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7-27   星期日   农历闰六月初三   大暑 大暑
搜索
10周年媒体报道
“唐卡、於菟、藏戏、六月会、泥塑、石刻……”在青海生活了19年的荷兰人Klaas谈及热贡一词时,能罗列出一堆与之有关的“名片”,“热贡在国外也很有名。” 热贡一词在藏语中意为“金色的谷地”,一般指称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隆务河流域同仁县及其周边地区,此间于2008年8月设立热贡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这也是中国文化部门在少数民族地区设立的首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下称“保护区”)。 热贡艺术走向世界 热贡艺术自15...
查看更多
保护实践总结
2009年,花儿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中,甘肃省的花儿由临夏州和政县为主的“松鸣岩花儿会”(河州花儿)、临夏州康乐县“莲花山花儿会”和定西市岷县“二郎山花儿会”为主的(洮岷花儿)两个支系组成。花儿是西北三省区多民族共同创造、共同享用的民歌,是一种表演艺术,深入挖掘、科学研究、严格保护、积极培养、广泛传播、大力弘扬是非遗项目传承保护弘扬的关键。经过10年的努力,甘肃省在花儿的传承保护弘扬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现将花儿(松鸣岩花儿...
查看更多
10周年媒体报道
“甘肃地区《格萨(斯)尔》保护与传承学术研讨会暨全国《格萨(斯)尔》研究甘肃基地”揭牌仪式,于2019年11月2—4日在甘肃兰州举行。此次研讨会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全国《格萨(斯)尔》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办,西北民族大学社会科学研究院格萨尔研究中心承办。 参加此次研讨会的有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全国《格萨(斯)尔》工作领导小组、西北民族大学社会科学研究院格萨尔研究中心的专家学者、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格萨尔》非遗传承人、西北民族大学科研处、发展规划与学科建设...
查看更多
10周年媒体报道
为总结“格萨(斯)尔”史诗传统列入人类非物质遗产名录以来保护与传承方面取得的成绩与经验,制定“全国《格萨(斯)尔》非物质文化遗产统筹保护规划”,进一步做好今后《格萨(斯)尔》非遗的保护与传承工作,由全国《格萨(斯)尔》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办,青海省《格萨(斯)尔》史诗研究所承办的“青海地区《格萨(斯)尔》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十周年(2009-2019)研讨会”于2019年10月9-12日在西宁召开。 会议由青海省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
查看更多
10周年媒体报道
图为研讨会现场(摄影:史广林) 2019年11月6日,全国《格萨(斯)尔》统筹保护与传承(云南片区)学术研讨会在昆明举行。来自中国社科院、云南社科院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探讨《格萨(斯)尔》保护与传承。 《格萨(斯)尔》是迄今为止人类所拥有的篇幅最长、内容浩瀚的活态史诗传统,由中国藏族和蒙古族等民族共同创造,藏族称为《格萨尔》,蒙古族称为《格斯尔》,统称《格萨(斯)尔》。2009年,史诗《格萨(斯)尔》列入联合国...
查看更多
保护实践总结
“含山轧蚕花”是杭嘉湖蚕桑地区影响最广、规模最大、最具群体性的“蚕事”民俗活动。因人山人海,十分拥挤,形成了“轧”的热闹场面,故名“轧蚕花”。2006年蚕桑习俗(含山轧蚕花)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蚕桑习俗(含山轧蚕花)作为“中国传统桑蚕丝织技艺”的重要子项目之一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自从列入名录以来,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善琏镇人民政府高度重视该项目的传承和发展,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该项目10年来已发展成...
查看更多
保护实践总结
杭州市余杭区地处杭嘉湖平原南端,素有“鱼米之乡,丝绸之府,花果之地,文化之邦”之称。2008年,蚕丝织造技艺(余杭清水丝绵制作技艺)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余杭区国家级非遗项目余杭清水丝绵制作技艺作为中国传统蚕桑丝织技艺的重要组成部分,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近年来,余杭区政府及文化主管部门认真履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采取扎实有效措施,促进余杭清水丝绵制作技艺项目的传承实践持续发展并充满活力...
查看更多
保护实践总结
苏州缂丝织造技艺历史悠久,它创始于隋唐,发展于宋代。是一种古老丝织技艺,它以“通经断纬”特殊的织造技艺以及其制作精良、浑朴高雅、艳中具秀,作品正反如一,区别于任何织物,是历史上最负盛名织品,有“织中之圣”之誉。2006年,苏州缂丝织造技艺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苏州缂丝织造技艺作为中国传统蚕桑丝织技艺的重要组成部分,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缂丝制品共分二大类。一是日用品,主要是缂丝和服腰带,销...
查看更多
保护实践总结
岫岩满族民间剪纸是以满族习俗为主要特征的民间艺术,在岫岩满族兴起并流传至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剪纸作者以广大农村妇女为主,以家传形式延续。自满族入驻岫岩以来,在其传统剪纸的基础上,融汇吸收了北方内地剪纸的精华,最终形成了富有满族民俗风情和关东地域特色的优秀民间剪纸艺术,堪称中国民间剪纸百花园中的一枝天生丽质的奇葩。 岫岩剪纸作品曾多次在国内展赛中获奖,并有数百幅剪纸被海内外收藏,岫岩被授予辽宁民间剪纸基地。岫岩民间剪纸以大红纸为材料...
查看更多
10周年媒体报道
2019年是“中国书法”成功列入联合国人类非遗代表作名录十周年。为保护书法文化,总结汇报这十年中,中国书法的传承和保护工作,2019年12月19日,纪念“中国书法”成功列入联合国人类非遗代表作名录十周年专家座谈会在中国艺术研究院举办,活动由中国书法家协会和中国艺术研究院书法院联合主办。 作为被国家明确为传承与保护书法艺术的直接责任单位,中国书法家协会和中国艺术研究院书法院在此次座谈会上分别对这十年中保护与传承工作作了总结报告...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