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15   星期四   农历四月十八   立夏 立夏
搜索
要闻
“非遗半月报”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微信公众号在2018年推出的资讯类新专题。在这里,您可以通过1分钟阅读,快速了解半月来国内外有关非遗保护的重要新闻事件。最新非遗动态,我们为您梳理。 第35期:2019年5月13日—5月26日 本期信息一览: ▲ 2019年非遗传播高级研修班在京举办 ▲ 2019年度第二期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培训班在重庆举办 ▲“中国史诗传统”展...
查看更多
要闻
为进一步提高全省人民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意识,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关注和保护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浓厚氛围,为人民美好生活增色添彩,2019年5月18日上午,第十二届河北省民俗文化节在河北博物院拉开帷幕。开幕式由省文物局局长张立方主持。文化和旅游部非遗司副司长张玉红,文化和旅游部恭王府博物馆副馆长陈晓文,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史建伟,省文化和旅游厅厅长张妹芝等出席了开幕仪式并参观展览,观看演出。开幕之前,由常山战鼓、井...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今年的艺术北京博览会(以下简称“艺术北京”)首次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作为设计专区的特别项目。非遗正以全新的面貌重返时尚现场。 博览会上,论坛区一场题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当代设计的新对话:传统与新生”论坛,让非遗再次成为媒体关注的热点。 “传承是首要的任务。”中国民间艺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生导师苑利在论坛上表示,“学习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很重要的方面,但是目前来看,新生代传承人的传统底子、传统手艺都...
查看更多
要闻
观众参观论坛现场的非遗展览 4月29日,“吉服嘉礼 祥乐天工——宫囍·龙凤呈祥”非遗传承与发展论坛在故宫紫禁书院举行。专家学者与非遗传承人齐聚一堂,对话古今,追溯历史文化,探索灿烂文明,展示一脉相承的非遗技艺。 据悉,2018年11月,“修身 齐家 平安天下——故宫博物院主题性综合文化创意项目研发模式发布会”在故宫博物院建福宫花园敬胜斋举行,宣布“故宫中国节”“宫囍·龙凤呈祥”“金榜题名”3个主题性综合文创项目正...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今年“五一”重新调整为小长假的消息一出,相信不少人已经把制定出游计划提上了日程。假期去哪玩?玩什么?随着旅游成为大众幸福生活的必需品,人们出游显然已经不再满足于看山看水,而要感受目的地不同形式的文化与风俗,体验当地居民不一样的生活方式。 近年来,随着非遗保护传承意识不断深入人心,旅游市场也自发地关注到“非遗+旅游”的市场潜力,包含非遗元素的旅游产品和线路不断涌现。在文旅融合、全域旅游和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背景之下,“非遗+旅游”迎来...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1月28日至3月8日,山东组织开展第四个非物质文化遗产月活动,全省各地将举办685项非遗展演展示活动,其中87.5%的活动与非遗助力脱贫、推动乡村振兴有关。图为春节期间,济南市文化馆举办的非遗展览展演活动现场。新年伊始,山东多个地市陆续召开两会,总结过去一年的工作,擘画新一年的发展蓝图。记者近期采访梳理发现,今年山东各地市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文化部分的篇幅与往年相比有所增加,关注本土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整理及传承、发展成为共性。以重点项目推进保护利用淄博市第十...
查看更多
论坛
提要: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建构展示空间,可以促进非遗的传承与弘扬。近年来,作为以展示为主要功能的一类非遗保护利用设施,非遗专题博物馆的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并且逐步形成了以“非遗馆”命名这类非遗专题展示空间的共识。本文将从非遗馆的建设背景与主要形态、定位与发展方向、建设中的关键问题、策展中的创新趋势等方面,对我国非遗馆建设情况进行阶段性总结和展望。一、非遗馆的建设背景与主要形态从2011年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到各省相继出台的《非遗保护条例...
查看更多
论坛
  非遗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在人类文化发展史上也是极其华丽的乐章。文章阐述了非遗的内涵,指出了现阶段非遗传承传播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如,传承人青黄不接,产业化运作不足,传播手段比较单一滞后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要传承,必须能够被共同体成员接受,能够引起情感上的共鸣;有了文化认同,才会自觉参与其中。  新媒体 非遗传承传播 问题与展望  6月9日是我国第13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为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近年来,各级政府以及有关部门在非物质文化遗产...
查看更多
调研
绵竹年画又称绵竹木版年画,以产于竹纸之乡的四川省绵竹市而得名,是具有中华民族悠久历史的传统民间艺术形式,也是巴蜀人们日常文化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天津杨柳青年画、山东潍坊杨家埠木版年画、苏州桃花坞木版年画齐名,为中国四大年画之一,素有“四川三宝”、“绵竹三绝”之美誉。它起源于北宋,兴于明代,清嘉庆年间最为兴盛,民国时期开始走下坡路,逐渐没落。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恢复生产,文革时期又逐渐停产。80 年代,在国家政策鼓励下恢复生产,国家拨款在绵竹筹建了“作品...
查看更多
论坛
   前不久参加第五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感触颇深。这届博览会以可视、可听、可触、可感的情境化方式打造出了东方美学空间,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有着浓浓的人间烟火味。    本次博览会,在展览形式上有几个亮点:一是设置了专题化、体验式文化空间。位于济南的主会场展览打破了以往按照省份进行划分的常规,围绕与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传统工艺项目,设计了织绣印染、陶冶烧造、编织扎制、制茶酿造、印刷刻绘...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