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8-05 星期二 农历闰六月十二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服务平台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4372)
机构
(2)
政策
(119)
资讯
(2410)
清单
(149)
资源
(140)
学术
(1406)
百科
(0)
其他
(146)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屈永仙:贝叶文化中的傣族创世史诗
2021.04.26
论坛
【摘要】傣族创造了独具特色的贝叶文化,它是原生信仰与南传上座部佛教相互左右的结果。贝叶经是贝叶文化的载体,傣族的史诗、叙事诗手抄本皆属于广义上的贝叶经范畴。在两个傣语方言区分别流传着两部风格不同的创世史诗,即西双版纳的《巴塔麻嘎捧尚罗》和德宏的《创世纪》。这两部史诗在叙事结构、文本传承和演述方式等方面各有异同,体现了傣族先民在坚守传统文化和接受外来文化的过程中所体现出的再创造能力和文化取向。 【关键词】贝叶文化;创世史诗;口头传统;傣族诗...
查看更多
让越剧艺术芬芳散播城里乡间
2021.04.26
专题报道
▲ 蔡浙飞演出照 戏曲魅力,舞台在基层 越剧,是浙江的名片。2016年G20杭州峰会上,越剧《美丽的爱情传说》作为一个向世界展示中国文化的精彩节目亮相国际舞台。32年从艺光阴,国家一级演员、尹派女小生、戏剧梅花奖获得者蔡浙飞成为了浙江小百花越剧团(简称“小百花”)中生代的领军人物,塑造了一个又一个经典角色:《断桥》里她是痴情缠绵的许仙;《陆游与唐婉》里她是风流倜傥的陆游;《西厢记》里她是如痴如醉的张生,还是国...
查看更多
毛巧晖:“他观”与“内视”:文化表述的整体性
2021.04.25
论坛
19世纪中期开始兴起的民俗学,发展到现在已有一百七十余年的历史,研究者与被研究对象即民俗学者和民俗,正如印度学者萨迪哈纳•奈沙尼(Sadhana Naithani)在民俗学伦理
问题
中所言,一直是中轴与核心。研究者对于民俗从最初像对待文物一样发掘、保存、展示逐步发展到注重对它的认知、体认:前者貌似“客观”,但实际上将民俗置于文明的另一端——“他者”,民俗成为文明进化层级中的前一阶序;后者增加了研究者的理解与阐释,关注与研究对象之间的沟通,注重情感、互相...
查看更多
云南省2021年度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培训暨“非遗+旅游”现场交流活动在大理举办
2021.04.23
地方新闻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总结保护成果,分享保护经验,推动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更好开展,不断提升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工作水平,进一步发挥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服务国家发展大局中的重要作用,促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以优异的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4月21日-24日,云南省2021年度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培训暨“非遗+旅游”现场交流活动在大理举办。 会议现场 省文化...
查看更多
高小康:社群、媒介与场景: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化三要素
2021.04.22
论坛
【摘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需要从寻求历史的客观“确凿”转向探寻文化意义的“真实”,即活的价值。价值活化的生态根据包括社群、媒介和场景三个要素的演变:与特定文化传承相关的社群从传统的社群扩展到网络社交群,文化传播的媒介从物质媒介转向智能化媒介,以及从历史记忆转向活的生态场景。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化;网络社交群;智媒;场景 一、确凿与真实: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生态根据 非物质文化遗产因为这个独特的定语“非物...
查看更多
中医药非遗保护与传承任重道远!拓宽传播手段是关键
2021.04.22
论坛
2020年12月17日晚,我国单独申报的“太极拳”经委员会评审通过,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至此,我国共有42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居世界第一。长期以来,我国中医药非遗传承人虽得到了许多方面的扶持,但是总体来看,仍然面临各种生存和发展难题,存在许多难点、盲点及痛点,迫切需要引起全社会的高度关注和大力支持。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习近平总书记对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
查看更多
2021年贵州传统工艺振兴研讨会在雷山召开
2021.04.22
地方新闻
4月18日,2021年贵州传统工艺振兴研讨会在雷山召开。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发展处副处长岳青,贵州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成员、副厅长贺国锋,黔东南州人民政府副州长胡国珍,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范卫东,苏工美手工艺术学院院长、传统工艺贵州工作站站长赵罡,省非遗中心(省非遗博览馆)主任龙佑铭,黔东南州文体广电旅游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潘金海,中共雷山县委书记杨锦春、县长袁刚等出席本次研讨会。 贵州省文化和旅游...
查看更多
二十四节气为何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它藏着中国人巨大智慧
2021.04.21
节气资讯
2016年,中国的“二十四节气”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一遗产藏着中国人怎样的时间密码和智慧?我国非遗和民俗学的权威专家刘魁立日前做客上图讲座,为大家解疑答惑。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的时间制度,这不仅是民俗领域的
问题
,也是一个科学
问题
。” 刘魁立说,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形成的知识体系和社会实践,是上古农耕文明的产物,千百年以来指导着中国传统农业生产...
查看更多
二十四节气为何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它藏着中国人巨大智慧
2021.04.21
专题报道
2016年,中国的“二十四节气”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一遗产藏着中国人怎样的时间密码和智慧?我国非遗和民俗学的权威专家刘魁立日前做客上图讲座,为大家解疑答惑。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的时间制度,这不仅是民俗领域的
问题
,也是一个科学
问题
。” 刘魁立说,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形成的知识体系和社会实践,是上古农耕文明的产物,千百年以来指导着中国传统农业生产...
查看更多
让黄梅戏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古老戏曲如何“致青春”
2021.04.20
论坛
编者按:我国戏曲剧种种类繁多,现存348个地方戏曲剧种。随着社会发展、时代变迁,艺术种类、形式日趋多元,作为我国地方大剧种的黄梅戏,如何扩大在观众特别是年轻观众中的影响力,进一步满足观众的当代审美需求,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是不可回避的时代命题。我们意识到,在保留黄梅戏独特艺术魅力的同时,寻求传统与现代的契合点,加大现实题材创作,增强故事性,加快戏剧节奏,不断推出精品,培养领军人才,并运用现代舞台技术手段,在舞美、服装、传播推广等方面...
查看更多
1
122
123
124
125
126
438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