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03   星期六   农历四月初六   谷雨 谷雨
妈祖祭典(中华妈祖文化交流协会)保护实践总结
来源: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创建时间:2019-12-28 15:31:00

妈祖,是我国古代至高无上的海神。湄洲岛位于福建沿海的湄洲湾口,属福建省莆田市,这里是四海共仰的海神妈祖的故乡,是妈祖文化的发源地。妈祖祭典习俗历史悠久、影响深远,尤其在我国大陆沿海、港、澳、台地区和东南亚一带,妈祖形象可谓深入人心,老少皆知。湄洲妈祖文化习俗自成一体,内容独特,有一定研究和保护价值,尤其是在进一步促进闽台两地交流方面能发挥很大的作用。2006年,妈祖祭典经国务院批准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妈祖信俗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一、保护实践

10年来,协会始终坚持以妈祖信俗遗产项目的文化交流、保护传承、学术研究、传播创新为重点,与全国乃至世界一流的文化团队、研究机构、传播平台和慈善组织携手合作,高起点、广领域、全方位推进妈祖信俗文化在世界各地的传播与交流。在上级领导的直接参与推动下,征集、制定、审核、公布、推广、传承、传播妈祖信俗保护工作。截止到目前,妈祖信俗保护工作以传播到世界45个国家和地区,妈祖文化机构达1万个,妈祖敬仰者达3亿多、遍布全球5大洲。

妈祖信俗保护工作从开始举办妈祖文化信息员、普查员培训班,为世界各妈祖文化机构培养文化骨干到推广妈祖大学堂、文化室、信息点和志愿服务队进宫庙,为各机构注入妈祖信俗的生机和活动;从零星分散的请进来、走出去,发展到天下妈祖回娘家、湄洲妈祖巡天下的传承;从小规模的学术研究、小范围的论文交流,发展到国家举办、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政要与专家参与的世界妈祖文化论坛;从民间自发的老物件守护、传统习俗传承,发展到大规模、高规格、有计划、有组织的妈祖文物的国家重点保护、妈祖信俗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从地方小报、广播站的宣传,发展到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和世界各大媒介的全媒体矩阵的传播;值得一提的是,中央电视台38集电视连续剧《妈祖》,中华妈祖文化交流协会会长张克辉编撰的20集大型电视剧《湄洲岛奇缘》,原常务副会长林国良主编的《妈祖文化简明读本》《中华妈祖圣像大观》《莆田妈祖信俗大观》《莆田妈祖宫庙大全》等,副会长兼秘书长林金榜主编的《湄洲妈祖志》《湄洲妈祖祖庙志》等,常务副秘书长周金琰专著《妈祖祭典》,协会与莆田学院妈祖文化研究院、福建省社科十五规划重点项目组、湄洲妈祖祖庙董事会共同编撰的《妈祖文献史料汇编》3辑16卷等,以及海内外高等院校、文化研究单位和妈祖文化机构创作的大量的妈祖信俗文化作品,对传播、研究、传承和发展妈祖信俗文化,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二、保护成果

10年来,协会始终以服务国家发展战略为己任,坚持以打造和发展妈祖信俗项目的国际品牌为动力,推动妈祖文化国际化,使妈祖文化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实践中焕发出勃勃生机和活力。

一是“湄洲妈祖巡天下”。2009年湄洲妈祖金身巡安兴化,开创了妈祖故乡全境巡安的千年第一回;2017年湄洲妈祖20周年后赴台再巡安,台湾近500家宫庙约600万人次参加盛会;首度巡安广东潮汕,吸引了近500万人次参加;2017年“妈祖下南洋·重走海丝路”,在马来西亚吉隆坡、马六甲、新加坡等海丝沿线国家重要城市隆重举行,当地政府部门、社会机构、民间组织、妈祖敬仰者、华人华侨、新闻媒体等各界人士超过30万人次参与活动。2018年“妈祖下南洋·重走海丝路”2000人护驾湄洲妈祖乘邮轮海上直航菲律宾,巡安3000多公里,接受30多万人恭迎朝拜,开创了明代郑和下西洋以来妈祖海上大型文化活动的成功范例;2019年湄洲妈祖首次坐动车巡安苏沪,登上了微博热搜第2名。

二是“天下妈祖回娘家”,2008年10月30日至11月2日,中华妈祖文化交流协会和湄洲妈祖祖庙共同组织举办‘天下妈祖回娘家’活动,来自海内外18个国家和地区300多家妈祖文化文化机构的1000多位妈祖信仰者代表,齐回湄洲祖庙谒祖朝圣,开创了‘妈祖回娘家’活动的新纪元。此后,每年农历三月廿三期间,世界各地妈祖文化机构到莆田谒祖进香的团队不断增加,今年达到了30万多人次,其中台湾地区进香团有600多个,国外进香团有200多个。

三是举办了三届“世界妈祖文化论坛”。每届论坛都由福建省人民政府和国家相关部门等主办、莆田市人民政府承办,张克辉会长出席首届论坛大会,协会原副会长林兆枢、协会名誉会长袁锦贵、协会原常务副会长林国良、协会顾问林光大出席开幕式,林兆枢发表题为《妈祖文化是海洋文明之光》《妈祖文化多样化应处理好三个关系》的主旨演讲,在海内外引起了积极反响;四是“赞歌颂党恩·礼乐献妈祖”莆仙十音八乐156人大汇奏、323人大汇奏、909人大汇奏,连续成功举办了三届,打造了一项世界纪录,获得了一次全国金奖,中华妈祖十音八乐团现有懿字头的莆仙十音八乐队111支1866人的规模,是世界上人数最多的莆仙十音八乐乐团。还有,以“颂唱妈祖·感恩父母·立志成才·报效祖国”为主题的中华妈祖平安成人礼品牌,以“心灵契合·两岸和合”为主题的海峡论坛·妈祖文化活动周品牌,以“争当妈祖人·勤做公益事”为主题的中华妈祖志愿服务品牌,以“心存善念·行践大爱”为主题的中华妈祖大学堂国学班品牌,这些都极大丰富了妈祖信俗精神内涵,成为当代中华妈祖最鲜明的文化标识!

