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23   星期五   农历四月廿六   
搜索
论坛
在“2019全国非遗曲艺周”活动期间,文化和旅游部非遗司、艺术司联合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济南市人民政府组织召开了非遗曲艺传承发展研讨座谈会。来自全国各地的非遗保护管理者、工作者、传承人代表汇聚一堂,就《曲艺传承发展计划》的贯彻执行恳切建言。 【非遗管理者、工作者谈】 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巡视员李荣钢: 在政府、传承群体和社会力量的共同努力下,山西曲艺人守阵地、强建设,多措并举开展曲艺传承保护。如山西省曲艺团每年演...
查看更多
访谈
编者按:2019年9月6日至10日,由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艺术司,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济南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2019全国非遗曲艺周”在山东省济南市举办,来自全国的131个曲艺项目参加活动,共同推进曲艺类非遗保护和传承成果全民共享。 全国非遗曲艺周期间,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以下简称“国家非遗中心”)的工作人员就曲艺项目的保护实践、贯彻落实《曲艺传承发展计划》以及未来规划展望等问题,对参加本次演出活动的部分老、中、青曲艺...
查看更多
——以中国动画电影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例
论坛
摘要:随着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识不断加深,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正从“静态留存”转向“活态保护”。在这一过程中,现代视觉媒体的参与可以弥补传统保护方式的不足。本文以三部动画电影《女娲补天》《擒魔传》《画的歌》为例,探讨了口头传统类、表演艺术类以及民间美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保护中的新途径。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保护;动画电影 非物质文化遗产指“被各社区、群体,有时是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社会实践、观念...
查看更多
论坛
刘魁立:民间文艺理论家、民俗学家,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中国民俗学会荣誉会长,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顾问。 我们国家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源远流长,内容丰富。近些年来,我国的非遗保护工作取得很好的成绩,非遗的概念也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熟悉、所重视。 没有哪一个时代、哪一个民族像我们今天这样,对非遗如此关切 有这样一个故事:前些年,美国发射“旅行者号”送往外太空,同时灌制了一张名为《地球之音》的纯铜镀金激光唱片,载着人类的...
查看更多
论坛
戴爱莲根据民间素材编创的《哑巴背疯》李超供图 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指出,中华文明延续着我们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也需要与时俱进、推陈出新。这为传统民族民间舞蹈在当代的“守成”与“发展”提出了方向上的指引。推进传统民族民间舞蹈在当代的继承与发展,不仅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复兴的途径,更是反哺当代文化精神的必经之路。 传统民族民间舞蹈在当代大抵有3种存在形态。一是仍然存在于田...
查看更多
论坛
天津中华剧院里,陕北说书与苏州弹词混搭表演新创节目《看今朝》。卢旭摄 光明图片/视觉中国 吴文科 郭红松绘 常祥霖 郭红松绘 刘兰芳 郭红松绘 连丽如 郭红松绘 江西横峰,曲艺小演员在表演群口快板《铿锵竹板说幸福》。刘占昆摄 光明图片/视觉中国 本期嘉宾 中国...
查看更多
论坛
一、非遗数字化保护所面临的问题 非遗数字化保护就是利用数字化技术来保护非遗、确保非遗生命力的一种实践。 数字化技术是一种信息处理技术,即将许多复杂多变的信息转变为可以度量的数字、数据,再以这些数字、数据建立起适当的数字化模型,把它们转变为一系列可以进入计算机的二进制代码的技术。数字化技术是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智能技术和信息传播技术的基础。 数字化技术的出现和大量运用,大大改变了人们传统的生产、生活和娱乐方式...
查看更多
论坛
9月6日至10日,由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等主办的2019全国非遗曲艺周,将在山东济南举办。济南市文化和旅游局主要负责人表示,济南将把2019全国非遗曲艺周与当地推动文旅融合发展紧密结合,在展示曲艺发展成果的同时,推出泉城曲艺旅游线路,让民众、游客再次感受“曲山艺海”的胜景。 因为曲艺项目众多、名家辈出,且群众基础深厚,济南素有“曲山艺海”的美誉。尤其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这一阶段,由于胶济铁路通车、城市开埠等原因,济南迅速成为华...
查看更多
论坛
引言:“章丘铁锅事件”呼唤地理标志保护 2018年,“章丘铁锅事件”成为整个非遗界[1] 最热门的话题。山东省济南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章丘铁锅锻打技艺在2018年初《舌尖上的中国》第三季播出,一夜爆红,迅速出现“洛阳纸贵”“一锅难求”的现象,然而,经短短四个月,市场上就“假锅横行”,乃至迅速滑落至“无人问锅”的境况。[2] 山东省章丘有关行政部门虽然加强了对企业经营主体资格、质量检测等方面的管理,[3] 但是,手工锻打工艺与机器...
查看更多
论坛
摘要:《阿诗玛》形成于撒尼人的歌唱和叙事生活中,成为撒尼人讲唱传统的核心。保护《阿诗玛》不只是保护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阿诗玛》,而是保护撒尼人生活传统中的《阿诗玛》,保护以《阿诗玛》为中心的撒尼人的活态的口头传统,保护与《阿诗玛》有关的整体性的文化生态,在此基础上探索并构建撒尼人生活传统综合实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路径,进而推进新时代撒尼人《阿诗玛》生活传承的多样化面相。 关键词:《阿诗玛》;项目保护;讲唱传统;生活实践;文化记忆...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