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5-06 星期二 农历四月初九 谷雨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113)
机构
(0)
政策
(1)
资讯
(62)
清单
(18)
资源
(13)
学术
(16)
百科
(0)
其他
(3)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安徽省——
秋千
抬阁(宣城市绩溪县)
2021.01.27
视频集锦
查看更多
国务院关于公布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通知(国发〔2006〕18号)
2006.06.05
国家
国务院关于公布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通知 国发〔2006〕18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国务院批准文化部确定的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计518项),现予公布。 我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拥有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历史的见证和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蕴含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精...
查看更多
苗族赶秋
2018.11.16
节气名录
苗族赶秋,又叫苗族赶秋节,是苗族人民在“立秋”时节欢庆秋收和青年男女进行社交的重大传统节日,集中展现了苗族的宗教文化和民俗传统文化艺术。 每年“立秋”这天,苗区逢到哪个地方是墟场,便是当年秋场。苗族赶秋内容涵盖面很广,主要有祭祖、迎宾拦门、八人秋、苗鼓、苗山歌、玩龙、舞狮、边边场以及传统舞蹈、体育竞技等等多种内容,规模巨大,影响深远,极富苗族独具特色的文化内涵。 苗族赶秋主要起源于湖南省湘西州以及周边省市地区,主要流传于湖南省...
查看更多
清明
2025.04.03
专题报道
清明时节万物复苏,民间有“清明前后,种瓜点豆”的农谚。人们踏青赏花、放飞风筝,健身、休闲。围绕祭奠先祖的核心习俗,清明也有青团、蒿饼等节气美食。清明前,还是各地采茶的关键期。从多彩民俗、时令美食、制茶技艺等非遗项目之中,我们邀您重识清明。 清明食记:舌尖上的春之诗 中国文化报记者 王 彬 清明粿 受访者供图 清明时节,细雨润泽江南岸,新绿染遍太行...
查看更多
春风托纸鸢
2025.04.01
专题报道
“纸鹤扶摇上,青云路路通。放飞绿空境,耄耋变儿童。”风筝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北京、天津、山东潍坊、江苏南通等地的风筝制作技艺先后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本版通过盘点非遗技艺,展示各地风筝的特色,带领读者感受风筝背后的精巧技艺和传承创新。 北京风筝哈:沙燕一瘦惊天下 中国文化报记者 李雪 “进北京,逛厂甸,玻璃琉璃大沙燕”。歌谣里的“大沙燕”是北京...
查看更多
春节非遗热闹非凡 人民共享保护成果——安徽省2025年春节非遗宣传展示活动精彩纷呈
2025.02.21
专题报道
2025年春节期间,全省上下围绕“文旅惠民促消费 欢欢喜喜过大年”主题,聚焦“非遗贺新春”,开展丰富多彩的系列宣传展示活动计502场次,线上线下累计参与2300余万人次,实现销售收入近7亿元。全省精彩纷呈的春节非遗活动,不仅彰显了春节文化功能,也为全省文旅市场迎来“开门红”。 一、精心策划强宣传,主场活动显魅力 1月21日,省文化和旅游厅在亳州市举办2025“多彩四季”安徽非遗嘉年华第一季暨非遗过大年启动仪式,发布了30个...
查看更多
游艺娱乐:欢乐狂欢,增添节日氛围
2025.01.24
千年习俗 千载传承
春节期间,在互相拜年祝福的同时,各种丰富多彩的游艺娱乐活动更是为节日增添了无尽的欢乐氛围,让人们在欢声笑语中感受着浓浓的年味。如舞狮子、耍龙灯、踩高跷、跑旱船、扭秧歌、逛庙会、观社火、打
秋千
等,构成异彩纷呈的民俗文化百花园,为新春佳节增添了浓郁的欢乐和喜庆气氛。 【踩高跷】高跷也叫“高跷秧歌”,是一种广泛流传于全国各地的民间舞蹈,因舞蹈时多双脚踩踏木跷而得名。高跷历史久远,源于古代百戏中的一种技术表演,魏晋南北朝时期,踩高跷...
查看更多
潍坊风筝:手造之美 匠心绽放
2024.03.26
专题报道
▲ 潍坊风筝(摄影:刘健) 从巨龙、燕子到海底奇珍,从卡通形象到宇宙飞船……在“鸢都”山东潍坊,一到春天,便有无限创意与梦想在此起飞。 潍坊风筝,最早可追溯到鲁国思想家墨翟制作的“木鸢”,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它既积淀着手艺人历代传承的精巧技艺、劳动智慧和朴素情感,也是如今讲述“潍坊故事”的生动载体。 历史悠久的民艺民俗 唐代,风筝扎制从宫廷走向民间,唐诗中就有“折竹装泥燕,添丝放纸鸢...
查看更多
“遇见非遗”系列社教活动之“晋戏悠扬”“戏出太行”在中国工艺美术馆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
2023.11.13
要闻
11月11日至12日,中国工艺美术馆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成功举办“遇见非遗”系列社教活动之“晋戏悠扬”“戏出太行”两场活动,邀请观众一站式欣赏国家级、省、市级非遗传承人现场展示四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共品“晋戏悠扬”,同听“戏出太行”。 11月11日,该馆方推出“遇见非遗:晋戏悠扬——晋中文化生态保护区小戏专场”。活动是为配合“我从‘晋’中来——晋中文化生态保护区走进中国非遗馆专题展览”进行的非遗专场展示活动之一,主要呈现晋中文化生态...
查看更多
潍坊非遗,绵延千年的薪火温度——以风筝、年画为例
2023.06.20
专题报道
人类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为追求幸福、祈求平安,而按照自己的心愿创造并传承了各自地域的乡风民俗,跟随风俗民情的历史延沿,伴生了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及其艺术品。近日,作为“‘齐鲁古风地 最忆是潍坊’中国潍坊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的配套活动“潍坊非遗文化专题讲座”在日本东京中国文化中心举行,潍坊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会长范新建作“潍坊非遗,薪火相传”的潍坊非遗文化专题讲座。 潍坊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会长范新建作潍坊非遗文化讲座...
查看更多
1
2
3
4
5
12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