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7-29 星期二 农历闰六月初五 大暑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服务平台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4372)
机构
(2)
政策
(119)
资讯
(2410)
清单
(149)
资源
(140)
学术
(1406)
百科
(0)
其他
(146)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消弭数字鸿沟: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传播新思考
2021.07.19
论坛
【摘要】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推动了社会步入数字时代。数字技术给社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深刻变化,数字经济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方向,数字生活也已渗透在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更新与升级,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中也出现了数字鸿沟,而“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马太效应使这一数字鸿沟持续扩大。因此,如何消弭数字鸿沟,推动数字传播进一步发展,日渐成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工作中不可忽视的重要
问题
。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
查看更多
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创建的几点思考
2021.07.20
论坛
制表:黄卓 我国开始建立国家公园体制起步较晚,从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首次提出建立国家公园体制,到2015年展开的10个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工作,逐步探索了我国国家公园的体制建设;2017年5月,中办国办印发的《国家“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改革规划纲要》中明确,我国将依托长城、大运河、黄帝陵、孔府、卢沟桥等重大历史文化遗产,规划建设一批国家文化公园,形成中华文化的重要标识。 设立国家文化公园为我国首创,国际...
查看更多
巩固基础、扬帆远航:“十四五”非遗保护的新期待和新作为
2021.07.23
论坛
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 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十四五”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解读 编者按:近日,文化和旅游部发布《“十四五”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简称《规划》)。《规划》明确了“十四五”非物质文化遗产(简称“非遗”)保护的总体要求、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系统部署“十四五”时期非遗保护工作。《规划》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牢牢把握正确方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系统性保护、坚持依法科...
查看更多
非遗传播进入新阶段
2021.07.23
论坛
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 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十四五”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解读 编者按:近日,文化和旅游部发布《“十四五”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简称《规划》)。《规划》明确了“十四五”非物质文化遗产(简称“非遗”)保护的总体要求、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系统部署“十四五”时期非遗保护工作。《规划》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牢牢把握正确方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查看更多
推动非遗服务社会经济发展
2021.07.23
论坛
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 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十四五”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解读 编者按:近日,文化和旅游部发布《“十四五”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简称《规划》)。《规划》明确了“十四五”非物质文化遗产(简称“非遗”)保护的总体要求、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系统部署“十四五”时期非遗保护工作。《规划》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牢牢把握正确方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系统性保护、坚持依法科...
查看更多
王晨阳:以实践探索非遗教育与学科建设之路——从中国非遗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说起
2021.07.26
论坛
【摘要】非遗是一门实践的学问,在实际工作中也是实践在先,而后才有政策法规和学术研究;同时它也是一个横向领域,跨越了多个学科边界。因此,非遗学科建设首先要立足实践。文化和旅游部、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部门组织实施“中国非遗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委托高校和相关机构面向非遗项目的持有者和从业者开展多种类型的针对性教育活动,帮助非遗传承人群“强基础、拓眼界、增学养”,增强了文化自信,提高了保护传承水平,提升了可持续发展能力。该计划在非遗教育方面...
查看更多
数字化平台助力手工艺非遗传承的中英案例研究
2021.07.26
论坛
【摘要】当今社会,数字化技术极大程度地影响和改变着手工艺人的日常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数字化工具和数字化平台极大程度地介入和渗透在手工艺生产至销售的全部环节中。中英两国的数字化技术应用,在学习技能、辅助制作、互动交流、商业机会、交易模式和支付渠道等方面有相似之处,同时,由于文化传统和社会政策环境不同而各有差异。在数字化时代,传统手工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面临新的挑战与机遇。中英两国在此领域的发展经验,有助于探索新时代数字技术背景下优秀传统文化传...
查看更多
传统工艺的生命力及其民俗过程——以云南乌铜走银技艺的生成、濒危与活化为例
2021.07.30
论坛
摘要:使用芬兰民俗学家劳里·航柯关于民俗过程的概念,通过对云南乌铜走银工艺的发明、繁荣、濒危和非遗产背景下获得“第二次生命”的纵向梳理,说明传统工艺的生命力不仅建立在工匠对核心技艺的坚守、维护和创新的基础上,而且与文化政策、消费需求和行业发展有密切的关系,折射了一个时代的价值观、文化品位和社会风尚的演变,说明传统工艺总是在坚守核心技艺与时代创新中获得生命力。 关键词: 传统工艺;民俗过程;第二次生命;乌铜走银技艺 一、
问题
的提...
查看更多
中国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建档”实践与理论探索——以《中国唐卡文化档案》项目为例
2021.08.11
论坛
摘要:非物质文化遗产建档工作是非遗保护工作中的关键环节。关于建档概念,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实施<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操作指南》《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伦理原则》系列文件中都有表述。2004年,中国成为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缔约国。201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在国家立法的层面针对非遗的建档确立了实施主体、建档对象。随着非遗保护工作不断推进,更多的行动主体加入,其中包括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的“中国唐卡...
查看更多
为赓续传承指明方向
2021.08.17
论坛
编者按:近日,中办、国办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简称《意见》)。《意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非遗保护的重要论述为指引,站在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精神力量的高度,紧紧围绕非遗的社会功能、规律特点、工作实际,对非遗保护工作的“体系建设、传承水平、传播普及”三个核心层面进行了全面部署。《意见》引发强烈反响,文旅工作者、专家学者深入学习领会《意见》精神,本版选登部分学习体会,以飨读者。 为...
查看更多
1
115
116
117
118
119
141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