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5-12 星期一 农历四月十五 立夏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服务平台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10067)
机构
(1)
政策
(137)
资讯
(7275)
清单
(93)
资源
(1096)
学术
(1187)
百科
(1)
其他
(277)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胡和平:向着建设文化强国宏伟目标稳步前进
2021.03.09
访谈
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文化和旅游部党组书记、部长胡和平接受《中国旅游报》记者专访,围绕“十四五”时期推动文化和旅游改革发展,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主题文艺创作,推动红色旅游发展、促进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发展乡村旅游,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加强考古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推动旅游业恢复发展,加强市场监管、推进信用体系建设,深化国有文艺院团改革等作讲述和介绍。胡和平表示,文化和旅游部将紧紧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立足新...
查看更多
文旅融合视域下非物质文化遗产馆的展示与运营策略探析——以中国泥人博物馆为例
2021.03.09
论坛
摘要 在国家全面复兴传统文化的时代背景下,文旅融合为
非遗
保护工作和旅游行业创造了时代机遇。非物质文化遗产馆是
非遗
保护与传播工作的重要阵地,也是文旅融合下游客旅游的重要目的地之一。如何发挥
非遗
馆的作用关系到游客的文化休闲质量,也关系到
非遗
保护与
非遗
致用生活的成效。本文以中国泥人博物馆为例,通过多种研究方法分析场馆现状,并以三个维度剖析现状缘由,最后从游客参观和内容传播方式、展示理念和语境建构两个层面进行了探索性地思考。以期通过研究探寻文旅...
查看更多
程瑶:活态遗产的过程性保护——以代表作名录中饮食类
非遗
项目的保护措施为例
2021.03.01
论坛
摘要: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传统在当代的延续,因社区、群体和个人的共同实践而具有其活态性。这种活态性决定了
非遗
保护必须具备过程性的特点。基于此,2003年通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实现了范式转换,其中对“保护”(safeguarding)的定义即是一个包含九个环节的工作框架。为了理解这一框架下的
非遗
保护工作,文章选取代表作名录中饮食制备类的
非遗
项目的申报书,通过分析其中列举的保护措施,说明以“社区参与”为原则的过程性保护对于活态遗产...
查看更多
琴学:一个国学的触点
2021.02.25
论坛
【摘要】琴学复兴的聚集性行为,特别是裹挟于国学复兴背景下的聚集性行为,一定包含了人们对意义世界的追求,任何持续性的社会行动背后一定有一种强大且意义完备的话语系统作支撑。如果说古代琴学传承是因为具有一个支撑其传播的社会阶层“文人”群体的话,那么,当代也出现了一个足以支撑其传播的社会阶层“中产阶层”,他们需要一种与阶序的品行和趣味相匹配的表达载体。琴徽构成一组抗拒喧嚣的触点,一种对“现代”同质化的否定性力量。琴乐因处边缘而未受污染,是器乐中唯一未经西方与...
查看更多
创造与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属性
2021.02.08
论坛
【摘要】非物质文化遗产通常被简称为
非遗
,具有文化属性。但
非遗
作为一种政府工作对象,由于出现的时间短,学术界对于
非遗
的认知和研究存在较多的歧议和争论,这就使它作为文化属性的本质没有得到全面、深刻和广泛的讨论。在此,从
非遗
这一类独特的文化形态之文化属性的创造和传承角度切入,以人这一主体为核心进行讨论,主要包括代表性传承人、一般性传承人、受众以及传承过程、时间维度、项目的制成品或最终呈现方式,可以使我们更全面、更科学、更逻辑地认知
非遗
的文化属性表象和本质...
查看更多
黄龙光: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公共民俗学实践路径
2021.02.08
论坛
【摘要】当前随着全球化快速发展,城市化进一步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曾经相对固定于某一个地方或民族的状况一去不复返。经“遗产化”后非物质文化遗产越来越源于地方而超越地方,一跃成为一种流动的公共文化资源,不仅作为文化地方主义的源泉,更以民族国家文化遗产的身份,促进世界多元共生文化生态的建构。公共民俗学长期致力于社区传统民俗文化公共实践,坚守民间立场,在对文化遗产的记录、教育、评估、展演与开发等一系列环节中,具有一套实用技术与丰富经验,并以其公开的自反性批评...
查看更多
苑利:“我的
非遗
研究来自田野”
2021.02.03
论坛
编者按:近年来,学术界、教育界频频爆出抄袭、剽窃、伪造以及侵占他人学术成果等诸多学术不端行为,在社会上产生了非常恶劣的影响,这与“实践”的缺位不无关系。在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学的相关研究起步较晚,在目前的学术环境下,抵制学术腐败、建立求真务实的学术之风对于这一学科的建立和发展极为必要和重要。 加强田野调查工作,是倡导求真务实的必由之路。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苑利从学生时代起,就把大部分时间花在田野上。近...
查看更多
营造良好文化生态 满足美好生活需要
2021.01.25
——2021年元旦民族文化景观一瞥
论坛
青海果洛州的《格萨尔》马背藏戏演出。 仁增卓玛供图 2021年元旦,各地在切实做好疫情常态化防控的前提下,迎来了新年丰富的文化市场。元旦前后,除了电影票房、假期旅游的有序复苏,惹人眼球的还有一系列民族文化景观。青海本土电影《格萨尔藏戏》在文艺片爱好者的口耳相传中又火了一把,它在刚结束的第五届金童象儿童电影周中斩获佳奖;来自阿拉善地区的马鬃绕线蒙古唐卡在网络平台上成为众多“国风少年”追逐的爆款,一幅幅精美的唐卡展示着中华优秀...
查看更多
书讯 | 《非物质文化遗产科学保护论》 李荣启 著
2021.01.25
论坛
《非物质文化遗产科学保护论》李荣启 著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部系统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科学保护的学术著作。全书内容分为三编,第一编是从基础理论层面和宏观的视角,探究和阐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与内涵、性质与价值、保护意义与科学保护、保护理念与原则、传承机制建设与法律保护等重要理论问题,并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做了具体分析。第二编系统深入地探索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四种保护方式,即抢救性保护、整体性保护...
查看更多
奋力书写内蒙古文化和旅游高水平融合、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2021.01.14
论坛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是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关键时刻召开的重要会议,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纲领性文件和行动指南,为内蒙古文化和旅游高水平融合、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根本方向,提供了重要遵循。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也是奋进“十四五”、逐梦新征程的开局之年,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
查看更多
1
30
31
32
33
34
119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