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8-14   星期四   农历闰六月廿一   
搜索
其他新闻
“史诗之光 辉映中国”中国三大史诗汇聚新疆     2012年6月30日上午,新疆阿克陶县为“三大史诗”在帕米尔高原上演,在昆仑山上相约,专门举行了“史诗之光 辉映中国”中国三大史诗传承与保护研讨会,来自中国民协、中国社科院的“三大史诗”研讨专家学者以及内蒙古、青海、新疆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三大史诗”的演唱艺人及民间歌手共同就如何开创以现代文化为引领、发扬广大少数民族优秀文化先河等问题进行了发言与讨论。  中华民族文化中的《玛纳斯》、《江格尔》、《格萨尔...
查看更多
论坛
史诗与口头传统的当代困境与机遇 明  江朝戈金    2012年2月21日,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重点项目 ——苗族英雄史诗《亚鲁王》的出版成果发布会在北京隆重举行。作为迄今所知第一部苗族长篇英雄史诗,《亚鲁王》是当代文学史上的重要发现,其文化和学术价值绝不能低估。从一定意义上说,它与三大史诗——藏族史诗《格萨尔王传》、蒙古族史诗《江格尔》、柯尔克孜族史诗《玛纳斯》形成了有趣的对照,以特异的存 在方式,神秘的传承和流布规律,昭示着民间文化的博大精深...
查看更多
论坛
有的放矢地培养非遗研究人才 王宪昭    非遗研究人才是一种复合型人才,在非遗的保护工作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我国在非遗研究人才队伍建设中做了许多有益的尝试,但也明显存在一些不足。如何有的放矢地做好非遗研究人才的培养工作,的确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尊重人才规律建立科学的培养与管理体系  考虑社会需求,建立科学的评估机制。社会需求是推动人才成长的催化剂,而培养人才的最终目的也是服务于社会。非遗专业人才的研究活动和成长过程只有与社会的需求紧密结合起来,才...
查看更多
论坛
我国非遗研究人才培养面临三大问题王宪昭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劳动与智慧的结晶,也是人类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世代相承的文化瑰宝。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不可再生的珍贵资源,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其文化生态环境正发生巨大变化,其生存环境受到严重威胁。要做好非遗的保护和传承,除了全面保护和积极培养传承人之外,非遗研究人才队伍建设和素质情况,越来越成为制约我国非遗保护的瓶颈。如何正确认识与合理利用非遗研究人才资源,已成为目前整体推进非遗保护工作进程中...
查看更多
论坛
文化生态区保护问题刍议 刘魁立                                                                                        任何一种文化表现形式.无论是物质还是非物质文化,都必然存在于广大民众的现实生活当中,同时也伴随社会生活的进程nu演进和发展。民众社会生活既是物质和非物质文化存在的上壤,也是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发生、发展的“资料库”和动力源泉。    首先,文化是人所创造...
查看更多
——以中日韩近代以来的祭孔实践为例
论坛
提要:作为仪式政治的重要手段,国家祀典在王朝时代结束之后就丧失了其原有的政治与社会功能,从而变为一笔公共的文化遗产。当代人应如何保护和利用这笔遗产,使其既能发挥传承文化的作用,又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中日韩三国近代以来的祭孔实践,分别代表了国家祀典的三种传承模式:韩国的以承续古礼为目的的国礼模式,日本的完全民间化的模式,和中国大陆和台湾地区半官半民式的地方公祭模式。通过比较作者认为,中国大陆和台湾地区的公祭模式不仅是历史发...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他们老去,技艺即刻凋零      目前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大多在70岁以上,甚至更老。他们可能是农耕时代最后一代保持历史原真的传承者,但他们的技艺大多后继乏人——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是近年来文化建设中极具特色并取得显著成效的重点领域……与此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还面临许多困难和问题: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后继乏人、生存濒危……所以我们强调抢救性保护,避免人亡艺绝。”日前在贵州省贵阳市召开的全国文化厅局长座谈会上,文...
查看更多
论坛
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周和平    中华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我国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既有物质形态的、有形的文化遗产,如万里长城、故宫、古代典籍等;又有通过“口传心授”等方式传承下来的、无形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民间音乐、歌舞、武术等。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以“有形”或“无形”的形态存在,共同构成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意义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各族人民创造并与生产生活活动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
查看更多
其他新闻
第四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苏州论坛即将召开    6月19日,文化部召开第五届中国昆剧艺术节、第五届中国苏州评弹艺术节、第六届中国昆曲国际学术研讨会、第四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苏州论坛新闻发布会。期间,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副司长马盛德介绍了第四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苏州论坛的筹备情况。     第四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苏州论坛由文化部和江苏省人民政府主办,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江苏省委宣传部、江苏省文化厅...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舌尖上的川菜”, 那些非遗调和的滋味 川菜堪比艺术品造型独特也是川菜一绝    我国第7个“文化遗产日”,央视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持续搅动四川观众味蕾,鲜为人知的是,自2006年起,川菜已相继有郫县豆瓣、豆豉和榨菜的制作技艺入选国家级非遗名录。在四川省省级非遗名录中,川菜中江手工挂面工艺、富顺豆花制作工艺、南溪豆腐干制作工艺、泸州市先市酱油传统酿制技艺等31项入选。而去年12月,四川省烹饪协会等还首度提出“川菜申遗”。  川菜被誉为中国8大菜系之首,饮...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