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8-17   星期日   农历闰六月廿四   
搜索
专题报道
传奇夜光杯,酒泉老艺人的坚守夜光杯历史悠久,距今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中华老字号”酒泉牌夜光杯采用祁连山中的玉石,质地细腻,纹理天然,色泽鲜艳,并且经过选料、钻棒、开坯、切削、冲、碾、拓、掏、磨、抛光、烫腊等三十多道工序精雕细磨而成,斟满而不溢。在保留传统工艺的基础上,酒泉夜光杯厂先后开发生产了酒杯、茶杯、玉雕等系列的100多个品种。(摄影:殷春永)    夜光杯的传奇蜚声海内外。在祁连山下的甘肃酒泉市区,有一座“中华老字号”夜光杯厂,一群老艺人用他们的坚...
查看更多
论坛
亚洲应携手合作保护东方文化传统    刘锡诚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众以口传心授的方式世代传承、与民众生活密切相关的文化形态,它浸润着不同时代民众的世界观、社会理想与憧憬,承载着民众的智慧和人类的文明,体现着民族精神、思维方式和文化传统。因此,我们有理由说,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文化之渊薮,民族精神之根脉。本世纪初,世界已进入现代化、经济全球化的时代,亚洲各国社会出现了转型,传统意义上的文化被边缘化,民族文化受到西方强势文化和通俗文化的巨大冲击甚至吞噬。在...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百年评剧需注入时代元素    ——“中国评剧现状与发展论坛”侧记    为进一步探讨评剧的振兴与发展问题,2011年10月20日,由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北京艺术研究所共同主办的“传承·纳新·发展——中国评剧现状与发展论坛”在京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多位评剧艺术家、戏曲领域的相关学者与会。在回顾了评剧百年发展历程之后,大家一致认为,虽然评剧遇到了市场持续低迷、人才严重流失等危机,但仍有不少戏迷追捧,只要多措并举,必能使评剧重新焕发风采。    跌宕起伏的发展...
查看更多
其他新闻
中华非遗根与魂情动香江 国家级非遗项目无锡精微绣代表性传承人赵红育与香港观众交流。 历史悠久、深邃优美的南音展示演出赢得了香港观众的喜爱和热情称赞。     金秋十月,由文化部和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民政事务局主办、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和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康乐及文化事务署承办的“根与魂·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活动在香港与民众见面,吸引了众多香港市民前...
查看更多
人物
寸发标:小锤敲开大师之门寸发标八宝盘九龙桶九龙壶  黝黑,微胖,个头不高——其貌不扬的寸发标,举手投足间还带着农民的朴实诚恳,而头上却已戴上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的“民间工艺美术大师”桂冠。在中国,获得此桂冠的只有20人。  十几岁就随父辈挑着担子闯天下,一路敲敲打打,沿街卖艺,昔日的白族小银匠靠着天分、勤勉与机遇,不仅将祖辈传下来的手艺发扬光大,还将其推上了大雅之堂。  16岁挑起银匠担子  见到寸发标时,他刚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讲学归来。作为客座教授,他...
查看更多
论坛
民俗专家萧放批地方节庆泛滥:百姓没积极性不受益     近日,有专家在“第二届中国民族节庆峰会”上指出,截至今年10月,中国节庆活动数量过万,新的节庆活动仍在持续增加。节庆泛滥问题立即引来不少网友的批评。    北京师范大学民俗学与社会发展研究所教授萧放,在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时指出,虽然我们节庆活动过万,但考虑到我国面积大、民族多、人口多等现实情况,节庆数量并不算多。当前最大的问题是不少地方政府为了政绩热衷办节庆活动,太急功近利了,对社会资源和财富造成...
查看更多
论坛
城市文化遗产保护任重道远  ——国外遗产保护的经验及启示  张 松  什么是城市遗产?简单地讲,文物古迹、历史建筑、历史街区以及传统街巷等,就是城市遗产(urban heritage),或者说是具有文化意义的建成环境遗产(cultural built heritage)。需要说明的是,正如1975年欧洲有关文化遗产保护的《阿姆斯特丹宣言》所指出的,城市建筑遗产“不仅包括品质超群的单体建筑及其周边环境,而且包括所有位于城镇或乡村的具有历史和文化意义的地区...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谁来保护“后申遗时期”的文化遗产  随着轰轰烈烈的申遗工作进入尾声,我国的非遗保护工作进入“后申遗时期”。然而,申遗时期所表现出来的“重申报、轻保护”和非遗文化主体的缺席现象正在蔓延。  10月15日,正当以部署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为重要议题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召开之时,来自全国各地的80多位专家学者齐聚贵州民族学院,就文化生态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展开了深入的探讨。  拿非遗项目就像拿奥林匹克金牌  如果从昆曲进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个...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安顺屯堡——最后的城堡 屯堡建筑,石头的街面石头的墙 安顺一大怪,石片当瓦盖   这是一个特殊的地域文化群体。   他们至今还生活在贵州安顺深山的古驿道沿线,他们的村子类似部落,均是用石头依山砌成的城堡;他们的住房也很别致,均是附近大山里的片石筑就,“厚石为砖,薄石为瓦”。   走进城堡内可望见高高的碉楼,无论是碉楼内还是曲曲折折的围墙中,均设有望风的岗哨及可打枪、射箭的枪眼...
查看更多
论坛
访文化部副司长马盛德:人口较少民族“非遗”保护刻不容缓    马盛德是一位撒拉族学者,毕业于中央民族大学和中国艺术研究院,他的研究领域是中国传统民族舞蹈和宗教舞蹈。谈起小时候在故乡参加的撒拉族打麦活动,马盛德在办公室就吟唱起打麦的号子,富有节奏地手舞足蹈起来。作为文化部非遗司副司长,马盛德对全国各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都充满兴趣和感情,近年来一直在为各民族的“非遗”保护和研究四方奔走。  《中国社会科学报》:作为一位撒拉族学者,您认为撒拉族有哪些重要的非物质...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