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7-31 星期四 农历闰六月初七 大暑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服务平台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4372)
机构
(2)
政策
(119)
资讯
(2410)
清单
(149)
资源
(140)
学术
(1406)
百科
(0)
其他
(146)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寄望手工
2016.05.10
论坛
本文为《 人民日报 》(2016年04月24日12 版)“艺坛论道”栏目推出“振兴传统工艺”系列文章 编者按:“振兴传统工艺”已然成为热点。先是去年年底,作为“十三五”规划建议中的新增项,“振兴传统工艺”得到了业界的普遍关注,文化部随即启动制订传统工艺振兴计划;今年两会,写入《政府工作报告》的“工匠精神”又引发社会热议;如今,“振兴传统工艺”正式写入“十三五”规划纲要,成为传承发展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项文化重大工程,全国各地相关工作也相继展开...
查看更多
袖珍人皮影艺术团:“无奈”中的非遗传承新尝试
2016.05.09
专题报道
4月27日,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皮影艺术委员会”在北京皮影博物馆举行成立仪式。皮影博物馆位于北京圆明园遗址公园南门东侧,也是北京“龙在天”袖珍人皮影艺术团所在地。记者也借此走近了一群特殊的非遗传承者,了解他们对“特殊人群+非遗传承”之路的探索。 走出一条小路 提供一种思路 2006年,酷爱皮影戏的林中华辞职,创建了皮影艺术团。起初招收的是健全人,然而演员流失速度非常快,根本无法起到传承发扬的作用。正在无奈之时,他获悉袖珍人就业十分...
查看更多
非遗:走出“深闺”让人识
2016.05.09
论坛
猴年春晚上一段《华阴老腔一声喊》,让观众感受到了“黄土与摇滚、电声与弦乐的碰撞”。被誉为中国黄土地上“最古老摇滚”的华阴老腔,在借助电视荧屏与现代元素火爆之前,也曾面临诸多的传承尴尬:它是华阴县泉店村张家户族的家族戏;剧目几乎不外传;老艺人正逐步消减…… 由无人问津到众人追捧,华阴老腔的蜕变在于巧妙借力——借助非遗保护重新走入大众视野;借助跨界融合、创新尝试激起当代人共鸣。打破过去的闭关状态,在守住传统风格的基础上大胆汲取,因此具备了打动观众的魅...
查看更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高校项目负责人及文化主管部门管理人员培...
2016.05.01
相关资讯
2016年4月27日至28日,由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主办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高校项目负责人及文化主管部门管理人员培训会议在昆明举行,文化部领导以及来自全国57所参与研培计划的高校项目负责人参加了会议。 2016年4月27日-28日,由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主办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下文简称“研培计划”)·高校项目负责人及文化主管部门管理人员培训会议(下文简称“高校负责人培训会议”)在昆...
查看更多
蒙古族呼麦复活记
2016.04.29
10周年媒体报道
昂沁组合在呼麦大赛上表演。 女子呼麦成为舞台上一道亮丽风景。 哨音高亢,低音雄浑,时而夹杂的金属声质地感鲜明……内蒙古民族艺术剧院剧场内,呼麦培训汇报演出正在进行,展示的十多首曲目,大部分是首次在内蒙古演唱。 自2009年蒙古族呼麦成功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起,内蒙古几乎每年都要举办一两次这样规模的呼麦培训班,有力地推动着内蒙古呼麦艺术的传承和发展。 呼麦又名“浩林潮尔”或“潮尔”,是...
查看更多
蒙古族呼麦复活记
2016.04.29
专题报道
昂沁组合在呼麦大赛上表演。 女子呼麦成为舞台上一道亮丽风景。 哨音高亢,低音雄浑,时而夹杂的金属声质地感鲜明……内蒙古民族艺术剧院剧场内,呼麦培训汇报演出正在进行,展示的十多首曲目,大部分是首次在内蒙古演唱。 自2009年蒙古族呼麦成功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起,内蒙古几乎每年都要举办一两次这样规模的呼麦培训班,有力地推动着内蒙古呼麦艺术的传承和发展。 呼麦又名“浩林潮尔”或“潮尔”,是蒙古族特有的单人多声表演艺术,既可一人演...
查看更多
“工艺美术如何传承工匠精神”——“中国工艺美术理论与批评学术论坛”在京隆重召开
2016.04.22
其他新闻
本网讯 2016年4月22日,由中国艺术研究院主办、中国艺术研究院手工艺研究所承办的“中国工艺美术理论与批评学术论坛”在北京隆重召开。 出席本次论坛的领导有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连辑,常务副院长、研究生院院长吕品田,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院长常沙娜,以及来自全国各地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非遗传承人、著名专家学者共四十余人。 论坛围绕“工艺美术如何传承工匠精神”这个主题展开,深入分析和探讨了中国工匠精神的本质...
查看更多
为民族传承 为生活创新——新疆哈密传统工艺工作站纪实
2016.04.21
专题报道
哈密市西山乡塔拉提村的绣娘们正忙着刺绣 薛帅 摄影 密扇团队设计师韩雯在与哈密绣娘交流产品设计与制作 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工艺在当代生活中境遇微妙。我们究竟是看着它与大众生活渐行渐远,直至枯萎,还是帮助它与生活重新融合,焕发新的活力?这是历史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选择题。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振兴传统工艺”,是本着对历史、民族负责的态度向全社会提出的期望,同时更是对非遗保护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当下文化部正着力发挥多方面的作...
查看更多
日本遗产保护制度的“础石”法律体系
2016.04.18
论坛
“百闻不如一见”,近年来,不少到日本旅游的人士,无不感叹其城市和乡村环境的整洁干净,同时也赞叹京都、奈良等古都文化遗产和历史风貌保存的良好。然而,在这些美好背后,日本城市保护也经历过坎坷的路程,当然还有国家、地方和民众长期以来的不懈努力。 日本学者木原启吉在《历史的环境——保存与再生》(1982年)一书中指出,历史上日本的文物古迹经历过四次大的破坏:第一次是明治维新后由“废佛毁释”令引发的毁坏佛像、经卷等古物浪潮;第二次是明治至大正年间出现的美术...
查看更多
非遗,“活态文化”才能代代相传
2016.04.18
专题报道
在城市化进程中,乡村空心、文化断代等各类
问题
凸显,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自发性传承趋向弱化。如何让非遗传统可持续发展,做好非遗“技艺”、文化“记忆”与现代生活的交接,是当代中青年非遗传承人群不可回避的挑战。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是应对这一
问题
的新举措,它于今年1月由文化部、教育部正式启动,在2015年试点的基础上,年内将在中央美院、清华美院、上海大学等57所高校开设非遗研培班,可惠及2万人次非遗传承人群。非遗...
查看更多
1
289
290
291
292
293
438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