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8-06   星期三   农历闰六月十三   
搜索
论坛
    我国的说唱艺术历史悠久、丰富多彩,在千百年发展历程中,不断地演变、发展,传承存续至今,为世界文化史中所罕见、珍贵的艺术形式。当前,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在一些地方,说唱艺术的生存、发展面临不少问题和困难,涉及社会环境、市场环境和文化体制等。 据上世纪80年代的调查统计,中国的说唱类艺术共有345个曲种。新中国成立后,在全国范围内曾经演出过的400多个说唱曲种当中,如今仍然能够演出的只有不到80个。这不足80个曲种当中,除了相声、评书...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当马骨胡的弦子奏响,开场的锣鼓锵锵地敲起来,正在吃饭的会马上丢下饭碗,正在睡觉也会一骨碌爬起来……这被壮家人称为“土戏”且分外喜爱的民间戏剧,就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广西(田林)北路壮剧。在他们看来,北路壮剧唱的不止是生旦丑武,演的不止是悲欢离合,她身上流动的是壮族的血脉,每一句唱词都拨动着古往今来每一个壮家乡亲的心弦。   北路壮剧俗称“土戏”,清乾隆年间始现于田林旧州,是一种有着独特唱腔和表演程式的戏剧形式,以北路壮话咏唱,发展至今已有近...
查看更多
论坛
      笔者日前在某电视台一档餐饮类节目中看到,一位业界颇负盛名的大厨在品尝技师现场制作的肉饼后,当即评价道:“这么好的东西为什么不去申遗? ”听完此话,笔者心中也当即产生一个疑问:难道好东西就一定要申遗吗?申遗就是对好东西的一种肯定吗?或者说,成为非遗项目对这些好东西来说就是荣誉吗?恐怕并不尽然。     可是在当下,类似这位大厨的观念并不少见。在很多人的思想观念中,在我国大力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大环境下,但凡是好东西就一定要争取个非遗项目,只...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无锡惠山泥人历史悠久、做工精巧,自2006年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至今七年, 当地泥人文化的发展传承却似乎撞到一扇“隐形门”。 有“中华老字号”之称的无锡惠山泥人厂是惠山泥人“非遗”项目的指定传承基地。 由于质量低劣的“山寨”泥人依靠价格优势冲击市场, 惠山泥人厂的正规泥人产品正面临销售困境。           对中国这样一个...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记者采访《璎珞传》舞蹈编导――金珊珊 记者采访《璎珞传》艺术总监毛小雨 记者采访《璎珞传》译者王彤 印度驻广州总领事高志远接受采访       10月24日晚八点,2014中国-东盟戏剧周的重点剧目,根据印度戒日王创作的梵剧改编的同名粤剧《璎珞传》在南宁剧院进行了首演。   粤剧是两广地区人民群众最为喜闻乐见的一种戏曲形式,同时也是世界级的非物资文化遗产。《璎珞传》则是诞生于1400年前的古国印度,它的作者戒日王是印度历史上的著...
查看更多
其他新闻
      中国网10月31日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展报告(2014)》(以下简称《报告》),是中山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主持编撰的第四本非遗保护发展报告,已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       2013年,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以下简称《公约》)颁布10周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颁布两周年。2013年,我国非遗保护各项工作进一步深化,进入依法保护、科学保护、全民保护、积极开展国际交流合作的稳健发展...
查看更多
论坛
    新野猴艺,作为乡土艺人讨生活的方式,历经数十年演绎后,被赋予了文化传承的标签。然而,今年7月,6名新野耍猴人在牡丹江市街头表演时,因没有“野生动物运输证”,被牡丹江森林公安刑拘。     经过立案、侦查、起诉、审判等一系列追诉程序后。9月23日,黑龙江省东京城林区基层法院作出一审判决,认定4人犯非法运输珍贵野生动物罪,但均免于刑罚。     有驯养繁殖许可证,没办运输证,带着猴子去外地表演就是犯罪——“非法运输珍贵野生动物罪”?该事件引起巨大争议...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老河口丝弦表演 老河口锣鼓架子资料      提到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人们肃然起敬,而她,竟是两项国家级“非遗”项目传承人,从9岁开始接触民间音乐,今年70岁的她,用了大半辈子学习、保护、传承和创新这种文化。   7旬老人传承两项“非遗”      2006年,已经62岁的余家冰,为凝聚了半生心血的“老河口丝弦”申报国家级“非遗”项目。两年后,经过层层评审,这个项目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遗”名录,她被认定为项目传承人。   5年后的2...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越来越多的老手艺随着老艺人的离去而消失 传统面花的制作手艺让现代年轻人惊诧     水会音乐在普化的最后生机     位于蓝田县普化镇东塬上的全家岭村是一个普通的关中村落,去年以来,不时有文化专家专程来到这里,但很少有村民知道,他们这里已经成为流传2000多年的民间音乐———水会音乐最后的生存地;也很少有人了解,这种古老的乐种刚刚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推荐项目。     虽然从来没有观赏过水会音乐,但水会音乐的各种传说在村民中却流传甚广...
查看更多
论坛
       一、“中医针灸”已是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2010年11月16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审议并通过“中医针灸”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并确认四位代表性传承人分别是:黑龙江的张缙,北京的程莘农、贺普仁,陕西的郭诚杰。其中张缙教授以研究针刺手法见长,以传承针刺手法著称海内外。   &n...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