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8-03 星期日 农历闰六月初十 大暑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服务平台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4372)
机构
(2)
政策
(119)
资讯
(2410)
清单
(149)
资源
(140)
学术
(1406)
百科
(0)
其他
(146)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福建省艺术馆召开2020-2021年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记录工作拍摄方案论证会
2020.12.14
地方新闻
2020年12月9日,2020-2021年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记录工作拍摄方案论证会在福建省艺术馆三楼会议室召开。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非遗处处长苏忠明,福建省艺术馆馆长、福建省非遗保护中心主任陈秀梅,国家图书馆中国记忆项目中心谢忠军及论证会专家出席了本次会议。 苏忠明处长强调,要做好传承人记录工作,一是要以传承人为出发点,纵向广义考量传承人身边的人和事,要注重挖掘传承人本身的特质,让项目更加立体丰富;二是要提升学术专家的重要性,对存在的问...
查看更多
曹小鸥:设计,作为一种手段——兼谈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问题
2020.12.11
论坛
【摘要】 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方式,社会上一直以来存在着“原生态”“本真性”与“活态性”“再造性”的探讨。这两种角度从更长远的影响来看,应该都只是一个暂时的阶段性手段。“保护”肯定是非遗的总要旨,但遗产的“复活”一定是个大方向,其间,设计可能会成为最好的嫁接和转换方式,而由此开创的保护与传承新建构体系,也将会成为一种大众生活综合体新格局的起点。 【关键词】 设计创新;非物质文化遗产;非遗保护手段;实践与效应...
查看更多
乔晓光:乡村传承人研究——社会与文化生态变革语境中的剪纸代表性传承人
2020.12.11
论坛
【摘要】 2004年中国剪纸申遗时,推出了22位来自民间的代表性传承人,这是自改革开放以来,乡村基层文化工作与剪纸社团共同活动的成果,也是高校非遗新学科社会参与的结果。民间社区文化自发传承的惯性,与社会化的文化变迁发展,构成了世纪交替之际的文化张力。乡村社会生态的变化削弱了文化自发传承方式的延续,我国非遗四级管理机制与传承人管理条例,为文化带来新的张力控制。代表性传承人关联着社区文化的传递,他们的生存状态成为非遗面向未来的一个预示...
查看更多
针灸申遗十周年:非遗针灸如何传下去,活起来
2020.12.10
专题报道
原标题:针灸申遗十周年|非遗针灸如何传下去,活起来?专家学者这么说! “中医针灸”申遗成功十周年以来,其传承和保护随着新的历史条件和社会语境的出现,不断创新和发展—— 1971年,美国著名记者詹姆斯·罗斯顿随同尼克松访华期间患了阑尾炎,住进北京协和医院。在做完阑尾切除术后第二天,他的腹部有种似痛非痛的难受感觉。协和医院用针灸为他治疗后,詹姆斯的腹胀明显减轻且没有复发。这位记者回美国后,在《纽约时报》发表了一篇文章,介绍自己的...
查看更多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领域
2020.12.10
论坛
导读:《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分列为五大领域,为确认非遗的表现形态提供了一个包容性分类框架。首先,非遗来自生活实践,并在遗产化进程中被切分、归类、标记和认定为遗产项目,出现在不同的领域或门类之中。但就文化现实而言,非遗的实例通常都涉及来自多个领域的遗产项目,并不以单一的表现形态自在自为。其次,领域与领域之间乃至项目与项目之间的边界都是流动的,且往往因社区而异。同时,各领域之间还存在着相互重叠或彼此交叉的互涉关联,在传承和实践过程中相...
查看更多
聚焦非遗教育,共探非遗学科建设之路——北京师范大学召开“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与学科建设...
2020.12.09
要闻
2020年12月5日-12月6日,“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与学科建设”国际学术论坛(International Forum on ICH Education and Formation as a Scholarly Discipline)在北京师范大学京师大厦召开。论坛由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北京高校高精尖学科建设项目“文化遗产与文化传播”平台主办,北京师范大学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与发展中心、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民间文学研究所承办。论坛采用线下线上相结合的方式...
查看更多
徐艺乙: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统手工艺
2020.12.07
论坛
【摘要】 传统手工艺作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中明确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对象,是一种相对独立存在的文化形态。它既不完全等同于过去的工艺美术,也不同于现在的设计艺术。中国的传统手工艺具有自己的知识体系,以材料经验为基础,以心手协调实现认知,作用于工艺技术动作行为,延伸至工具,延展人的肢体和行为功能。这种“以行为方式为主要传承途径”创造性的手工劳动,累积形成了厚重的传统,通过父子(婆媳)传承、师徒传承、家族传承、作坊传承...
查看更多
为依法治国贡献文旅力量
2020.12.07
专题报道
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11月16日至17日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指出,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根本目的是依法保障人民权益。要把体现人民利益、反映人民愿望、维护人民权益、增进人民福祉落实到全面依法治国各领域全过程。 近年来,文化和旅游系统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持续推进文化和旅游领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助力文化和旅游持续健康高质量发展。 科学立法 加强法规供给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科学立法是前提条件...
查看更多
“麻柳刺绣”:“熬”出来的国家非遗
2020.12.07
专题报道
张菊花正在向村里的老人请教濒临失传的老花样绣法。通讯员 鲁磊摄 在前不久举行的第四届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上,一个并不起眼的展厅吸引了近万人参观,许多观展客商当即表示合作意向却遭婉拒,其展品最后还一举夺得了非遗节“‘太阳神鸟’最佳展览奖”桂冠。这个展厅展出的究竟是怎样的展品?为何有如此大的魅力?记者近日慕名来到了川、陕、甘三省交界的广元市朝天区麻柳乡,探访大巴山深处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麻柳刺绣...
查看更多
赵玉春:北京四合院传统营造技艺的历史文化形态
2020.12.04
论坛
【摘要】 北京四合院民居传自于明朝时期的山西四合院民居。因两地的社会环境、人文环境、文化特性等完全不同,在形成北京四合院民居之际,其营造技艺中的规划布局、基本形制、建筑形象、建筑装饰和建筑功能等,与原山西四合院民居有了很多不同。北京四合院民居也严格遵守着中国传统建筑制度中的“等级制度”和“模数制度”,其规划布局形制也浓缩地反映了“堪舆制度”中的核心内容。 【关键词】 北京四合院民居;山西四合院民居;北京四合院...
查看更多
1
136
137
138
139
140
438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