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7-27 星期日 农历闰六月初三 大暑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服务平台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4372)
机构
(2)
政策
(119)
资讯
(2410)
清单
(149)
资源
(140)
学术
(1406)
百科
(0)
其他
(146)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剪纸(辉县剪纸、卢氏剪纸、灵宝剪纸)保护实践总结
2019.12.28
保护实践总结
中国剪纸艺术源远流长,河南剪纸尤其是河南豫西的民间剪纸,在传统艺术中占有重要地位,自中国剪纸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以来,河南省市各级文化部门积极开展相关工作,深度挖掘、保护、传承这门艺术。 一、10年来河南省民间剪纸保护工作开展情况 (一)稳步推进民间剪纸保护工作,成果丰硕 河南省民间剪纸历史久远,城市、乡村普遍流行,广泛应用于传统节庆、人生礼仪和避邪、祈福、游艺,以及服饰绣样、工艺花样等民俗...
查看更多
妈祖祭典(中华妈祖文化交流协会)保护实践总结
2019.12.28
保护实践总结
妈祖,是我国古代至高无上的海神。湄洲岛位于福建沿海的湄洲湾口,属福建省莆田市,这里是四海共仰的海神妈祖的故乡,是妈祖文化的发源地。妈祖祭典习俗历史悠久、影响深远,尤其在我国大陆沿海、港、澳、台地区和东南亚一带,妈祖形象可谓深入人心,老少皆知。湄洲妈祖文化习俗自成一体,内容独特,有一定研究和保护价值,尤其是在进一步促进闽台两地交流方面能发挥很大的作用。2006年,妈祖祭典经国务院批准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妈祖信俗被列入联合国教...
查看更多
格萨(斯)尔保护实践总结
2019.12.26
保护实践总结
传唱千年的史诗《格萨(斯)尔》也称《格萨尔王传》,是反映古代藏族社会历史的百科全书,是在藏族古老神话、传说、故事、歌谣和谚语等民间文学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一部篇幅宏大的藏族民间说唱体英雄史诗。主要流传于中国青藏高原的藏族、蒙古族、土族、裕固族、纳西族、普米族等民族中,以口耳相传的方式讲述了格萨尔王降临下界后降妖除魔、抑强扶弱、统一各部,最后回归天国的英雄业绩。《格萨尔》史诗在流传、演变和本民族化的过程中,起到了知识汇总、思想教育、陶冶情操、精神寄...
查看更多
端午节(屈原故里端午习俗)保护实践总结
2019.12.26
保护实践总结
端午本是源自先秦夏至节驱除瘟疫、辟邪祛毒的传统时令节日。后世逐渐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演变成端午的主要内容。今天的屈原故里端午节,既保留了祈福禳灾、辟邪驱毒等端午节俗本意,又通过世代相沿的传统仪式和习俗活动,体现出家乡人民对屈原的热爱和对其爱国精神品格的颂扬,形成了三过端午、祭祀屈原、龙舟披红、游江招魂、粽子寄情、骚坛诗会、亲邻自乐等习俗内容,具有鲜明独特的文化内涵。 2009年,端午节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成为我...
查看更多
端午节(汨罗江畔端午习俗)保护实践总结
2019.12.26
保护实践总结
汨罗江畔端午习俗是一整套具有丰富、独特而又神秘的节日习俗,集中分布于湖南省岳阳市汨罗市的汨罗江流域中下游一带。2009年,“汨罗江畔端午习俗”作为端午节的重要组成部分,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2010年6月,“中国汨罗江龙舟节”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现文化和旅游部)评为第十五届项目类“群星奖”。 为更好地传承、保护汨罗江畔端午习俗这一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湖南省围绕端午习俗,通过探索实施“制度化保护、全景化挖掘...
查看更多
格萨(斯)尔保护实践总结
2019.12.25
保护实践总结
西藏拥有底蕴深厚、历史悠久、形态多样、弥足珍贵的文化资源,是以藏民族为主体的各民族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宝库中的一朵绚丽奇葩。作为其中的典型代表,格萨(斯)尔主要以民间艺人的大脑记忆保存口头传承的形式传播,并在传播的过程中不断充实、丰富。目前,自治区共有格萨(斯)尔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4名,自治区级传承代表性人13名,市级代表性传承人51名。 10年来,西藏自治区文化厅作为项目保护单位,高度重视格萨尔保护和...
查看更多
格萨(斯)尔保护实践总结
2019.12.25
保护实践总结
《格萨尔王传》简称《格萨尔》,是反映古代藏族社会历史的一部百科全书。它历史悠久,结构宏伟,卷帙浩繁,内容丰富,气势磅礴,流传广泛,是一部不朽的英雄史诗。《格萨尔》是在藏族古老神话、传说、故事、歌谣和谚语等民间文学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保存了宝贵的原始社会的形态和丰富的资料,代表着古代藏族文化的最高成就,同时也是一部形象化的古代藏族历史。 《格萨尔》史诗从生成、基本定型到不断演进,包含了藏民族文化的全部原始内核,在不断地...
查看更多
花儿(丹麻土族花儿会)保护实践总结
2019.12.25
保护实践总结
自2004年8月我国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以来,中国已成为拥有代表作名录、急需保护名录和优秀实践名册最多的国家,赢得了缔约国的赞誉。我国履约以来,用《公约》思维观照当下非遗传承保护实践,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采取认定、记录、建档等措施予以保存,对体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历史、文学、艺术、科学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采取传承、传播等措施予以保护。 一、保护现状 互助县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查看更多
德格印经院藏族雕版印刷技艺保护实践总结
2019.12.25
保护实践总结
德格印经院藏族雕版印刷技艺是一门传承历史悠久,工艺独特的独特技艺门类。该印经技艺发源于公元八世纪初,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这种古老的技艺,无论从采集原材料,材料沤制、刻板、印刷等工序,都很别致而且独具匠心,选料相当考究,加工制作的过程和要求非常严格,把握火候与分寸的技术要求很高,而且整个过程全部采用人工手工制作,不借助任何机械性的工具或渗和其他半成品原料或催化性物质,从而使它的独特性发挥到了极致。目前保留在德格印经院内的这种印刷工艺是在藏区唯一...
查看更多
剪纸(孝感雕花剪纸)保护实践总结
2019.12.24
保护实践总结
孝感雕花剪纸是极具地方特色的非遗项目,在孝感地区民间广泛应用,其内容丰富、形式多变、构图精巧、隽美秀丽,是民间艺术之瑰宝。2009年孝感雕花剪纸作为中国剪纸的重要组成部分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10年间,相关社区、群体和个人为孝感雕花剪纸的传承保护作了大量工作。 一、传承保护常抓不懈 一是立档建册加大传承摸底。目前,孝南区现有国家级传承人1名,省级传承人3名,区级传承人5名,省级工艺大师3人,省级...
查看更多
1
161
162
163
164
165
438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