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8-08 星期五 农历闰六月十五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服务平台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4372)
机构
(2)
政策
(119)
资讯
(2410)
清单
(149)
资源
(140)
学术
(1406)
百科
(0)
其他
(146)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直播走近印刷史上的“活化石”
2017.06.23
专题报道
它是印刷史上的“活化石”,也是唯一一个没有区域限制影响遍布全国的文化形态,它有一个古老且厚重的名字——雕版印刷。2009年,以扬州为代表的“中国雕版印刷技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6月6日,由中央网信办移动网络管理局指导,在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大力支持下,光明网、斗鱼直播等联合主办的“致·非遗敬·匠心”大型系列直播活动就带网友来到扬州博物馆(中国雕版印刷博物馆),46万网友跟随光明网主播和斗鱼主播的镜头进行了一场跨越...
查看更多
武戏断裂危及京剧未来
2017.06.23
论坛
第八届中国京剧艺术节已在南京落幕。29台优秀剧目、5台祝贺演出剧目轮番热闹上演,但是值得注意的现象是,这些丰富的新创剧目似乎都敌不过京剧节上另一特殊板块的号召力,那就是武戏折子戏专场展演。 戏曲与“武”的渊源,从汉代角抵戏《东海黄公》的跌扑手搏,就可以看出“武”在戏曲中的基因;而京剧孕育期,竞争激烈的“四大徽班”中,有“三庆轴子”的美誉,就是指由老生、武生担纲的武戏最终让三庆班傲视群雄。在一定程度上,促成了京剧老生行的崛起,也才有了京剧最终的形成。所...
查看更多
2017“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活动精彩纷呈——展现非遗的生命力与创造力
2017.06.21
专题报道
在第六届中国成都国际非遗节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展区,来自陕西宁强县的绣娘展示刺绣技艺 陈曦 摄观众在第六届中国成都国际非遗节参观安徽黄山传统工艺工作站展品 陈曦 摄 在第六届中国成都国际非遗节上,哈密传统工艺工作站展示哈密传统刺绣纹样 陈曦 摄第六届中国成都国际非遗节中国传统武术展演活动中的舞狮表演第六届中国成都国际非遗节面塑类项目竞技活动现场 陈曦 摄在中国成都国际非遗节十周年回顾展上,传承人展示羌笛演奏及制作工艺 陈曦 摄非洲友人在第六届中国成...
查看更多
振兴传统工艺浙江实践的观察与思考
2017.06.21
论坛
中国各族人民在长期社会生活实践中共同创造的传统工艺,蕴含着中华民族的文化价值观念、思想智慧和实践经验,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5月19日至23日,中央媒体“走进非遗第一线”振兴传统工艺浙江采访团,深入杭州、桐乡、东阳、乐清非遗保护一线,聚焦当地传统工艺发展现状,倾听非遗传承人的声音,总结浙江传统工艺创新发展的实践经验,同时,也触碰、发现传统工艺发展中的痛点难点。 振兴传统工艺的浙江实践具有非常典型的样本意义。这不仅是因为浙江人文荟萃...
查看更多
美国《西部民俗》学刊发表“非遗在中国”专刊
2017.06.21
论坛
2017年4月,《西部民俗》(Western Folklore,Volume 76,Number 2,Spring 2017)以专刊的形式刊登了张举文、周星、高丙中、萧放等四位学者有关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系列文章。这是中国学者第一次在国际民俗学的权威期刊系统地介绍中国非遗,不但开启了中国民俗学界国际对话的新篇章,也标志着美国第一次向世界民俗学人较为完整地介绍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文化脉络和机制。以此为契机,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实践与理论探讨进入国际...
查看更多
地方戏曲迎来政策利好
2017.06.20
专题报道
近一段时间以来,中宣部、文化部、财政部等部委相继出台《关于新形势下加强戏曲教育工作的意见》《关于戏曲进乡村的实施方案》《“十三五”时期繁荣群众文艺发展规划》等文件,对加强戏曲教育、推进戏曲进乡村等工作进行了详细部署。这为戏曲传承发展带来哪些利好?戏曲尤其是地方戏曲又将面临怎样的发展机遇?6月15日,文化部举行第二季度例行新闻发布会,对上述文件进行解读。 院团加入培养主体 破解戏曲教育“三难”
问题
戏曲传承离不开人才,人才培养依赖于教育。目前困...
查看更多
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连辑在第六届成都国际非遗节国际论坛...
2017.06.19
其他新闻
2017年6月10日下午,第六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国际论坛在成都锦江宾馆举行。论坛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以下简称《公约》)精神与保护实践为主题,来自5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300位专家学者、文化工作者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参加论坛。 论坛上,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连辑发表了题为《以〈公约〉精神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的主旨演讲。他指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人类命运...
查看更多
手工艺非遗的新生之道
2017.06.19
论坛
中国是世界公认的手工艺大国,传统工艺之多,作业点分布之广,与经济、文化、民众日常生活联系之紧密、影响之巨,及其对维护国家文化命脉、保持和发扬民族精神特质之重大价值,当是无疑义的。近年来,这一课题已为社会各界所关注,政府也采取了若干保护措施。而从全局和长远来考虑,一些具有根本性的
问题
仍需要深入研究和做战略性的考量。 按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界定,包括传统手工技艺在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应由确认、立档、研究、保存、维护...
查看更多
走进黔西南深山15年 中国手工坊探路非遗传承新模式
2017.06.16
专题报道
绣娘正在讲解苗绣的技艺与传说 (摄影:张润宇) 模特在依文·中国手工坊高级时装秀现场走秀 (摄影:张润宇) 原标题:走进黔西南深山15年,中国手工坊探路非遗传承新模式 绣娘的日常,成了艺术有了市场入夜,北京恭王府红墙大院内,青石板上搭起T台。缱绻撩人的布依族浪哨中,云鬓香衣款款而来,“依文·永不遗失的绣梦”时装秀上的布依族刺绣惊艳全场。 谢幕时,聚光灯下,37岁的布依族绣娘黄莲手握麦克风,嗓音发颤,“我6岁开始和妈妈学纺纱、织布、绣花。因为中国手工坊...
查看更多
文化遗产的两个当代考题
2017.06.16
论坛
自2005年设立“文化遗产日”以来,我国的遗产保护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国家保护、公众认知、社会参与的保护理念日益增强。从今年起,每年6月第二个星期六的“文化遗产日”调整为“文化和自然遗产日”。这一调整显然是着眼于当前和未来的遗产保护实践,名称的变化反映出遗产保护理念的进步和发展。在首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到来之际,本版特约请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研究保护的专家学者分别撰文,聚焦新形势下遗产保护的时代命题,探讨文化和自然遗产综合研究与共同保护之路。 作为一...
查看更多
1
257
258
259
260
261
438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