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7-31 星期四 农历闰六月初七 大暑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服务平台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4372)
机构
(2)
政策
(119)
资讯
(2410)
清单
(149)
资源
(140)
学术
(1406)
百科
(0)
其他
(146)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昆剧:要活在舞台与生活中
2007.08.29
其他新闻
昆剧:要活在舞台与生活中 希望和忧思并存,这是日前在香港举行的“昆剧的现状与前瞻座谈会”上呈现的主题。这个由香港城市大学中国文化中心与香港中华文化促进中心主办的活动,邀请了全国六大昆剧团掌舵人与文化部官员,和香港的有关人士一起,面对面地交流了昆剧艺术的发展现状。 价值回归制作繁荣 从事昆剧演出事业50多年的小生表演艺术家汪世瑜对现状感到乐观,“现在昆剧有了很大改变,大家都在奋发图强,争取找回昆剧的价值。”江苏省昆剧院的柯军说,剧院近几年在文化部领导下...
查看更多
复兴民间文化不应是经济利益的博弈
2007.08.24
其他新闻
复兴民间文化不应是经济利益的博弈 8月19日(七夕节)刚刚过去,全国各地“七夕”文化节的数量之多,欲将牛郎织女传说“占为己有”的力度之大,都使我们深切地感受到“牛郎织女”真正走入了人们的视野。但是其发源地之争竟演变成了经济利益的博弈,南阳、西安和沂源都要引巨资打造“中国爱情第一村”和“中国爱情文化源地”,其它地方也不甘落后。(《东方今报》2007年8月) 这么多地方在争“牛郎织女”的发源地,不能说是坏事。争夺发源地的冠名权,表明“牛...
查看更多
七夕引发众家讨论 传统节日振兴还需政商联动
2007.08.23
其他新闻
七夕引发众家讨论 传统节日振兴还需政商联动 北京2007-08-23(中国商业电讯)--上周末,中国的传统佳节――七夕刚过,但由其引发的各方讨论却越发热烈,一直以来,中国的情人节“七夕”与西方情人节时浓烈的节日气氛形成了巨大的反差,这不禁引起众多业内人士的反思,诸如七夕这样的中国传统节日的振兴,还需要政府与商业的联合互动。 一些业内人士表示,没有人潜心地把中国丰富、独特的珍贵文化资源加以开发、包装,使其转化为世界文化消费的商品,是传统节日失落的主要原因...
查看更多
关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的公共性
2007.08.22
其他新闻
关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的公共性 中国文化报(乔晓光):在21世纪初短短的五六年时间内,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为一种国家行为,相应的政策法规、项目保护资金、申报保护的机构等应运而生,媒体对该词的使用率和相关内容的报道率也达到空前规模。“非物质文化遗产”已成为转型期中国颇具社会影响力的流行词语。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一项文化事业,但当前则更像突如其来的“公共事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词语产生并得到迅速普及,但对其真正的内涵及相关
问题
,人们并不...
查看更多
不能将文化遗产纳入“科学”、“迷信”论域
2007.08.20
其他新闻
不能将文化遗产纳入“科学”、“迷信”论域 天山网讯(记者朱又可报道)新疆社会科学院最近召开了首届中国哈萨克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学术研讨会,会上,新疆艺术研究所原所长周吉谈到不能简单地用 “好”、 “坏”的标准、“科学”、 “迷信”的标准来对待文化遗产,不能用所谓 “科学”的标准来判定某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 “不科学”。这是很有见地的。 西班牙伟大的哲学家和文学家乌纳穆诺说:“哲学更贴近于诗歌,而与科学则同床异梦。”“科学于我们是那么重要,以至...
查看更多
过不过七夕,原本不是个
问题
2007.08.19
其他新闻
过不过七夕,原本不是个
问题
8月19日是中国农历的七月初七,也叫“七夕”(又名“乞巧节”或“女儿节”)。传说中,一年到头两地分居的牛郎和织女,会在这天相会鹊桥。在中国为数众多的传统节日中,七夕无疑是最具浪漫色彩的一个。 然而,“端午申遗风波”给国人带来的刺痛,情人节遍地盛开的玫瑰以及春节里听不见的鞭炮都在提醒着我们,这个“七夕”,注定又要被蒙上一层弘扬传统文化,拯救民族遗产的道德面纱。这层面纱,还曾被赋予官方色彩,在文化部去年公布的首批国家非...
查看更多
以色列观众纷纷“热捧”中国皮影艺术
2007.08.17
其他新闻
以色列观众纷纷“热捧”中国皮影艺术 新华网耶路撒冷8月15日电(记者朱剑慧 华春雨):“精彩”“有趣”“想像力丰富”……在观看中国皮影戏艺术家的演出后,以色列观众纷纷发出这样的赞叹。演出结束后,不少大人和孩子来到幕布前,也像模像样地手持皮影人偶耍上一把。 这是正在召开的第32届耶路撒冷国际艺术与手工艺品博览会上发生的一幕,以色列观众对中国文化艺术的浓厚兴趣大大出乎中国表演者的预料。 博览会除汇集以色列本国优秀的工艺品展览和艺术...
查看更多
申遗“运动”能给我们带来什么?
2007.08.14
其他新闻
申遗“运动”能给我们带来什么? 刘洪波 如果为着遗产本身,那么它是否得到冠名都应当得到珍视,如果是为着提升文化地位、激发商业价值,那么得到冠名和确认就会成为首要考虑,这也意味着那些不具备冠名可能的文化遗产将要被抛弃,甚至被当成落后的证据而加以有意的铲除,那些已经成功申遗的项目则会为了表演而被“改造”和破坏性使用。 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中国正成为一场运动。 这个每两年评选一次、每次每国限报一项的冠名活动,中国候补项目已有一个足以延...
查看更多
功在当代 利在千秋――李瑞环在《中国京剧音配像精粹》工程总结表彰会上的讲话
2007.08.10
其他新闻
功在当代 利在千秋――李瑞环在《中国京剧音配像精粹》工程总结表彰会上的讲话 李瑞环同志们、朋友们: 今天,我们大家欢聚一堂,庆祝京剧“音配像”工程胜利完成。在这样一个场合,看到如此丰硕的“音配像”成果,见到这么多老朋友,听到大家热情洋溢的发言,我感到十分欣慰和高兴。此时此刻,我不禁想起与大家合力奋战的日日夜夜,想起“音配像”工程经历的酸甜苦辣,真是感慨万千。借此机会,我作为一个倡导者和参与者,向“音配像”工程的胜利完成表示热烈的祝贺,向为...
查看更多
中国式申遗
2007.08.04
其他新闻
中国式申遗 一方面,全球化、现代化及经济一体化的挤压下,中国的传统文化濒临灭绝;另一方面,一个项目一旦被列为世界遗产,就会成为一些地方的经济发展突破口。当文化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一种手段时,便很可能出现“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短视逻辑,直接导致文化的边缘化,在无节制的利欲面前,即便博大精深,也不能避免其衰落的命运。如若任其发展下去,不要说需要保护的文化遗产会越来越多,就是中华文明整体“申遗”也不会出人意外。【现状】 在中国式申遗的框架中,各地申报的世界...
查看更多
1
420
421
422
423
424
438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