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03   星期六   农历四月初六   谷雨 谷雨
德格印经院藏族雕版印刷技艺保护实践总结
来源: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创建时间:2019-12-25 01:09:00

德格印经院藏族雕版印刷技艺是一门传承历史悠久,工艺独特的独特技艺门类。该印经技艺发源于公元八世纪初,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这种古老的技艺,无论从采集原材料,材料沤制、刻板、印刷等工序,都很别致而且独具匠心,选料相当考究,加工制作的过程和要求非常严格,把握火候与分寸的技术要求很高,而且整个过程全部采用人工手工制作,不借助任何机械性的工具或渗和其他半成品原料或催化性物质,从而使它的独特性发挥到了极致。目前保留在德格印经院内的这种印刷工艺是在藏区唯一保存着并在实际工作中运用的传统技艺,其他地区均已失传,堪称“中国活板印刷的活化石”。2006年,德格印经院藏族雕版印刷技艺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德格印经院藏族雕版印刷技艺作为中国雕版印刷技艺的子项目之一,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该项目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1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2人,州级代表性传承人6人。

一、采取保护措施和主要成效

(一)为传承保护德格印经院藏族雕版印刷技艺,杜绝德格县印经院《大藏经》经板因印刷磨损、搬动碰撞造成字迹模糊脱落的情况。2014年10日起,启动《大藏经》复刻工程,对古老的雕版工艺进行复刻,形成了一套全新的《大藏经》经版副本。此次复刻共有80多名雕版印刷技艺传承人及200多名学员参与。

(二)自德格印经院建院起,每年聘请民间木雕大师在印经院内免费收徒传承印经院雕版印刷技艺,目前已具备国家级传承人1名,省级传承人2名,州级传承人6名,县级传承人35名。

(三)自2014年开始,采取非遗进校园的方式,在德格中学开设雕版印刷技艺培训班,每学年期末对年度优秀学员进行表彰,培养学生们对于非遗文化的兴趣。目前已培养了千余名学生,有力地推动了雕版印刷的传播和发展。

(四)2017年,德格县电视台以保护传承传统文化及技艺为主线,以国家级雕版印刷技艺传承人彭措泽仁为主人公拍摄的专题宣传片曾登上过第三季、航拍中国、中国影像方志、香巴拉深处、央视杂志、国际旅游杂志等栏目。

(五)2018年,采用“数字化扫描”(机器存储,便于传输、保存永久、一次输入、多次输出)的方式对印经院内保存完整的古板进行现代化管理。

(六)2018年6月,对《大藏经》《般若八千颂》等大型珍贵经版进行保护维修,每块经版(正反两面)经大量酥油反复涂抹维护。

(七)自2004年起,雕版印刷技艺国家级传承人、省级传承人多次接收到国内外大型演出的邀约,先后赴尼泊尔、香港、深圳、成都等几个地区进行了雕版印刷技艺的展演,并取得了热烈的反响。

(八)2018年,格萨尔文化艺术团以雕版印刷技艺为题材创作印经舞,用舞蹈的形式再现印经过程,并在甘孜州新人新作比赛中荣获三等奖。

(九)2019年7月,国家艺术基金为顺利推进2019年度人才培训资助《藏族雕版印刷技艺人才培养》项目,把德格印经院作为教学观摩必要基地之一,聚集了20名全国各地的艺术人才参与学习研究。他们潜心修习,推陈出新,创造出了一批具有特色的雕版作品。培养了该领域高层次、紧缺型人才,为传承德格雕版印刷技艺作出了贡献。

(十)2019年8月12日,德格县举办了中国·甘孜康巴文化高峰论坛,汇聚了整个藏区的藏文书法专家、学者和传承人、共计100余人,并以此为契机组织召开德格雕版印刷研讨会,与专家共同探讨雕版印刷的保护、传承、创新发展等问题。

二、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加大宣传力度、提高保护认识。加强对雕版印刷技艺及其保护工作的宣传教育,普及保护知识,营造保护的社会氛围。提高干部群众对文化遗产保护重要性的认识,增强全社会文化遗产保护意识,扩大对外宣传,与世界接轨,从而提升雕版印刷技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二)鼓励各种传承方式。一是鼓励个人、家庭、群体传承方式。政府扶持他们做好保护、传承、弘扬工作。鼓励他们带徒学艺,举办相关传习活动。二是鼓励学校教育传承方式,让学生从小培养雕版印刷的兴趣爱好,这是最有影响力,最有价值的传承方式。

(三)大量开展民族文化活动。积极开展各种雕版印刷活动,通过举办民间艺术比赛、民间工艺品大赛等活动,为确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搭建展示舞台,不仅提高艺人的积极性,还使广大群众感受到民间文化艺术的魅力和深厚内涵,进一步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必要性与重要性,达到全社会理解和支持的目的。

(四)开发文化产业。加强对民间工艺品的搜集、挖掘和组织、辅导工作,在此基础上组织展览、展销活动,扩大民间工艺品的影响力,开拓民间工艺品的国内外市场。开展具有特色的旅游文化活动。

(五)争取让全社会参与。采取成立民间协会等群众性组织的保护方式,把一些有共同知识、技能、爱好的群众组织起来,充分发挥广大群众的力量,为雕版印刷的保护作贡献。(供稿: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

编辑:杜丽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