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7-31 星期四 农历闰六月初七 大暑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服务平台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4372)
机构
(2)
政策
(119)
资讯
(2410)
清单
(149)
资源
(140)
学术
(1406)
百科
(0)
其他
(146)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非遗口述史采访,是“心换心”的工作
2016.10.26
论坛
在谈起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工作(以下简称抢救性记录工作)的口述史采访时,不止一次听到过这样的抱怨:“哎呀,有些传承人就是打死也不说……”在笔者看来,口述史的采访其实是一个“人对人”“心换心”的工作,任何具有压迫性或使用强制性手段和方式要求传承人开口说话的采访,结果都难免不尽如人意。我们要明确的是,传承人口述史采访成败的关键在于采访者本身是否具有相应的专业素养与良好的语言沟通能力。 与针对整个项目的田野调查采访或访谈不同,我们抢救性记录工作...
查看更多
“非遗保护传承不能丧失自我品格”——专访全国政协委员、文化部原副部长王文章
2016.10.25
专题报道
王文章简介历任中国文化报社社长兼总编辑,文化部艺术司司长,文化部党组成员、副部长,中国艺术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兼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等职。现为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名誉院长。随着《湖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办法》于今年7月正式施行,湖南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从此跨入“法治时代”。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项目118个,国家级传承人76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02个,省级传承人247人;设立了“武陵山区(湘西)土...
查看更多
川剧近距离 细微之处见匠心——专访川剧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夏庭光
2016.10.25
专题报道
夏庭光,生于1933年,重庆市川剧院二级导演,国家级川剧艺术(重庆)代表性传承人。曾任重庆市川剧院副院长,纤维中国戏曲导演学会理事、中国戏曲表演学会理事、市川剧艺术学会副会长……著有《川剧品徽》、《川剧品徽续集》,重庆川剧领军人物,为川剧艺术的传承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细微之处见匠心”来自于夏老的书《川剧品微》的感悟,既是对川剧艺人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不易体悟,亦是对川剧艺术博大而又精深的诉说,更是对夏老一颗为川剧鞠躬...
查看更多
多方努力 让工匠变身“科班”人才
2016.10.24
专题报道
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只存于工匠师心中,工匠师常用模型来呈现(摄影:苏华)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面临的
问题
显而易见——设计和营造的专业人员无法大批量培养;难以进入主流建筑设计、施工、管理体系。作为广西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项目之一,它该如何传承和创新?各级政府、大批工匠作出了各自的努力,《侗族木构件营造技艺在广西传承与创新
问题
与对策建议》的调研报告(以下简称《调研报告》)提出了建设性意见。编写教材?有此想法80后木工匠师龙令鹏,如今带了两三个徒弟...
查看更多
从语词层面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基于《公约》 “两个中文本” 的分析
2016.10.24
论坛
摘要: 本世纪以来,在文化遗产领域最具影响力的国际法律文书堪称2003年通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但该《公约》目前存在两个中文本:在联合国秘书处登记、经其秘书长确认并纳入《联合国条约集》的“前在本”并非交存于教科文组织秘书处并由其总干事保管的“订正本”。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其《公报》或是网站正式发布的中文本既没有留下“订正本”的明确标记,也没有披露过与“前在本”之间存在怎样的关联。基于这样一种“文本间关系”,本文通过档案查证和抽样比对,以期...
查看更多
莫让云锦织造成为“绝”技——访云锦国家级传承人金文
2016.10.21
人物
金文的云锦作品《万里长城》(局部) “江南好,自出机杼夺天工,孔雀妆花云锦烂,冰蚕吐凤雾绡空,新样小团龙。”这是明末诗人吴梅村在《望江南》中对南京云锦的精彩描述,也是对云锦之美的真实写照。 在我国古代丝织物中,“锦”是代表最高技术水平的织物。南京云锦、成都蜀锦、苏州宋锦并称为“中国古代三大名锦”,而南京云锦又集历代织锦工艺之大成,乃中国古代三大名锦之首,已有700多年的历史。云锦工艺独特,至今仍多采用传统提花木机纯手工织造,挖花盘织、妆金敷彩,形成了库...
查看更多
非遗保护中传统手工艺人的蜕变
2016.10.21
论坛
自2001年昆曲入选“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以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运动在我国起步并得到迅速发展。在短短十余年时间里,“非物质文化遗产”逐渐成为一个承载中华民族历史记忆和多元价值、为大众所认可和追捧的对象。在此期间,大量的传统手工艺项目和手工艺人被关注并获得国家赋予的相关身份,也改变了项目的存在状态和手工艺人的社会角色。在这个过程中,传统手工艺人正面临巨大的历史机遇,他们的身份、地位、心理、价值观已经发生很大的变化,表现出新的特征。 进入官方话...
查看更多
自洽衍变:“非遗”理性商业化的必然性分析——以传统手工艺为例
2016.10.19
论坛
[摘要]: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起源即带有商品属性,其发展亦与社会经济密不可分。尊重和正视这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商业属性与现代文化创意潜力,打破“断面式”保护的思维模式,允许并助推其适应现代审美需求和生活需要的自洽性转变,通过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理性商业化,方可实现生产性保护与“非遗”的传承和振兴。 [关键词]:传统手工艺;非物质文化遗产;自洽衍变;理性商业化 民间传统文化与其它各种文化跻身在同一个社会大舞台,竞争与碰撞...
查看更多
戏曲进校园的双重意味——五谈“戏曲进校园”
2016.10.18
论坛
戏曲进校园作为国家文化复兴战略的组成部分,其意义在于通过创造戏曲与年轻人的交集,对戏曲事业的振兴和青少年精神培育两方面同时产生深刻影响,让青少年因亲近戏曲而变得高雅,让传统戏曲这一中华文化瑰宝得到赓续。 当前,对中华文化的自信自觉开始强化,西方文化的影响仍然存在,两种文化的冲突正影响着成长中的孩子们。文化的寻根之旅不只存在于漂泊在外的华侨华裔后代,也广泛存在于国内校园的在校学生中。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的年青一代应具有中国人独特的精神世界,具有千百年来积淀...
查看更多
戏曲可以扎根课堂——二谈“戏曲进校园”
2016.10.18
论坛
戏曲并没有落伍、跟不上时代节奏,只是需要我们赋予其赖以生长的环境。戏曲课堂能充分调动孩子的艺术细胞,让他们更积极、活泼地发挥主动性,主动提出
问题
、思考
问题
。 “清早起来什么镜子照,梳一个油头什么花儿香……”一群小朋友踏着标准的踏步,小身子拧成“子午式”,大眼睛瞪得炯炯有神。在活泼明快的戏曲音乐下,北京回龙观育新学校京剧社团的孩子们用既规矩又稚嫩的嗓音,演唱京剧经典花旦戏《卖水》中的表花片段,为即将到来的“国戏杯”戏曲小票友大赛做准备。 当下,“戏曲进校...
查看更多
1
282
283
284
285
286
438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