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5-26 星期一 农历四月廿九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服务平台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114)
机构
(0)
政策
(4)
资讯
(86)
清单
(9)
资源
(10)
学术
(5)
百科
(0)
其他
(0)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非遗牛年大集”云上开启
2021.01.25
要闻
“非遗牛年大集”活动启动仪式现场 由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联合阿里巴巴集团共同主办的“非遗牛年大集”活动1月24日启动。活动以“寻得年味,解得乡愁”为主题,即日起至2月26日,消费者可以畅享“看非遗直播、购非遗好物、品非遗美食、赏非遗绝技”的线上大年集。文化和旅游部党组成员、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会长王晓峰出席启动仪式并致辞。 王晓峰表示,今年是一个特殊的年份,受疫情影响,很多人都积极响应“非必要不返乡...
查看更多
刘嘉峰:小小竹丝 编出人生精彩
2020.12.23
专题报道
刘嘉峰用竹丝编织茶具。简朝龙摄 刘嘉峰创作的瓷胎提花竹编龙纹梅瓶 刘嘉峰供图 刘江设计的瓷胎竹编莲蓬系列花插 刘嘉峰供图 工具架上,整齐地放着勾刀、匀刀、刮刀、分丝刀、篾尺、卡尺、一字刨、锥子、篾剔…… 74岁的刘嘉峰拿起自制的“剖丝神器”排针,左手轻按竹片,右手运行排针,沉稳地从竹片上划过。奇了,1厘米宽的竹片,居然被剖成32根均匀的竹丝,每根细如发丝...
查看更多
让非遗唱出黄河文化的新声
2020.09.16
专题报道
黄河川流不息千万年,流淌着中华文明永续不绝的血脉,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是伴河而生、绵延相传的人间烟火。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五大目标任务之一就是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非遗作为黄河文化的核心组成部分,因其精神内涵、实践活力和时代价值,应该为黄河流域的发展承担重要的当代使命。 丰富鲜活的黄河非遗 截至目前,在1372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中,黄河流域9省有919项,约占全国的30%,且涵盖我国非遗的十大门类。这...
查看更多
教师节——师者匠心,致敬传承人
2020.09.10
专题报道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对于每一位非遗传承人来说,为师不仅是为了授徒,在一些非遗面临“人走技失”的环境下,他们更肩负着保护与传承非遗的重任。 肖顺瑜 国家级非遗四川清音代表性传承人 肖顺瑜深知四川清音的传承是历代清音艺人不断努力的结果,其要发展,人才是关键。 肖顺瑜把对四川清音的爱倾注到培养后来者的身上,对弟子们倾囊相授。对清音感兴趣的孩子们她都会进行指导,她希望从幼年时就培养...
查看更多
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丨全川总动员,人人皆是文化传承者!
2020.06.15
各地风采
2020年6月13日是第十五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今年以“非遗传承 健康生活”为主题。在 “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期间,四川各地开展非遗宣传展示系列活动,展示非遗独特魅力及保护成果,普及非遗知识和健康生活理念,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今天小编整理了各地部分精彩活动,下面就一起来回顾 主会场风采-四川省图书馆 6月13日上午,2020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四川省非遗宣传展示系列活动...
查看更多
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丨全川总动员,人人皆是文化传承者
2020.06.15
地方新闻
2020年6月13日是第十五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今年以“非遗传承 健康生活”为主题。在 “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期间,四川各地开展非遗宣传展示系列活动,展示非遗独特魅力及保护成果,普及非遗知识和健康生活理念,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今天小编整理了各地部分精彩活动,下面就一起来回顾 主会场风采-四川省图书馆 6月13日上午,2020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四川省非遗宣传展示系列活动...
查看更多
“硬核”手艺让山里姑娘过上好日子
2020.05.13
专题报道
青山绿水之地,乡亲们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发展生态乡村游,已成为不少山村乡镇脱贫致富的重要路径。不过,这座大山里的苗族姑娘还有一项“硬核”的脱贫手艺——做嫁衣。大自然的花鸟鱼虫,在她们的巧手中幻化成蓝白两色的衣裳,穿在了城里人的身上。 作为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定点帮扶点,泸州市叙永县以非遗为突破口,带动当地贫困群众脱贫增收。留守的苗家妇女纷纷加入叙永县扎染蜡染苗绣专业合作社,用一双双巧手将扎染、蜡染和苗绣等非遗传承起来,也用蓝、白两种至简之色...
查看更多
借力政策东风,扎根巴蜀大地——非遗传承后劲足
2020.01.15
专题报道
随着文旅融合发展的深入推进,多彩非遗借力政策东风和不断加大的保护传承力度扎根巴蜀大地,在活态传承中成为文旅融合的范例。 一、融入现代生活 非遗成文旅融合范例 2019年10月17日至22日,第七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在四川成都举行,共吸引570余万人次来到现场“打卡”,线上覆盖人群达1.9亿人次。这个自2007年启动的非遗盛会,如今在形成国际展览、国际论坛、国际竞技、国际展演和互动体验等国际交流...
查看更多
戏曲进校园的“四川探索”
2019.12.06
——写在四川省中小学川剧传习普及展演五周年之际
专题报道
成都市新都区西街小学表演的《奉母尽孝》 乐山市实验小学表演的《贵妃醉酒·百花亭》 五年,一段并不漫长的时间,但它足以让一颗种子生根发芽,长成一人多高的小树,经受住风雨的吹打。 五年,一段并不短暂的时间,1800多个日夜的更替,让一门古老的传统艺术,在充满希望与未来的校园内扎根、开花。 11月10日,由四川省文明办、省文化和旅游厅、省教育厅联合主办的四川省第五届中小学川剧传...
查看更多
从一时一地到常态化普及——四川推动“非遗进校园”落到实处
2019.07.23
专题报道
近年来,全国各地不断探索推动非遗扎根校园,记者近日在四川走访发现,以成都为主的四川部分地区正通过加大课时投入、搭建平台以及开展因地制宜的教育实践等方式,推动非遗传承从一时一地变为常态化普及教育,让非遗在校园生根发芽。 因地制宜开展教学 近日,2019年成都市“非遗进校园”教学成果展在成都七中初中附属小学举行。活动包括传统表演艺术教学成果展演、传统技艺教学成果展示、授课传承人技艺展示等,20多个区(市)县的中小学带来了百余件手...
查看更多
1
6
7
8
9
10
12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