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23   星期五   农历四月廿六   
搜索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新疆社火是由舞龙、舞狮、威风锣鼓、秧歌、霸王鞭、跑旱船、太平车、大头娃娃、高跷、抬阁、回族宴席舞、哈萨克族黑走马、维吾尔族麦西热甫等表演形式组成的群众性文化娱乐活动。 新疆社火在新疆各个地区都有分布。位于天山北麓、准噶尔盆地东南缘的玛纳斯县、吉木萨尔县、昌吉市是新疆重要的农耕区和丝绸之路重镇,新疆社火在以上昌吉回族自治州的三地最具代表性。 清代乾隆年间,社火随军屯、民屯政策带到了新疆;清嘉庆时期,社火成为昌吉一带春节期间主要的群众性文化活动;清光绪年间,新...
查看更多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香港天后诞是香港广泛流传的以祭拜妈祖为核心、集戏班演出、巡游等形式为一体的综合性民俗庆典活动。 在香港,大家称呼妈祖为“天后”,将其视为地方的保护神,并建庙供奉。为感谢天后的庇佑,每年筹办“天后诞”,庆祝她的生辰。 香港的妈祖崇拜活动有着很长久的历史。南宋时期,天后故乡莆田林氏来到香港蒲岗定居,并在佛堂门盖了香港的第一所专门供奉天后的庙宇,成为人称的“大庙”,此后天后崇拜活动在香港得到广泛的发展,至今香港有达百所天后庙。香港主要的墟市(集市)都有天后庙,天...
查看更多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瑶族布袋木狮舞又称“舞龙犬狮”,是瑶族过山瑶世代传承的传统舞蹈,分布于广东省清远市连州市三水乡和瑶安乡,以及邻近的湖南省永州市蓝山县荆竹乡、子良乡,郴州市临武县西瑶乡等瑶族聚居区,以连州市三水乡云雾村所属的挂榜自然村最具代表性。 瑶族有借助狮子的动态造型,寓意先祖迁徙的艰辛过程,表达对美好生活憧憬的文化传统。瑶族《评皇劵牒》记载,盘瓠死后,评王即传下敕旨:“儿女莫违孝道,含哀祭奠,择山随葬。”“聚集一脉男女,生熟表散,木狮长鼓吹笙歌,祭祀歌乐盛会,务使人欢...
查看更多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板板龙灯俗称“板板灯”,系板凳龙的一种,是流传于湖南省张家界市慈利县的传统龙舞。它主要传承于慈利县龙潭河、二坊坪、高桥等乡镇的18个村,辐射至常德市桃源县的黄石镇和九溪镇。 养蚕、植麻、种棉,是慈利民众重要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来源。人们祈盼风调雨顺,桑、麻、棉丰产,因为龙王管风雨,所以迎春必祭龙,春祭龙灯之俗由此而来。《慈利县志》载:“有所谓板灯龙灯者,……数十百凳,联为一龙,亦诡异观矣。”板板龙灯以布锣、布号开道,以蚕灯置于每户织布机坐板上为龙身,以穿插桑林...
查看更多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王贵武龙灯是主要流传于湖北省黄石市铁山区的一种大型集体民间传统龙舞。它将武术与舞龙相结合,“以文育武、武中谋术、术里创龙”,故得名“武龙灯”,主要在春节以及其他大型庆典活动时表演。黄石王贵庄和大冶湖周边地区为其核心流布区,后逐步延伸至黄石市、大冶市的广大城乡和鄂东南地区。 王贵武龙灯的特征主要凸显在“武”字上,是一种将传统武术的“武之功”与龙灯表演的“舞之艺”完美融合的龙舞。每到农闲时节,当地民间便组织青壮年劳动力练习王贵武龙灯。王贵武龙灯队由3条巨龙组成...
查看更多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徽州板凳龙是主要流传于安徽省黄山市休宁县的传统舞蹈表现形式,因龙身由一条条特制的板凳首尾相连而成,故名“徽州板凳龙”,以流口、汪村、鹤城等3个乡镇为其核心传承区域。 徽州板凳龙就地取材、参与性广、气势恢宏、动作简单、寓意深远。徽州板凳龙由龙头、龙身、龙尾组成,长度各村各不相同,一般为一户一节,村庄越大,龙身也就越长。龙头与龙尾由祠堂族长请专业匠人制作,龙身部分则由村民各自负责。龙身板凳一般用杉木板制成,长1.5米,宽20厘米。凳面首尾两端各凿有圆形洞眼,一...
查看更多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老子祭典是流传在河南省鹿邑县,祭拜伟大思想家老子的盛大民俗活动。每逢老子生日,祭拜人数常达五十万之多,规模盛大,内涵丰富,历史悠久,传承有序,其影响辐射至豫、皖、鲁、苏及东南亚。 据《后汉书•桓帝本纪》记载,“汉延熹八年(公元165年)春正月,遣中常侍左悺之苦县,祠老子。”之后,历代祭拜老子活动便绵延不绝,唐高宗、唐玄宗、宋真宗等先后到鹿邑祭拜老子,尤以唐宋规模最大。同时民间祭拜老子的活动也越来越兴盛,冶炼、陶瓷等行业都把老子作为崇拜信奉对象。民间祭拜老子...
查看更多
壮族侬峒节
2021.08.23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壮族侬峒节是壮族民众以“峒”为单位定期举行的,融祭祀祈福、聚会交友、对歌传情、商品贸易和文体娱乐为一体的传统大型节庆活动。“侬峒”,在壮族中直译为“下峒”,“侬”意为“下、举办”,“峒”既指平地、平原这样的地形,也指聚落空间和农耕灌溉空间。峒还指代这个节本身,人们将参加侬峒节称为“出峒”。壮族侬峒节主要流传于广西崇左市龙州、大新、天等、江州四县(区)及云南富宁县等,尤以龙州、大新两县侬峒节最具代表性。 壮族侬峒节主要在春秋两季举行,以农历正月至四月最普遍...
查看更多
布依族武术
2021.08.23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布依族武术,是布依族人民以强身健体、守护家园等为目的一种群众性传统体育项目。它在生产生活中创造,并经数代传承人积淀、发展而成,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广泛流传于贵州省的布依族村寨,尤以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安龙县最为典型。 安龙县武术氛围浓郁,70%以上的村寨流传布依族武术。在20世纪90年代以前,因预防匪患、保家护院和舞龙舞狮等民俗之需,布依族村寨青壮年大都会武术,上至耄耋老翁,下至稚幼童子,人人都会几套拳脚。 布依族武术有开口拳、插虎拳等拳术和单头...
查看更多
论坛
贵州的加榜梯田,不仅是当地民众生产的载体,而且其独特的景致吸引了大量游客。(摄影:李韵/光明图片) 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文化大国,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大国。我国是最早、最积极参与和介入国际非遗保护事务的国家,也是进入世界非遗代表作数目最多的国家。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可以创造物质文明的精神文明。它由我们的生活传承,也丰富着我们的生活。它包括了我们生命过程中的衣食住行、生老病死、婚丧嫁娶,也包括了我们生存世界的我者与...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