推死于清明前一日,晋文公下令这一天禁火寒食,后演变为寒食节。自唐代起,寒食节传说、上巳祓禊与清明节习俗融为一体,形成了以
祭祖
扫墓为中心的介休寒食清明习俗,传承至今。 主要活动有:禁烟火、吃冷食、祭祀、扫墓、插柳、踏春、踢蹴鞠、荡秋...
查看更多
清明节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文化部 清明节是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至今仍是中华民族包括海外华人的重要节日之一。清明节古时也称三月节,已有两千多年历史。公历4月5日前后为清明节,原为二十四节气之一。全国汉族和部分少数民族地区过此节日。 在中国农历二十四个节气中,既是节气又是节日的只有清明。由于二十四节气比较客观地反映了一年四季气温、降雨、物候等方面的变化,所以古代劳动人民据此来安排农事活动。《淮南子·天文训》云:“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
查看更多
春节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文化部 春节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新年指夏历(农历)正月初一,是一年中最隆重的节日。汉、壮、布依、侗、朝鲜、仡佬、瑶、畲、京、达斡尔等民族都过这个节日。 春节历史悠久,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活动。有关传说很多,其中以“年”兽传说、熬年传说和万年创建历法说等最具代表性。自汉武帝改用农历以后,中国历代都以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日为春节,农历正月初一为新年。立春最早是祭天、祭农神和祭春神、鞭春牛、祈丰年的日子。《史记...
查看更多
烟火爆竹制作技艺(万载花炮制作技艺)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江西省万载县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火药的国家,以火药制作的烟火爆竹也同样有着悠久的历史,在世界上享有盛誉。爆竹记载始见于南北朝时期梁朝宗懔的《荆楚岁时记》,书中描写了鸡鸣而起时,先在庭前爆竹,以避恶鬼的习俗。当时所谓的爆竹其实是燃烧竹筒,导致筒内空气发热而爆裂发声。隋唐后,改为将火药装入竹筒。宋代废弃竹筒,改为用纸包裹火药燃爆。南宋都城杭州已出现成串的小爆竹,俗称“鞭炮”。据《武林旧事》记载,这种鞭炮点燃后连响到底,“一爇...
查看更多
泥塑(淮阳泥泥狗)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淮阳泥泥狗又称“陵狗”或“灵狗”,是淮阳泥玩具的总称,产生于河南省周口市淮阳区,流布于太昊陵以东及东北的城关回族镇和白楼乡、大连乡的十几个村庄,距今已有数千年的历史。 淮阳古称宛丘、陈,为太昊之墟,是中华民族重要的发祥地之一。太昊陵庙会史称“二月会”,历史由来已久。据《陈州府志》载:“汉以前已有祠”,农历“二月二日,居民诣太昊陵进香奠牲,至三月三日始止”。 淮阳泥泥狗作为太昊陵庙会的重要祭祀物,通过古老的宗教祭祀、民俗活动而传承至今,承载着原始先民生殖崇拜...
查看更多
剪纸(广东剪纸)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广东省潮州市 广东剪纸主要由流传于佛山地区的佛山剪纸、流行于潮汕地区的潮阳剪纸和流传于潮州地区的潮州剪纸构成。佛山市位于广东省中南部,珠江三角洲腹地。佛山剪纸是由当地民俗活动发展而来的一种民间艺术,主要分布在佛山市禅城区及南海区的部分乡镇。 佛山剪纸据说源自中原,结合当地民俗风情及手工业、商业而发展起来,至清代已逐步成行成市,并出现了行会组织。20世纪初,与佛山剪纸有关的门钱、童话、符疏衣纸、溪纸、金花、磨花纸、蘸...
查看更多
剪纸(广东剪纸)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广东省佛山市 广东剪纸主要由流传于佛山地区的佛山剪纸、流行于潮汕地区的潮阳剪纸和流传于潮州地区的潮州剪纸构成。佛山市位于广东省中南部,珠江三角洲腹地。佛山剪纸是由当地民俗活动发展而来的一种民间艺术,主要分布在佛山市禅城区及南海区的部分乡镇。 佛山剪纸据说源自中原,结合当地民俗风情及手工业、商业而发展起来,至清代已逐步成行成市,并出现了行会组织。20世纪初,与佛山剪纸有关的门钱、童话、符疏衣纸、溪纸、金花、磨花纸、蘸...
查看更多
剪纸(广东剪纸)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广东省汕头市 广东剪纸主要由流传于佛山地区的佛山剪纸、流行于潮汕地区的潮阳剪纸和流传于潮州地区的潮州剪纸构成。佛山市位于广东省中南部,珠江三角洲腹地。佛山剪纸是由当地民俗活动发展而来的一种民间艺术,主要分布在佛山市禅城区及南海区的部分乡镇。 佛山剪纸据说源自中原,结合当地民俗风情及手工业、商业而发展起来,至清代已逐步成行成市,并出现了行会组织。20世纪初,与佛山剪纸有关的门钱、童话、符疏衣纸、溪纸、金花、磨花纸、蘸...
查看更多
湖南渔鼓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湖南渔鼓是广泛流布于湖南省各地的传统曲艺形式。一般认为,湖南渔鼓的历史源头可上溯至唐宋时期的“道情”,明清时期最终形成为湖南省地方性的独立曲艺形式。清末民初,湖南省各地涌现出很多职业艺人,演出方式也由流动行艺走向坐场说书,并成立了行会组织,每年集会公
祭祖
师韩湘子。 湖南渔鼓采用湖南方音,说唱相间、以唱为主;曲本体裁为散韵相间的叙事文体,叙述为主,代言为辅。唱词格式基本为“二二三”词格的七字句,及在此基础上变化的“三三四”词格的十字句。典范的曲本构成一般由...
查看更多
傩戏(恩施傩戏)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湖北省恩施市 傩戏又称“傩堂戏”、“端公戏”,是在民间祭祀仪式基础上吸取戏曲因素而形成的一种地方戏曲形式,广泛流行于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四川、贵州、陕西、河北等省。傩戏起源于远古时代,早在先秦时期就有既娱神又娱人的巫歌傩舞。明末清初,各种地方戏曲蓬勃兴起,傩舞吸取戏曲的艺术因素,发展成为傩堂戏、端公戏。清代康熙年间,傩戏在湘西出现,随即由沅水进入长江,迅速传播开来,与各地的民间艺术相融汇,形成多种不同的流派和风格,像湖...
查看更多
1
22
23
24
25
26
46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