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5-03 星期六 农历四月初六 谷雨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113)
机构
(0)
政策
(0)
资讯
(66)
清单
(4)
资源
(23)
学术
(20)
百科
(0)
其他
(0)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小年”不小
2018.02.08
专题报道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
腊八
就是年。
腊八
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做豆腐;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杀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初一初二满街走。图1 年画中的单座灶、双座灶、三座灶小年,是除夕春节到来前的一个重要节日,也被称为“谢灶”“祭灶节”“灶王节”等。可以说,小年是整个春节庆祝活动的开始和伏笔。小年前后,人们开始置办年货、制作节日食品、打扫庭院、清除积垢,准备清清爽爽、干干净净过个好年。这...
查看更多
辽宁省非遗进校园、进社区之迎新春系列活动
2018.01.31
专题报道
原标题:辽宁省文化艺术研究院春节前组织非遗项目展示展演,活跃基层精神文化生活春节前夕,辽宁省文化艺术研究院集中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进社区系列活动,把优秀的精神文化产品和服务送到校园、社区、部队和城乡,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活跃基层精神文化生活,在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之际,送去文化工作者的诚挚祝福。这是进入2018年,省文化艺术研究院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的重要举措。走进校园,向外国留学生展示中华传统文化 1月...
查看更多
腊日与“报信儿的
腊八
粥”
2018.01.24
论坛
提要:农历十二月初八名为
腊八
节。
腊八
节是年节的前奏曲。华北歌谣唱得好:“老婆老婆你莫馋,过了
腊八
就是年。”
腊八
过了就意味着进入年节阶段。
腊八
这天人们要吃应节令的
腊八
粥,
腊八
粥因此又有“报信儿的
腊八
粥”之说。报的啥信儿,报年到了的信。为什么选择
腊八
作为年节的起点,
腊八
粥怎么又成了
腊八
的节令食品,细究起来,这里面可是大有文章。容我细细道来:腊日祭祀
腊八
节的前身是古代的腊日,腊日在上古时代是最重要的年终祭祀日。在神灵信仰浓郁的上古社会,人们认为人类的生存来源于自...
查看更多
岁有大寒知——二十四节气之大寒
2018.01.19
专题报道
图1 二十四节气字体设计之大寒(作者:石昌鸿团队) 节气概说大寒是二十四节气中的最后一个,每年1月20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300°时即为大寒,今年的大寒时间是1月20日(农历丁酉年腊月初四)。至此,节气轮回,下一个节气就是立春,新一轮的循环往复即将到来。“大寒年年有,不在三九在四九”。大寒和小寒是表示寒冷程度的节气,古人认为:“大寒为中者,上形于小寒,故谓之大……寒气之逆极,故谓大寒。” (《授时通考·天时》引《三礼义宗》)此时,寒潮南下频繁,是大部分地...
查看更多
进入腊月啦!干完这几件大事,咱就过年啦!
2018.01.18
专题报道
一、腊月的由来十二月为一年的最后一个月份,俗称为岁尾,有腊冬、残冬、穷冬、腊月、冰月、余月、极月、清祀、冬素、大吕等30多种称呼。其中,人们最熟悉和熟知的当属“腊月”。 之所以叫“腊月”,是因为“腊”是古代祭祀祖先和百神的“祭”名,即南北朝时期固定在十二月初八日,汉族民间都要猎杀禽兽举行大祭活动,拜神敬祖,以祈福求寿,避灾迎祥。这种祭奠仪式称为“猎祭”。因“腊”与“猎”通假,“猎祭”遂写成了“腊祭”,因而年终的十二月被叫做腊月。此风俗起源于秦汉时期,到公元...
查看更多
二十四节气与民俗
2018.01.05
论坛
摘要: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指导着农人一年四季的农事活动。围绕着二十四节气中的主要节点形成了众多与信仰、禁忌、仪式、养生、礼仪等相关的民俗活动。本文就节气中所包蕴的传统民俗文化择要分类叙述,并指出我们应自觉地传承这一文明财富,尊重自然时间,尊重生命节律。 关键词:二十四节气;民俗文化;节气时令 时间如风,星移斗转,天道无穷。节气是自然时令,它依据的是地球围绕太阳公转过程中,因所处位置的关系,接受阳光照射角度、时间的不同,而带来的一系列天文物候变...
查看更多
雪里已知春信至——二十四节气之小寒
2018.01.05
专题报道
图1 二十四节气字体设计之小寒(作者:石昌鸿团队) 节气概说 小寒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3个节气,与大寒、小暑、大暑一样,是表示冷暖变化的节气,也是跨年的节气。每年1月5日或6日,太阳到达黄经285°时为小寒,2018年的小寒时间是1月5日(农历丁酉年十一月十九日)。小寒的到来,标志着天气进入一年中最寒冷的时节。 根据《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所记:“十二月节,月初寒尚小,故云,月半则大矣。”小寒三候为:“一候雁北乡,二候鹊始巢,三候雉始鸲”。古人认为大雁顺...
查看更多
岁时节日
2017.05.02
论坛
岁时节日,是传统中国人关于年度时间节点的专属概念,主要是指与天时、物候的周期性转换相适应,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约定俗成的,具有某种风俗活动内容的特定时日。岁时与节日连称,是同义反复,如果是对举,岁时与节日在时间节点意涵上分属不同的历史阶段,岁时是早期的以自然时序为核心,节日是后来的以人文时序为核心。如果以历史时代为界的话,汉魏以前属于岁时的时代,汉魏以后是节日的时代。 中国独特的地理环境、生计方式与人文传统,催生了中国民众特有的时间观念,这种时间观念的表述...
查看更多
因势利导,让乡风文明重归“故土”——民俗学家萧放谈
2017.02.08
论坛
【新春走基层】 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最盛大的传统节日,年俗承载着中华文化的血脉和精华。它的隆重与盛大既表现在丰富多样的具体节日民俗中,又表现在节日文化价值的核心内涵和社会功能上。以春节为代表的传统节日习俗与文化是观察乡村的重要窗口,也是建设乡风文明的重要抓手。春节有着怎样的文化基因和丰富内涵,怎样传承以春节为代表的传统节日文化,如何以年节习俗为抓手,移风易俗,让乡风文明重归“故土”?记者采访了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社会管理研究院/社会学院人类学民俗学系主任...
查看更多
春节的传统与新变
2017.01.26
论坛
馒头飘香 (摄影:李咸德) 春节是古老而又年轻的盛大节日。它在民族生活中具有至高地位。如果从上古三代算起,岁首新年已经三千年的历史。诗经时代,岁末年初,“跻彼公堂,称彼兕觥,万寿无疆”的祝福喧闹,至今仍回响在华夏大地之上。 春节,在古代称为岁首、正旦、元日、元旦等。将正月初一称为春节是民国成立以后。 传统的大年“春节”是一个时间段落,从
腊八
开始,到正月十五结束。围绕着春节形成了丰富多彩的节日习俗,
腊八
粥,小年祭灶,忙年,扫尘,年夜饭,团圆守岁,更岁饺子...
查看更多
1
8
9
10
11
12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