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8-03 星期日 农历闰六月初十 大暑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服务平台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4372)
机构
(2)
政策
(119)
资讯
(2410)
清单
(149)
资源
(140)
学术
(1406)
百科
(0)
其他
(146)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京剧表演艺术家叶少兰专访:京剧是一门“讲究”的艺术(上)
2019.05.10
访谈
叶少兰简介:1943年出生,祖籍安徽太湖。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一级演员。出身于梨园世家,历任中国戏曲学院研究生导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美国富布赖特国际学者、班宁顿学院戏剧系名誉教授、北京军区政治部战友京剧团导演、编导室主任、艺术指导。第九、十届全国政协常委,第八、十一、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政协京昆室副主任。荣获首届梅花奖、中国金唱片奖等。代表作品有《群英会》《罗成》《周仁献嫂》《吕布与貂蝉》《白蛇传》《柳荫记》《西厢记...
查看更多
让非遗更全面融入当代生活
2019.05.09
要闻
观众参观论坛现场的非遗展览 4月29日,“吉服嘉礼 祥乐天工——宫囍·龙凤呈祥”非遗传承与发展论坛在故宫紫禁书院举行。专家学者与非遗传承人齐聚一堂,对话古今,追溯历史文化,探索灿烂文明,展示一脉相承的非遗技艺。 据悉,2018年11月,“修身 齐家 平安天下——故宫博物院主题性综合文化创意项目研发模式发布会”在故宫博物院建福宫花园敬胜斋举行,宣布“故宫中国节”“宫囍·龙凤呈祥”“金榜题名”3个主题性综合文创项目正...
查看更多
书讯:《工艺当随时代:传统工艺振兴案例研究》
2019.05.09
论坛
2019年4月,陈岸瑛编著的《工艺当随时代:传统工艺振兴案例研究》一书由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出版。该书受“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项资金”支持,是“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传统工艺振兴案例汇编丛书”中最先出版的一部。 《工艺当随时代——传统工艺振兴案例研究》,陈岸瑛编著,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9年4月/封面作品为田静“承瑜”系列建水紫陶茶具套装 《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是在新的时代形势下、为适应新的时代...
查看更多
书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社会力量研究》
2019.05.09
论坛
内容简介 本书是作者在武汉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所获成果的总结、凝练和升华。 全书从文化与科技融合角度,分别从理论阐释、机制建构和平台设计三个方面,提出构建以政府主导、融合创新、需求导向和社会保护为内容的机制体系及其实现路径。 通过对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机制的系统研究,初步形成了系统化的理论知识和举措建议,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提供了较为可行的实施建议。 目录 绪论 非...
查看更多
第十二届河北省民俗文化节新闻发布会召开
2019.05.08
地方新闻
5月7日,省政府新闻办召开了“第十二届河北省民俗文化节”新闻发布会,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赵学锋对本届民俗文化节的主题、活动形式和内容进行发布。省文化和旅游厅非遗处调研员孙晓华、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书记杜云生参加。发布会由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处处长田德锋主持。 赵学锋副厅长介绍,为进一步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展示河北非遗保护工作的生动实践,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关注和保护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浓厚氛围,迎接庆祝2019年“文...
查看更多
我国传统节日文化的生产性保护路径研究
2019.05.07
论坛
摘要:本研究从民俗文化的视域出发,基于节日整体依存的载体(文化生态)、节日内容的表现客体(节日习俗)、节日活动的行为主体(民俗大众)和节日运作的组织介体(各社会机构)四个维度构建了节日民俗系统,深入分析了我国传统节日生存困境的根源。同时基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产性保护”视角,构建了传统节日文化的传承与保护系统,分别从节日传承与保护的识别系统与实体系统出发,根据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具体提出了传统节日文化的保护路径策略...
查看更多
为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保驾护航——近年来文化和旅游领域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综述
2019.05.05
专题报道
今年4月26日是第19个世界知识产权日。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知识产权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做好文化和旅游领域知识产权保护工作,4月20日至26日全国知识产权宣传周期间,文化和旅游部政策法规司组织开展了一系列知识产权宣传推广工作,包括组织部系统公共文化单位如国家图书馆、国家博物馆等开展知识产权保护宣传活动、邀请资深律师为部十大直属院团作国有文艺院团知识产权法律风险防范专题讲座等,进一步强化了知识产权在文化建设和旅游发展工作中的重要性,增强了广大文化...
查看更多
传承技艺,留住乡音
2019.04.30
专题报道
4月底,福建省莆田学院音乐学院讲师黄璟和学生们忙活了起来,今年“五一”期间,他们要参加莆田市文化和旅游局主办的“民俗莆阳”文化艺术节,在传统曲艺展演环节,向市民和游客展示一门莆田本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梆鼓咚。 梆鼓咚,又称“盲技”“咚鼓”“俚歌”,这项源于宋代南戏的独特曲艺形式,2017年被列入福建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然而,这门民间曲艺的传承却是后继乏人,成为福建省八大濒危曲种之一。莆田学院看到了本地非遗传承面临的困难,决定将这些非...
查看更多
同饮一江水,携手非遗路——青海果洛传统工艺工作站
2019.04.30
专题报道
文化和旅游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发布的《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中指出“鼓励拥有较强设计能力的企业、高校和相关单位到传统工艺项目集中地设立工作站,帮助当地传统工艺企业和从业者解决工艺难题,提高产品品质,培育品牌,拓展市场。” 为提高传统工艺产品的设计、制作水平和整体品质,自2016年3月起,文化和旅游部支持拥有较强设计能力的企业、高校、机构,先后设立了15个传统工艺工作站,2018年各地的工作站都取得了不凡的成绩。研培君将在近期推出系列...
查看更多
民族记忆构建的民间文学方式
2019.04.29
论坛
摘要:民间文学是一国之民共同享用的口头文学。当代民间文学既以口头表演形式生成,也以书面文本形式生成,且通过口头、书面、影视、网络等多种途径传播,它们是民族记忆的重要载体。节日和仪式为民间文学提供了制度化的表演窗口。当代民间文学通过仪式关联和文本关联两种途径延续民族记忆。大量涌现的民间文学作品以“集体文本”的形式构成记忆媒介,在互动循环中维系国家的、民族的共同历史感和价值观,构建中华民族文化同一性。中国当代民间文学既构建国家政治认同,也构建民族身份认同...
查看更多
1
183
184
185
186
187
438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