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8-19 星期二 农历闰六月廿六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服务平台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4372)
机构
(2)
政策
(119)
资讯
(2410)
清单
(149)
资源
(140)
学术
(1406)
百科
(0)
其他
(146)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当代中国与传统文化:多元共生是显著特点
2010.03.25
论坛
当代中国与传统文化:多元共生是显著特点刘梦溪 当代中国与传统文化 大家好!近年来传统文化越来越受到学术界、知识界甚至广大民众的关注。关于国学与传统文化涉及很多方面的
问题
,这次我想讲的是,在传统文化与国学热兴起的背景下,当代中国传统和现代之间的一种张力和互动。现在大家已经逐步意识到传统资源并不是现代化的障碍,而是它的有益补充。就是说,现代化建设离不开自己的传统。 当代中国传统与现代的关系,有点像交响乐一般的繁丽,它呈现的是传统与现代的多重变奏...
查看更多
渐行渐远的“公嫲吹”
2010.03.24
专题报道
渐行渐远的“公嫲吹”黄则淦与儿子黄宪采在吹“公嫲吹” 正月里,黄则淦和他的儿子黄宪采接了不少活。 在长汀,他们和吹笛子、打铙钹的民间艺人一道,被统称为“吹鼓手”。农村里但凡有红白喜事、迎神打醮的活动,总会请上一帮“吹鼓手”热闹一下。黄则淦干这个行当已经快70年了,从“公嫲吹”到热闹的现代调子,他驾轻就熟。虽然出场费不高,但吹了一辈子,85岁的黄则淦还是放不下手中的乐器。 “公嫲吹”,名俗曲不俗 黄则淦的家在长汀县策武乡策田村,在...
查看更多
变了味的“非遗”
2010.03.24
论坛
变了味的“非遗” 大多数人有个弱点,就是喜欢往自己脸上贴金。别人都贴,你不贴白不贴。假若政府也是个贴金癖,那就能搞出很大的动静,什么形象工程、面子工程啦,园区若干,经济林若干,样板廉租房若干,产值若干,受益者若干。虽然我们知道这些金箔贴在脸上,几乎是个堆金砌银的土财主的笑话,但此情长久,不在朝朝暮暮,依然绵绵无绝期。 近些年,一些地方的贴金方式多少有些进化。“非遗”申报是其中一种。据3月18日解放日报报道,从民间文学、音乐、舞蹈、美术,到传统戏剧...
查看更多
粉蜡笺:重现沉睡百年的华美
2010.03.23
专题报道
粉蜡笺:重现沉睡百年的华美 粉蜡笺源于唐代,是一种曾被用于书写圣旨的手工纸笺。粉蜡笺的制作工艺复杂,造价高昂,它巧妙地融合了吸水的“粉”和防水的“蜡”两种材料,既不失纸张易于书画的特点,又平滑细密,富于光泽,可历数百年而坚韧如新。金银粉绘成的各种秀丽图案,又为粉蜡笺增添了典雅的气质,使之具有较高的收藏价值。近年来,清代粉蜡笺精品的拍卖价格最高可达20万元以上。粉蜡笺的制作工艺在清代达到顶峰,于20世纪初失传。在安徽省巢湖市黄麓镇,一对父子经过十几年的...
查看更多
藏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珍品吸引澳门众多民众参观
2010.03.23
其他新闻
藏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珍品吸引澳门众多民众参观 丰富多彩的藏族服饰、做工精美的传统技艺、藏族文化经典唐卡……正在澳门举办的《雪域风情――藏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精粹展》21日吸引了不少澳门市民。 《雪域风情――藏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精粹展》20日至24日在澳门综艺馆举行。从《格萨尔王传》到多姿多彩的民间文学,从《大藏经》到特色鲜明的藏传佛教文化,从古老的藏戏到热情奔放的民间舞蹈。通过展览,澳门市民不仅认识了藏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绚丽多彩的历史,还感受到目前藏族文化...
查看更多
东阿阿胶两大布局:扛起国药传承的大旗
2010.03.23
专题报道
东阿阿胶两大布局:扛起国药传承的大旗 在今年的两会提案当中,全国政协委员、山东大学教授解士杰提出要从产业资源入手保护“国宝”阿胶,一时之间将阿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问题
放到了媒体的聚光灯下:阿胶,中医药的一大文化符号,要实现长久的传承与发展,首先要解决的是产业链
问题
,这需要行业领军品牌的带领作用和社会各界的支持。 对此,“阿胶传统制作技艺”的唯一代表性传承人、东阿阿胶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秦玉峰也颇有感慨:保护产业资源、传承阿胶文化,任重道远。东阿...
查看更多
“文化多样性”的起源
2010.03.23
论坛
“文化多样性”的起源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践,背后是什么观念在支撑?是“文化多样性”。今天,“文化多样性”作为一种文化观或者一种文化立场,已经成为国际社会的主流舆论。200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了《文化多样性宣言》,2005年,又通过了《文化多样性公约》。 但是,国际主流舆论并非从来如此。那么,“文化多样性”作为一种文化观或文化立场,是什么时候才转变形成的?其转变形成的历史条件是什么?迄今为止,是什么力量在支持着这种文化立场?这些涉及“文化多样...
查看更多
两头热、两头冷 "非遗"临窘境 专家:须连根保护
2010.03.18
专题报道
两头热、两头冷 "非遗"临窘境 专家:须连根保护 从民间文学、音乐、舞蹈、美术,到传统戏剧、曲艺、杂技与竞技,再到传统手工技艺、传统医药及民俗,现已有1000多项“国宝”列入第一、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第三批名录也正在评审中。 昨天在沪举行的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讲坛却透露,我国“非遗”面临着一种“两头热、两头冷”的窘境。 申报热:3600项只取零头 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申报在全国遍地开花,呈现“过度繁荣”局面。中国民俗学...
查看更多
新时代清明怎么过?阎崇年:祭祀的内涵可丰富
2010.03.10
专题报道
新时代清明怎么过?阎崇年:祭祀的内涵可丰富 如何让过节不只是放假,而是成为广大群众感悟传统文化魅力、享受文化大餐的机遇?3月8日,北京市委宣传部举办“清明节文化论坛”,与会专家围绕如何挖掘忠义孝道等清明节传统文化内涵,传承与创新祭祀、踏青等各种传统礼仪形式,探索新的节日文化产业运营模式等
问题
建言献策。 著名学者阎崇年认为,祭祀仍然是清明活动的主要内容,只是祭祀的内涵可以更丰富,由单纯的“祭先祖”拓展为“祭先祖、祭先烈、祭先贤”。家族祖先需要祭奠...
查看更多
500年云子举步维艰 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困境
2010.03.09
专题报道
500年云子举步维艰 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困境 说起围棋云子,可以用享誉海内外来形容。去年,云子还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的国礼。日本前首相中曾根康弘、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李光耀等外国政要,金庸、成龙、六小龄童等知名人士,都拥有云子。云子还是国际国内围棋大赛的指定用棋。然而,记者日前了解到,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云子濒危,面临着何去何从的尴尬。 &nb...
查看更多
1
348
349
350
351
352
438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