三、未来展望

2020年,是妈祖诞辰1060周年,是一个具有历史影响力、文化神圣感的特殊年份。要以助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妈祖信俗保护、传承、创新、发展、传播为己任,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用标准化推进保护的规范化

为了适应妈祖国际性的需要,顺应广大妈祖文化机构的要求,协会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 .COM13.18 号决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文件精神,以及《关于培育和发展团体标准的指导意见》(国质检标联〔2016〕109号)等有关规定,按照先急后缓,先易后难,粗细适宜,切实可行的原则,发布了《中华妈祖文化交流协会团体标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得到了各方面的积极响应。各地要结合实际,齐心协力做好这项工作,切实解决妈祖信俗用品材质不够圣洁、制作不够规范、传承不够准确、管理不够科学等问题,为妈祖信俗文化在世界的科学传播与可持续发展作贡献。

(二)用数字化推进传承的常态化

建成全球妈祖人共享的互联互通的智慧妈祖网络。妈祖信俗走到了信息网络时代,协会要倾力建设一个横联世界五大洲、纵贯万个妈祖文化机构、服务三亿妈祖敬仰者的全球性妈祖信俗文化传播网络。举办“两岸连线·同谒妈祖”纪念妈祖诞辰1060周年现场直播活动。湄洲祖庙、台湾鹿港天后宫等积极响应。时间选在农历三月廿三妈祖诞辰日,地点选在两岸有代表性的妈祖宫庙,直播内容选择两岸最有代表性的妈祖信俗的精华,直播的平台选择《人民日报》海外网等中央级媒体网络,预计网上收看人数将会突破1亿人次大关。

(三)用品牌化推进创新的现代化

新的一年,协会要继续发挥优势,实施妈祖信俗文化国际品牌“双五工程”。第一,要巩固提升五大传统品牌:一是天下妈祖回娘家,二是湄洲妈祖巡天下,三是海峡论坛妈祖文化活动周,四是争当妈祖人·勤做公益事——妈祖慈善志愿服务,五是世界妈祖文化论坛——中华妈祖文化交流协会平行论坛;第二,要培育打造五大新锐品牌:一是赞歌颂党恩·礼乐献妈祖——中华妈祖十音八乐大汇奏,二是颂唱妈祖·感恩父母·立志成材·报效祖国——中华妈祖平安成人礼,三是中华妈祖大学堂国学班,四是两岸连线·同谒妈祖——全媒体网络大型现场直播,五是中华妈祖奖学助学系列活动。各地妈祖文化机构要积极配合、认真实施妈祖信俗文化品牌战略,同时要立足本地,创出各自的妈祖文化品牌,有计划安排,有项目申报,有展示宣传,有公信支持,有领导主抓。

(四)用公益化推进发展的大众化

加强和完善中华妈祖文化协会信息员队伍建设。全力打造一直以公益服务为主体的传播妈祖信俗的高水平妈祖信息员义工队伍。各地要从妈祖信俗继往开来、后继有人的大视野出发,大力培养妈祖文化的网络新人,让懂技术会信息的年轻文化人进入各妈祖文化机构,进入中华妈祖文化交流协会信息员队伍。协会将继续对广大信息员进培训,使之成为拥有妈祖新闻通讯员、妈祖文化普査员、妈祖事务联络员、妈祖学堂辅导员、妈祖景区讲解员等“五大员”的重要角色,担负起信息时代妈祖文化发展的新使命。

(五)用高端化推进传播的国际化

与人民日报海外网等深度合作推动妈祖信俗全媒体矩阵上线。依托与人民日报海外网签订战略合作的契机,全面整合现有妈祖文化传媒资源,通过强强联手,优化妈祖信俗资源配置,进一步将“妈祖文化”内容进行整合深耕,打包捆绑,通过持续、优质的内容输出,形成全球妈祖文化的IP,并把妈祖文化的IP输出到以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领衔的全媒体矩阵。

中华妈祖文化交流协会,打造成政府信任、妈祖高兴、社会满意、群众拥护,能带领和垂范全体妈祖信俗文化工作者走向新时代的一流的妈祖人之家;将各妈祖文化机构,打造成始终走在弘扬妈祖信俗文化前列、善于协调和处理妈祖文化交流事务的一流的妈祖信俗文化基层组织;将全体妈袓人队伍,打造成有信念、有文化、有善行、有规矩的一流的妈祖信俗文化群体。

四、10周年活动进入联合国总部

2019年9月6日,由中华妈祖文化交流协会选送的,纪念妈祖信俗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10周年图片展在联合国总部四楼会议厅隆重举行,展出了妈祖信俗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后国家重视、全球协力、两岸同心、各界参与、成果累累和未来展望等方面的精彩内容,奉献给联合国总部、全球妈祖敬仰者以及所有关心支持妈祖文化事业发展的人们。(供稿:中华妈祖文化交流协会)

编辑:黄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