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02   星期五   农历四月初五   谷雨 谷雨
搜索
其他新闻
两岸首度合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特展在台中揭幕    鼓声咚咚,舞狮跳跃,泉州提线木偶与台湾霹雳布袋戏同台献艺、各有千秋……在浓浓的文化气息中,2009两岸非物质文化遗产特展12日下午于台中创意文化园区揭幕。来自大陆、台湾的共800多件珍贵展品,充分展示了中华民族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特展分为大陆、台湾两部分。大陆部分由此前在台北举办的“中华非物质文化大展”移师而来,展期从12日至20日,展出230多件大陆非遗代表作,涵盖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
查看更多
人物
高高跷小“传承人”王吉胜 王吉胜在苦水街村中心的广场上带妆进行高跷练习(韩传号/摄)        夕阳将一片金黄洒向苦水街村时,身高不到1.5米的王吉胜,走起很小的“寸步”,慢慢挪动1.8米的高跷,小心翼翼地保持身体平衡。    今年9岁的王吉胜,是甘肃永登县苦水镇苦水街村五年级学生,练习踩高跷已有4年。    站在高跷上,王吉胜有点得意:“看别人都比我矮一截,周围的景物就更清楚了。”    “他6岁就开始在七八十厘米高的高跷上练,脑子好使、反应快,身体...
查看更多
论坛
 留住民间艺术――关于“许家湾十二花灯戏”田野调查的思考高  佳 (作者单位:绵阳师范学院历史文化与旅游管理学院)    摘要:“许家湾十二花灯戏”已于2007年申遗成功,被列为四川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本文通过深入实地的田野调查系统论述了这一羌族特有的民间艺术的基本概况,同时通过采访花灯戏的主要负责人,即花灯戏协会的前任会长唐孝友老人,了解到花灯戏与当地村民礼俗生活的密切联系,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思考了“许家湾十二花灯戏”面临的现状及其保护、传承与发展...
查看更多
人物
     蹬三轮车的国际裁判北京奥运会期间,蔡明灿在鸟巢外留影。  蔡明灿舞起龙珠很潇洒   他是一个农民。他是国际龙狮裁判员。他16岁与铜梁龙舞结缘,曾参加奥运会开幕式前的龙舞表演和刚刚结束的首都国庆联欢晚会表演。没有比赛、演出时,他靠蹬三轮车维持生计。这,就是他的两面人生。  他,叫蔡明灿。  为国庆联欢晚会龙舞表演,蔡明灿忙碌了40多天。10月3日从北京回到铜梁,蔡明灿还没来得及休整,又组织队员为重庆大学80周年校庆龙舞表演作准备。直到12日上午表演...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紫阳民歌飘四方喜怒哀乐皆是歌  陕南紫阳绿茶飘香,民歌悠扬。民歌的旋律似任河、汉江的流水,轻盈而高亢,婉转而热烈,音符中弹跳起绿色的魂魄。紫阳被誉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和“民歌之乡” 。  紫阳是一块文化土壤,历史文化精华沉淀于汉江、任河,天生灵气于山水之间,封存民歌漫出音符,环山而飞扬,行如流水,纯真自然。早在新石器时期,先民便在紫阳河谷阶地垦殖生存,考古掘出一堆石制农具,证明这是古代农业发达的文化堆积层,汉江是中华文明的母亲河。远古文明的光辉映照紫阳历...
查看更多
论坛
原生态“类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引入学校体育并活性传承研究杨 敏 王 勇  [摘要] “类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在漫长的历史中创造和积淀下来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它与体育活动相关的身体运动内容是一种“活态人文遗产”,具有民俗性、群体性等特征。文章采用文献资料、网络信息检索、综合分析等研究方法,提出重视本民族、本地区原生态“类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教育,并结合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自身的特点,通过学校体育教育这一“活性传承方式”,对“类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原真化...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非物质文化遗产泥塑:古老艺术的现代出路       南北泥塑各具神韵     都是玩泥巴的手艺活儿,因地域文化的不同,南北及各地的泥塑也有不同的制作工艺和风格流派。在北方,清朝道光年间发展起来的“泥人张”最为著名,流传至今已有180年历史。“泥人张”的创始人张明山塑造的人物惟妙惟肖,艺术风格以写实为主,比如塑造人物,有明确的比例。以头的比例为基准,按照“行七、坐五、盘三、蹲四”的比例来捏出不同情态下的人物形象。据传,由于塑造的人物形象逼真,以至于当时的京剧...
查看更多
其他新闻
“非遗”项目为国庆联欢添彩     国庆“十一”进入倒计时,甲子大庆,以长兴百叶龙、沧州北狮等为代表的国家级“非遗”项目表演将给今年国庆60周年群众联欢晚会增添节日的欢庆与祝福。    据参加国庆联欢彩排的有关人士介绍,届时在金水桥前中心表演区,将有数百张荷叶迎风摇曳,一朵朵娇艳的荷花沉浮其间,这时,两条长60米的巨龙倏地腾空而起,时而在荷叶间翻腾,时而在水面上腾跃;两条巨龙又在瞬间变成6条小龙,从荷花到大龙,从大龙到小龙,仅仅10秒钟的时间,非常抢眼。浙...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百叶龙天安门前首舞走近参加联欢晚会的谈家三代  长兴百叶龙  本网资料    本网编者按:百叶龙发源于浙江省长兴县林城镇一带,它反映了中国传统龙的精神,寄托着百姓对吉祥升腾的期望,至今已有160多年的历史。百叶龙舞蹈表演时的显著特点,是荷花于瞬间突变成龙,这充满了江南水乡的意境,将中国传统的舞龙转化成龙舞,形成完美的舞蹈程式。2006年6月,百叶龙被国务院宣布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08年1月,百叶龙第4代传人谈小明被文化部...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广东吴川的民间“飘色”绝技  吴川漂色喜迎2008北京奥运会     广东湛江的吴川市的飘色、泥塑、花桥被誉为"吴川三绝",飘色乃“三绝”之首。吴川飘色由来已久,在明末清初时由广东番禺沙湾传入吴川。期间经过吴川民间艺人的精心打造,更显现出飘逸灵巧的风格。飘色,用吴川方言又叫“妖色”,它是运用力学原理,用钢枝作为骨架,巧妙地支撑一个小孩子坐在几米高骨架顶上,小孩身穿鲜艳的古代服装,遮掩了他是坐在上面的实质,外人一点也看不出来,看起来,他们就像在空中飘然欲飞...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