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8-14   星期四   农历闰六月廿一   
搜索
论坛
  摘要:保护和振兴传统手工艺,很复杂也很简单。传统手工艺由传统与手、工、艺组合构成。材料、工艺和形态是从传统手工艺的本体概念提出的三个关键词。手工艺的知识是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过去手工艺的传承主要是通过师徒、父子、邻里、作坊在“日常”传承,这套体系是完整的。当代在构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的背景下,如果恢复与重建中国人自己的健康、典雅、讲究的生活方式这一设想能够成为现实,则传统手工艺的保护与振兴将不是问题。  作者简介:徐艺乙(1956- ),男...
查看更多
论坛
    2016年11月,“二十四节气——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自此,二十四节气的保护和传承就成为全国上下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近日,党中央批准、国务院批复,自今年起,将每年农历秋分设立为“中国农民丰收节”,彰显了节气的当代价值。具体而言,二十四节气的当代价值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具有时间标记和时季转换的提示意义。二十四节气首先是一种计时方式,是中国人将一回归年划为24份并分别给...
查看更多
论坛
摘要:见人见物见生活,这才是传统村落保护和乡村振兴应有的面貌。在贵州、云南、广西三省的交界,一个被誉为“最后的布依家园”的小山村——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册亨县板万村,坐落于崇山峻岭之中。两年前,建筑师吕品晶带着他的团队来到这里。从打通乡村道路到排水系统的重建规划,从扶正传统吊脚楼到村落整体风貌的统一协调,从村中心小学改建到布依非遗传习所的设立……吕品晶以俯身大地的姿态进行着他的乡村振兴实践。他说:“面对失落的村庄,我们需要做的远远不止盖房子这么简单...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贾文熙在炉盖残断处进行焊接贾文熙对商代三羊罍进行保护处理    我国文物修复事业跨越新旧两个社会。在旧社会,文物修复师是民间艺匠,他们为了养家糊口,专为古玩商修复古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文物修复师的地位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高,他们走向文博岗位,为国家修复国宝,带徒传艺,将他们精湛技艺传给新中国第二代的文物修复者。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这批师徒新老两代人开创了我国文物修复事业。    目前,第一代文物修复者已作古;第二代仍有部分健在,安度晚年;第三代也将...
查看更多
曲阳石韵
2018.08.06
专题报道
    曲阳艺术宫陈列的砗磲佛像河北保定市曲阳县是我国著名的石雕之乡。曲阳雕刻艺术迄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人民英雄纪念碑、人民大会堂、毛主席纪念堂的建造,赵州桥的重修等重大工程,都有曲阳石雕艺人的参与。此外,人民大会堂河北厅中的历史名人浮雕,也是由他们完成的。正是得益于这种精湛的雕刻技术,1995年曲阳被国务院正式命名为“中国雕刻之乡”。然而,近年来曲阳雕刻艺术受到来外部与内部各方面的压力,发展面临种种困境。如何重整雕刻产业,振兴曲阳雕刻文化,可以说是曲...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柏群在工作中    “燕京八绝”包括景泰蓝、玉雕、牙雕、雕漆、金漆镶嵌、花丝镶嵌、宫毯、京绣八大工艺门类,曾在明清时期盛极一时,开创了中华传统工艺的高峰。但在历史的递嬗演变中,以“皇家工艺”为代表的“燕京八绝”曾一度遭遇手艺失传的危险境况。    从2008年开始,在社会各方合力推动下初步成型的北京燕京八绝文化平台,致力于恢复传统手工艺,取得了积极成效。“燕京八绝”工艺品曾在2014年北京APEC峰会、2017年中美两国领导人会晤等重要的国际交往活动中,作...
查看更多
人物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说与做。我们的责任是:缩短愿景与使命、理想与现实、思考与行动、说与做的距离。事业无止境,探索无止境。”这是浙江非遗工作者王淼的作品《风生水起》卷首的一段话。    文如其人。作为浙江非遗保护工作的见证者和实践者,浙江省文化厅非遗处调研员王淼用坚韧不拔、辛勤耕耘,诠释着一名非遗工作者和中国共产党党员的担当与作为。“把事业干得精彩,就是对党最大的忠诚。”王淼说。    1989年,由于颈椎受伤,王淼患上了室管膜瘤,手术后遗症让他手抬不过...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近年来,随着非遗保护工作的持续推进,全社会传承发展优秀传统文化的氛围正在形成。越来越多的非遗项目进入人们视野,由此衍生的非遗品牌层出不穷,相继打造出一张张亮丽的文化名片。7月27日,由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支持,广东省文化厅主办,广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承办,广州文木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执行的2018非遗品牌大会在广州举办。百余个非遗项目和品牌的相关单位代表齐聚广州,聚焦非遗品牌建设和相关生态系统构建问题,共同探索我国非遗传...
查看更多
论坛
9年前,工艺美术行业里也做过一次类似的 全国性调查,对比可以看出,近10年过去,行业整 体现象变化并不大。过去存在的问题,今天依然 如此。调查要反映传统工艺的热点问题、核心问 题,比如关于原料、工艺以及正确的传承途径 等,以便找到手艺人的发展方向。而振兴传统工 艺的根本目的,是解决中国人生活方式消亡的问 题。传统工艺是弘扬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是传 统生活方式的物质基础,如果不是日常生活所 需,如果不与日常生活消费相匹配,就很难走入 大众。在这个时代,中国人...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目连救母》剧照图《卢俊义》剧照图《钦差大臣》剧照图泉州提线木偶戏,古称“悬丝傀儡戏”,又名“傀儡戏”“嘉礼戏”。源于秦汉,发展至唐宋时期开始渐渐走进泉州老百姓的生活,是我国不间断传承史最长、文化积淀、艺术积累最为丰厚的木偶戏种。它有一整套精巧成熟的操线功夫 “传统基本线规”和精美绝伦的偶头雕刻、偶像造型艺术与制作工艺。指尖上的舞蹈《赵氏孤儿》剧照图  木偶身上的排线粗略估计也在二十根以上众所周知,凡是提线木偶想动起来,身上的线不能少。常见的也就四五根,而...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