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7-31 星期四 农历闰六月初七 大暑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服务平台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4372)
机构
(2)
政策
(119)
资讯
(2410)
清单
(149)
资源
(140)
学术
(1406)
百科
(0)
其他
(146)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非遗”不是摇钱树 破解“非遗”保护新课题
2007.08.03
其他新闻
“非遗”不是摇钱树 破解“非遗”保护新课题 眼下,一股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保护民间传统文化的热潮在涌动。但“热闹”的背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状况让人担忧―― “限时题目”有压力 2006年5月,安徽省19个项目进入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83项省级“非遗”名录出炉、8人当选国家“非遗”传承人、数十位省级“非遗”传承人评出。 “安徽省‘非遗"保护起步较晚,2005年关于申报国家名录的第18号文件下发后基本才正式开始,”省非物质文...
查看更多
专家学者齐聚四川德格研讨“格萨尔”
2007.08.01
其他新闻
专家学者齐聚四川德格研讨“格萨尔”"格萨尔"保护不能忽视文化语境 新华社德格(四川甘孜)8月1日专电 来自文化部、全国格萨尔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社科院、四川省文化厅等单位的100多位专家学者,7月31日齐聚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德格县,就格萨尔文化和康北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进行研讨。 文化部副部长郑欣淼在研讨会上发言认为:“格萨尔作为一个文学现象在民间的影响已经很久了,格萨尔作为一种说唱艺术、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仍在不断传承,对格萨尔学进行深入探讨,并把格...
查看更多
2006中国主流媒体十大流行语 “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列其中
2007.08.01
其他新闻
2006中国主流媒体十大流行语“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列其中 昨天(7月31日),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北京语言大学、中国传媒大学等联合发布了“2006年中国报纸、广播、电视十大流行语”,“非物质文化遗产”列入综合类十大流行语之一。 2006年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的一年:文化遗产有了法定的节日――国务院从2006年开始将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为我国的“文化遗产日”;国务院公布了第一批518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查看更多
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草案公开征求意见
2007.07.30
其他新闻
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草案公开征求意见 国务院法制办公室关于公布《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草案)(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的通知 为了进一步增强政府立法工作的透明度,提高行政法规的质量,经报请国务院领导同意,国务院法制办公室将《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草案)(征求意见稿)》全文公布,征求社会各界意见。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有关单位和各界人士如有修改意见,请于2007年8月8日前,将书面意见通过邮寄或...
查看更多
保护文化遗产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2007.07.27
其他新闻
保护文化遗产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光明日报(钟文):为进一步了解、借鉴国外的有益经验和做法,更好地保护我国的文化遗产,推进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国文化考察团近日对巴西、秘鲁、阿根廷三国的文化遗产保护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情况进行了考察。 巴西、秘鲁、阿根廷与中国同属发展中国家,经济社会处于类似的发展阶段,在保护民族文化遗产、保障公民基本文化权益等方面,都面临着一些共同或相似的
问题
。三国虽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还不高,但都比较重视文化遗...
查看更多
非物质:民族记忆的背影
2007.07.20
其他新闻
非物质:民族记忆的背影 非物质文化在传播上的特点让它们成为了“一个民族记忆的背影”,如果说现有的古迹遗迹是国家和民族在演变过程中留下的固化足迹,那么非物质文化则是民族的内心思想。一个民族的延续靠的是民族精神和文化的延续,而非物质文化是其中最为隐秘和深层的部分,充分表达了一个民族的内在品质。 众所周知的世界四大文明古国,现存只有华夏文化是一脉相承的,其他三个古文明已经没有实质的踪迹可循,也许数千年前的神庙和宫殿依旧还可见遗存,但文明已经陷落,那些“死...
查看更多
非遗保护好还是原生态好
2007.07.20
其他新闻
非遗保护好还是原生态好 报载,《阿诗玛》的故乡云南石林彝族自治县政府近年来提出这样的口号:让《阿诗玛》回到民间!为此,该县启动了“《阿诗玛》民族文化生态村”建设,由县财政拨出保护经费培养传承人。尽管此前《阿诗玛》有了许多整理文本,但它代替不了民间艺人的撒尼月琴弹唱,因为《阿诗玛》不是写出来的,而是唱出来的。的确,由于青黄不接后继乏人,《阿诗玛》在申报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时,已经没有几个人能完整地说唱这部叙事长诗了。因此,培养文化遗产传承人...
查看更多
拿什么来保护你,我的“非遗”
2007.07.10
其他新闻
拿什么来保护你,我的“非遗” 随着第二个文化遗产日的过去,首届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节的闭幕,“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个词越来越多地进入人们的视线。大型活动带来的热度,在活动散场之后并没有降温,与前稍稍有所不同的是,一些理性的、冷静的思考更多地得到了表达。在种种言说和论争的“喧嚣与骚动”之后,人们更清楚地看到了“潮流”之后的悖论。 一些从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民间人士提出“申报制不如普查备案制”,引起了新的讨论。尽管人们对这些方案设...
查看更多
文化传承与儿童教育
2007.07.09
论坛
文化传承与儿童教育 张鹰 文化与教育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而文化传承作为一项全面工程,除了需要各种专业人才(包括专门家、传人、艺人等)参与其中之外,更需要教育工作者和受教育者的参与,尤其在中小学教育这个知识文化的最初积累环节,应纳入一定传统文化的教学内容。 儿童应接受文化传承教育 教育是一项理想的事业。任何国家、任何文化的上一代向下一代传授的知识、技能、思想、观念,都是上一代人认为值得和应该传递给下一代人的,都确信对下一代是有好处的、有用的...
查看更多
别让申遗成为功利投资
2007.07.08
其他新闻
别让申遗成为功利投资 新华报业网讯 中医、上海旗袍、北京方言、王麻子剪刀……申遗大军中的新面孔在不断增加,各地申遗热情持续高涨,相对于过去不懂得珍视与保护文物的岁月,今天的申遗热是让人感到欣慰的一件幸事;但同时,狂热的背后存在着急功近利、开发过度、重申遗轻保护等一些隐忧,值得我们反思。 功利申遗,导致轻视管理与保护 “申遗热总体上会增强全社会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但有些申遗是为了提升地方知名度,拿块牌子搞旅游搞招商,安徽古村落的申报成功...
查看更多
1
421
422
423
424
425
438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