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7-28 星期一 农历闰六月初四 大暑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服务平台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1315)
机构
(0)
政策
(10)
资讯
(555)
清单
(421)
资源
(84)
学术
(187)
百科
(0)
其他
(58)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将于9月1日正式施行:为非遗传承保护提供法制支撑
2017.06.08
其他新闻
6月3日,四川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将于2017年9月1日起正式施行。《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的出台无疑是四川非遗保护事业的又一项成果,作为西部文化大省,四川拥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名录项目6项,国家级非遗项目139项,省级非遗项目522项;有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69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764人。四川努力推动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已取得了显著成效。 非遗“飞入寻常百姓家...
查看更多
玉粽袭香千舸竞 艾叶黄酒可驱邪——概说端午习俗
2017.05.27
专题报道
端午包粽子(摄影:李劭侹)端午节是中国传统节日,又名重午、端五、蒲节等,时在农历五月初五。“端”有“初”的意思,故称初五为端五。夏历(农历)的正月建寅,按地支顺序,五月恰好是午月,加上古人常把五日称作午日,因而端五又称重午。端午节传遍全国各地,主要分布于广大汉族地区,壮、布依、侗、土家、仡佬等少数民族也过此节。有关端午节的起源,归纳起来大致有六说:一说端午节是龙的节日;二说端午节是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的忌日;三说是为了纪念春秋时代的大将伍子胥,属于吴楚两地风俗...
查看更多
非遗传承人张美芳和苏绣创新之路:传统苏绣,如何绣出新花样
2017.05.02
人物
莫让“绝活”变“绝唱”·关注传统工艺振兴走进苏州刺绣研究所原所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张美芳的苏绣艺术创新中心,迎面便是由世界著名物理学家李政道创意,张美芳刺绣的《金核子对撞科学图像》,柔韧至极的蚕丝却将金核子对撞爆发的强大冲击感表现得淋漓尽致。作品不仅赢得李政道的充分认同,还被吴冠中等著名画家赞为“神品”。张美芳与物理学家李政道合作刺绣《金核子对撞科学图像》 苏绣艺术创新中心供图作为苏绣创新的领军人物,苏绣艺术创新中心主任张美芳对记者说,正是在李政...
查看更多
西藏“非遗”生产性保护实现双赢
2017.04.28
专题报道
原标题:西藏“非遗”生产性保护实现双赢 文化传承有抓手 脱贫致富有路径 西藏是重要的中华民族特色文化保护地,拥有数百项国家与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五彩斑斓的民族服饰、精巧绝伦的手工艺品、历史悠久的藏医藏药……但长期以来,许多“非遗”产品不被市场认可,使得传统技艺陷于传承困境。 2012年,西藏传统工艺传承与发展综合项目在西藏林芝市率先试点。这个项目通过生产性保护的模式,将“藏在深闺人未识”的“非遗”产品定位为富有西藏特色的文化产品,打开市场的同...
查看更多
国家级
藏族
文化(玉树)生态保护实验区在玉树州挂牌
2017.04.25
其他新闻
4月20日上午,国家级
藏族
文化(玉树)生态保护实验区挂牌仪式在玉树州康巴艺术中心大厅举行。
藏族
文化(玉树)生态保护实验区是以玉树市为核心区,辐射周边
藏族
分布的广大地区,将以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项目为重点展开保护。通过实施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建立起科学有效的
藏族
文化遗产保护体系,使相关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得到整体性保护,完善传承人的发展和保护机制,推进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更加和谐,人文环境与自然环境更加协调,最终实现文化生态与自然生态...
查看更多
如何看待少数民族文学的价值
2017.04.10
论坛
中华文化是生活在中国境内的各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共同创造的。当我们今天讲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时候,主要指的是中国政治上一体、文化上多元的基本特征。其实,若再进一步说,小而言之,少数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大而言之,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至于文化多样性对于人类的价值和意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其《世界文化多样性宣言》中已有精要概括:“文化在不同的时代和不同的地方具有各种不同的表现形式。这种多样性的具体表现是构成人类的各群体和各社会的特性...
查看更多
建设中的格萨尔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
2017.04.07
专题报道
原标题:让史诗在更多人心中咏唱——建设中的格萨尔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 “每当我骑上骏马,奔驰在开满格桑花的草原上,就会想起心目中的英雄——格萨尔。”家住黄河源头的牧民洛桑沃赛告诉记者,格萨尔《赛马称王》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果洛的每一个孩子都知道这个故事。在青海省果洛
藏族
自治州——传说中格萨尔创立并使其空前强大的岭国核心地带,说唱艺人自11世纪以来就能口授的《格萨尔王传》,至今还流传在草原深处。 今年1月,文化部批复《格萨尔文化(果洛)生态保护实验区总...
查看更多
世上唯一活着的史诗,为何还活着——《格萨尔》的活态保护和传承
2017.04.07
专题报道
西藏博物馆馆藏的《格萨尔》说唱艺人佩戴的专用帽子 光明图片/视觉中国西藏圣湖玛旁雍措 光明图片/视觉中国格萨尔王天纵神武所向披靡, 魔国个个破灭岭国盛极一时, 可魔生在心中, 人生生不息,魔亦源源不绝, 如何才能降服人心中之魔? ………… 这是
藏族
艺人索南诺布为我们吟唱的一段《格萨尔》史诗。他说如果没有人制止他,他会这样一直吟唱下去,连续几个小时,甚至几天几夜……说唱时,他不用任何文字性的手稿提示,随口说起,十分流畅。 38岁的索南诺布是一名...
查看更多
民间文艺学家刘锡诚专访:整体研究与建构中国特色民间文艺学
2017.04.06
论坛
刘锡诚: 1935年生于山东昌乐。文学评论家、民间文艺学家、文化学者。195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历任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编辑研究人员,新华社翻译、编辑、记者,《人民文学》编辑部评论组长,《文艺报》编辑部副主任、主任,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驻会副主席兼党的领导小组组长、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研究员,《民间文学》《民间文学论坛》《评论选刊》《中国热点文学》主编。主要社会职务:历任中国俗文学学会副会长、会长,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旅游文化学会副会长...
查看更多
藏族
《格萨尔》在土族和裕固族中的流传与变迁
2017.03.21
论坛
摘要:
藏族
史诗《格萨尔》今日在土族和裕固族中广为流传,但在早期这些民族中却是禁唱《格萨尔》的。历史上曾有格萨尔和霍尔王交战、霍尔王战败被格萨尔所杀的故事,所以在土族和裕固族中说唱《格萨尔》会使霍尔三兄弟(即指黄帐王、白帐王和黑帐王,分别是裕固族、土族和汉族的祖先)不高兴。时过境迁,现在土族和裕固族中不仅说唱、流传着《格萨尔》,而且人们还产生了特有的社会历史心性和追寻英雄祖先的意识。 关键词: 格萨尔;土族;裕固族;流传与变迁 《格萨尔》是
藏族
人民...
查看更多
1
96
97
98
99
100
132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