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5-06 星期二 农历四月初九 谷雨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113)
机构
(0)
政策
(1)
资讯
(62)
清单
(18)
资源
(13)
学术
(16)
百科
(0)
其他
(3)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春雨纷纷草木青(二十四节气)
2022.04.06
节气资讯
清明 清明,天清地明。《燕京岁时记》引《岁时百问》:“万物生长此时,皆清净明洁,故谓之清明。” 公历每年4月5日前后,当太阳到达黄经15度时,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日均气温已升到12摄氏度以上。在二十四节气中,既是节气又是节日的只有清明。今年4月5日即为清明日。 洁齐清明三月节 气温升高,雨量增多 春雨纷纷草木青。仲春与暮春之交,正值清明。《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记载:“清明,三月节。按《国语...
查看更多
春雨纷纷草木青(二十四节气)
2022.04.06
专题报道
清明 清明,天清地明。《燕京岁时记》引《岁时百问》:“万物生长此时,皆清净明洁,故谓之清明。” 公历每年4月5日前后,当太阳到达黄经15度时,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日均气温已升到12摄氏度以上。在二十四节气中,既是节气又是节日的只有清明。今年4月5日即为清明日。 洁齐清明三月节 气温升高,雨量增多 春雨纷纷草木青。仲春与暮春之交,正值清明。《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记载:“清明,三月节。按《国语...
查看更多
林继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本质主义立场 ——基于清明节记忆能动性视角
2022.04.06
论坛
摘要:清明节被不同时代文献记录固化为特定时间断面上留下的民众生活的体验记忆。清明节具有超越历史、地域的永恒本质,这个本质就是生活。从本质主义立场看待非遗保护,强调非遗传统的永恒性、恒固性和生活的动态性。清明节记录了民众的生活,包含中国人特殊时间的情感倾向。清明节记忆的能动性强调了生活的选择性和变化性。清明节保护应该从清明节仪式活动与经典文本文字记录关系形成系统的文化记忆着力,还原清明节饱含不同民众不同层次的生活关系、生活情感的选择面相。清明节传统本质...
查看更多
清明节的传承密码
2022.04.06
论坛
水边赏花是清明节的习俗。 祭扫烈士陵园,缅怀英烈,已成为当代清明节的习俗。 山西很多地方还保留着清明节制作花馍的习俗,子推燕是最具代表性的样式。 清明节前后,南方大部分地区的油菜花盛开,一派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景象。 【守望家园】 清明节成熟于周,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了。据古书记载,因这一时节气清景明,故称“清明...
查看更多
蔡少燕:“具身展演”视角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地方认同
2022.03.17
论坛
【摘要】非遗传承在本质上是具身展演的文化过程。新时代中国非遗面临着社会转型期特有的复杂而多元的传承语境。具身展演视角强调身体、感知与外部嵌入的空间环境之间的互动关系,为探讨范式转型中的非遗传承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通过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抬阁(芯子、铁枝、飘色)(南朗崖口飘色)的研究发现,在传承展演过程中,传承人身体技术的习得、身体与所处情境的时空互动与联结、情感流动共同作用并影响着非遗传承的动态过程。非遗传承中的具身展演不断地实现人地互动...
查看更多
节庆丨中秋: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2021.09.21
专题报道
农历八月十五,适逢三秋之举, 为中国重要的传统节日——中秋节。 中秋节又称“祭月节”“八月节”“团圆节”“拜月节”等,既是祈盼丰收的时令节气,也是阖家团圆、思念故乡的民俗节日,从历史的长河走来,代表着中华民族的传统观念,凝结了中华民族的深厚情感。 中秋节与春节、清明节、端午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2006年,经国务院批准,中秋节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中秋习俗...
查看更多
庙会(天成观庙会)
2021.08.23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天成观庙会因祭祀药王孙思邈诞辰而兴起,现发展为集民间音乐、舞蹈、美术、竞技、杂技于一体的大型民俗活动。其主要流布于辽宁省朝阳市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影响力辐射至周边地区。 喀左天成观庙会始创于清初。历史上,庙会于农历四月二十八日前后举行,届时有药王出巡的大型祭祀活动,场面隆重,号炮声声,万人空巷。历经200多年的发展变迁,天成观庙会渐由农历四月二十七至二十九办会过渡为每年的正月十五,形式也演化为综合性的民俗活动。 喀左天成观庙会最初的活动形式是抬药王孙思...
查看更多
阔时节
2021.08.23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阔时节是傈僳族一年一度的传统节日,也是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最隆重的民族节日。“阔时”为傈僳语,“阔”即“年”,“时”意为“新”,“阔时”则是“新年”。傈僳族阔时节相当于汉族的“春节”。 阔时节主要分布于云南省的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泸水市、福贡县、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四个县(市)的傈僳族居住区和泸水市白族支系勒墨人、福贡怒族居住地,还分布于保山市隆阳区、腾冲市,丽江市玉龙纳西族自治县,迪庆藏族自治州维西傈僳族自治县,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盈江县...
查看更多
矻扎扎节
2021.08.23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矻扎扎节是哈尼族祈求丰收、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盛大节日。千百年来,以耕种梯田为主要生产方式的哈尼族,总结了一套围绕梯田稻作开展的农耕礼俗,“矻扎扎节”孕育而生,经过长期发展积淀,如今具有农闲娱乐社交、体育活动及祭祀祈福等丰富内涵,群体传承特征显著。 矻扎扎节在我国哈尼族居住的区域都有分布。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元阳县是哈尼族的主要居住区,有哈尼族人口24万余人,哈尼族村寨440多个,这里的哈尼村寨都有过矻扎扎节的习俗。根据地理位置、语言和服饰的差异...
查看更多
非遗文化的休闲意义
2021.08.16
论坛
贵州的加榜梯田,不仅是当地民众生产的载体,而且其独特的景致吸引了大量游客。(摄影:李韵/光明图片) 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文化大国,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大国。我国是最早、最积极参与和介入国际非遗保护事务的国家,也是进入世界非遗代表作数目最多的国家。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可以创造物质文明的精神文明。它由我们的生活传承,也丰富着我们的生活。它包括了我们生命过程中的衣食住行、生老病死、婚丧嫁娶,也包括了我们生存世界的我者与...
查看更多
1
2
3
4
5
12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