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7-31   星期四   农历闰六月初七   大暑 大暑
搜索
论坛
摘要:阿兰·邓迪斯与理查德·鲍曼都是蜚声国际的美国民俗学家,都非常重视“民俗的意义”的阐释工作,然而,他们的理论观念与研究方法截然不同。他们之间关于“民俗的社会基础”、“情境”以及“宏大理论”的学术论争全面地反映了两种民俗学思想之间的分歧,形成了目前国际民俗学界两种竞争性的研究范式。 关键词:民俗;分析;意义;描述;阐释 阿兰·邓迪斯(1934~2005)与理查德·鲍曼(1940~)都是蜚声国际的美国民俗学家,都非常重视“民俗...
查看更多
论坛
中国传统工艺美术历史悠久、品类繁多、技艺精湛、特色鲜明,它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创造力,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回眸新中国成立70年来的光辉历程,我国传统工艺美术无论形式还是内容,都在有效传承的基础上实现了全面发展,并在服务社会主义经济与文化建设方面发挥了独特作用。 特别是面对传统工艺日渐式微的现状,工艺美术振兴走在了传统文化复兴的前列,堪称厥功至伟。仅就工艺美术的行业发展史而言,70年来,新中国工艺美术完全扭转了晚清以后百余...
查看更多
要闻
编者按:光山花鼓戏是流行于信阳市一带的戏曲剧种,是光山县特有的民间艺术,2014年列入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9月17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两名花鼓戏演员给总书记现场表演了一段新编花鼓戏,赢得热烈掌声。 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图片:新华社) “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咱老百姓心里好喜欢。党中央号召来扶贫,中办来到光山县。干部群众齐努力,撸起袖子加油干。精准扶贫像绣花,贫困乡村换新颜……”黝...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核心阅读 随着我国多项非遗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遗成功,社会各方面对非遗的传承发展给予很大支持。 申遗成功并不意味着“万事大吉”,不同非遗项目的保护发展还需要解答各类问题。 2019年是粤剧、南音、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格萨(斯)尔》等25个非遗项目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0周年。截至目前,我国有40项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名录名册项目,总数位居世界第一...
查看更多
访谈
编者按:2019年9月6日至10日,由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艺术司,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济南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2019全国非遗曲艺周”在山东省济南市举办,来自全国的131个曲艺项目参加活动,共同推进曲艺类非遗保护和传承成果全民共享。 全国非遗曲艺周期间,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以下简称“国家非遗中心”)的工作人员就曲艺项目的保护实践、贯彻落实《曲艺传承发展计划》以及未来规划展望等问题,对参加本次演出活动的部分老、中、青曲艺...
查看更多
——以中国动画电影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例
论坛
摘要:随着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识不断加深,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正从“静态留存”转向“活态保护”。在这一过程中,现代视觉媒体的参与可以弥补传统保护方式的不足。本文以三部动画电影《女娲补天》《擒魔传》《画的歌》为例,探讨了口头传统类、表演艺术类以及民间美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保护中的新途径。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保护;动画电影 非物质文化遗产指“被各社区、群体,有时是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社会实践、观念...
查看更多
要闻
图1 会议现场 时值2019全国非遗曲艺周举办期间,由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艺术司,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济南市人民政府主办的非遗曲艺传承发展研讨座谈会于9月7日在山东济南召开。此次会议是在文化和旅游部印发《曲艺传承发展计划》、深入推进曲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保护传承的背景下召开的,旨在广泛听取各方对于曲艺传承发展的意见建议,深入了解保护传承工作现状,探索落实《曲艺传承发展计划》的具体措施,进一步开拓...
查看更多
——2019年戏曲百戏(昆山)盛典专家评论文章选登(三)
论坛
2019年7月至8月,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司、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的2019年戏曲百戏(昆山)盛典(以下简称百戏盛典)在江苏昆山举办。此项活动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文艺工作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推动戏曲传承发展的重要举措,旨在利用全国地方戏曲剧种普查成果,展现全国戏曲剧种的独特魅力,激发戏曲剧种活力和戏曲院团潜力。活动持续38天,2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112个剧种的35台、118个优秀剧节目在昆山轮番上演,其中大戏14台、小戏组台21台。本次活...
查看更多
相关资讯
大明湖畔,百花洲旁,宋代文学家曾巩留下了“莫问台前花远近,试看何似武陵游”的诗句,在这诗情画意的百花洲,文化和旅游部挂牌的第一家城市传统工艺工作站——济南百花洲传统工艺工作站成为“非遗+扶贫”的先行者。 让文化扶贫与消费扶贫有机结合 带走一件陇西刺绣的长衫,观看一段绘声绘色的皮影戏,欣赏各式各样的鲁绣精品……这里游人步履不停,来自全国15个省和地区的扶贫工坊特色产品在百花洲非遗扶贫就业工坊产品展示展销活动中绽...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大明湖畔,百花洲旁,宋代文学家曾巩留下了“莫问台前花远近,试看何似武陵游”的诗句,在这诗情画意的百花洲,文化和旅游部挂牌的第一家城市传统工艺工作站——济南百花洲传统工艺工作站成为“非遗+扶贫”的先行者。 让文化扶贫与消费扶贫有机结合 带走一件陇西刺绣的长衫,观看一段绘声绘色的皮影戏,欣赏各式各样的鲁绣精品……这里游人步履不停,来自全国15个省和地区的扶贫工坊特色产品在百花洲非遗扶贫就业工坊产品展示展销活动中绽...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