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5-04 星期日 农历四月初七 谷雨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10067)
机构
(1)
政策
(137)
资讯
(7275)
清单
(93)
资源
(1096)
学术
(1187)
百科
(1)
其他
(277)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年华易老,技·忆永存——中国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项目传承人记...
2023.06.26
要闻
6月25日,“年华易老,技·忆永存——中国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项目传承人记录成果特展”在湖南图书馆正式开展。该展览由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指导,国家图书馆主办、湖南图书馆及全国219余家各级各类图书馆进行联展联映。 2023年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下称“《公约》”)通过20周年。我国于2004年加入《公约》,是最早的缔约国之一。特展紧密围绕这一纪念事件展开...
查看更多
巧手创造“锦绣”新生活——贵州特色苗绣产业发展观察
2023.06.26
专题报道
配色大胆活泼、图案栩栩如生的苗绣据传诞生于苗族迁徙途中,千百年来,苗族群众用针当笔、用线为墨,将自然万物、民族历史绣在服饰上,苗绣也因此被称为“穿在身上的‘活化石’”。 皱绣、破线绣、打籽绣……在贵州,有20多种苗绣绣法。千百年来,苗族群众用一双双巧手致敬前辈,用色彩斑斓的丝线勾勒着民族的生生不息。2006年,苗绣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在苗族聚居的贵州,近年来将这一文化瑰宝作为产业大力推动发...
查看更多
庆端午 2023年“乐享河北
非遗
会客厅”
非遗
展演展示活动举行
2023.06.26
地方新闻
为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端午节期间,由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河北省群众艺术馆(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等承办的2023年“乐享河北
非遗
会客厅”系列活动——“浓情端午话康养”
非遗
展演展示活动,分别在河北博物院、河北省群众艺术馆(省
非遗
保护中心)举办。 现场活动主要包括传统武术专场展演、太极拳健身示范教学、
非遗
康养知识讲座、中医问诊体验、
非遗
项目展示展销、端午趣味常识宣传等丰富多彩的内容。 鹰爪翻子拳--棍...
查看更多
百城百艺
非遗
名录——湘昆
2023.06.26
专题报道
昆曲因发源于江苏昆山而得名,是世界上三大古老剧种之一,至今已有六百余年历史,被誉为“百戏之祖”。明代中期以后,昆曲开始在湖南郴州一带流行,被称为湘昆。 明朝万历三年(1575年)冬,郴州知州胡汉邀上几个幕僚,到城西的万华岩溶洞踏雪饮酒。他们在洞中布席而坐,喝着小酒,听着昆曲,吟诗作赋,尽兴而返。胡知州回城后似乎意犹未尽,又写了篇《万华岩记》,无意之中留下了郴州历史上关于昆曲的最早记载。 湘昆在音乐上形成了纯细婉转、流丽悠远,被...
查看更多
网上
非遗
传承就是这么“火”
2023.06.26
看非遗视频,赏非遗技艺,购非遗产品
专题报道
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榕江县的绣娘通过线上平台销售
非遗
刺绣产品(摄影:张凯/人民图片)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的瑰宝,是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今,
非遗
项目不仅在线下活动“圈粉”,还常常在各大社交平台刷屏,甚至火出国门。看
非遗
传承人的直播表演、在电商平台购买喜爱的
非遗
文创、在线参观
非遗
数字博物馆……透过互联网,越来越多人了解
非遗
、爱上
非遗
。 带动了线上销售 “咱河南的
非遗
项目好看、好...
查看更多
大型活动拉动
非遗
传播活力增长——5月
非遗
传播数据解读
2023.06.26
专题报道
“文旅中国·百城百艺”
非遗
传播活力展示平台,依托中国文化传媒集团自主知识产权系统“中传云”,实现对1557个国家级
非遗
项目、3610个国家级
非遗
子项目、3603名国家级
非遗
传承人、876家
非遗
老字号
非遗
传播大数据信息的实时监测,按照政策保障、队伍情况、
非遗
活力、媒体关注、舆情反馈5个指标维度,综合计算出2023年5月
非遗
传播活力值共计34202,其中国家级
非遗
项目各省级行政区
非遗
活力值为10716,国家级
非遗
各地级行政区
非遗
活力值为14165,国家级...
查看更多
屈原魂 端午韵 文化绵延越千年——湖南汨罗传承端午民俗的探索与实践
2023.06.26
专题报道
在贵州施秉县举行的独木龙舟节上,独木龙舟进行水上巡游(新华社发) 在重庆永川区板桥镇板桥老街,村民和游客一起包粽子(新华社发) 在山东无棣县古城风景区,小朋友展示选购的香囊(新华社发) 在浙江嘉兴子城遗址公园广场进行的舞龙表演(新华社发) 编者按 刚刚过去的端午节,赛龙舟、包粽子、做香囊、插艾草……人们以丰富的民俗文化活动共度...
查看更多
端午寻根 文脉绵长
2023.06.26
专题报道
端午节,是我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历经千年传承至今。作为首个入选世界
非遗
的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蕴含着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在棹影斡波、鼓声劈浪中举行龙舟赛,品尝软糯可口的香粽,门上挂艾草和菖蒲……端午节生动印证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已成为弘扬民族精神、激发爱国情感的重要载体。 回望五千年中华文明,展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习近平总书记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
查看更多
节庆丨百舸竞争流,端午祝安康(含专题片)
2023.06.26
专题报道
视频:
非遗
里的江南——《江南小村,龙行千年》 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节日——端午节。两千多年来,端午节逐渐成为集全民健身、防疫祛病、避瘟驱毒、祈求健康为主题的综合性节日,主要有祭祀屈原、纪念伍子胥、插艾蒿、挂菖蒲、喝雄黄酒、吃粽子、龙舟竞渡、除五毒、佩香囊等诸多习俗。在这其中,最具代表性,也是最富刺激性、最为壮观的,当属龙舟竞渡习俗。 千年间,青浦赛龙舟点睛的古老仪式世...
查看更多
节庆丨 “屈原故里端午习俗”十大特色
2023.06.25
专题报道
五月五,过端午。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这个源自先秦夏至节辟邪祛毒的节令习俗,经不断流变演化,衍生出防疫、祭祀、游艺、保健等丰富多彩的节庆活动。 2006年5月20日,屈原故里湖北宜昌及秭归申报的“端午节(屈原故里端午习俗)”由国务院批准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2009年9月,湖北宜昌、黄石和湖南汨罗、江苏苏州三省四地共同申报的“端午节”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成为中国...
查看更多
1
128
129
130
131
132
728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