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8-11 星期一 农历闰六月十八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服务平台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10191)
机构
(1)
政策
(138)
资讯
(7385)
清单
(94)
资源
(1101)
学术
(1194)
百科
(1)
其他
(277)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
非遗
传承 健康生活”—— 江苏省2020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非遗
宣传展示活动回...
2020.06.25
地方新闻
2020年6月13日是我国的第15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为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
非遗
”)保护意识,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营造
非遗
保护良好社会氛围,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在做好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工作基础上,以网络平台开展为主,重点围绕传统体育、传统医药和餐饮类
非遗
项目,组织各地根据不同的地域特色、文化风格和资源特点,以当地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
非遗
宣传展示活动,普及
非遗
知识和健康生活理念。据统计,“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期...
查看更多
广西端午习俗
2020.06.25
地方新闻
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又称重午、端五、蒲节,时在农历五月初五。端有“初”的意思,故称初五为端五。广西民间又有“龙舟节”“粽粑节”“苦瓜节”“蒲节”“药王节”“除毒节”等俗称,主要活动有划龙舟、吃凉粽、挂艾叶菖蒲、采草药、除毒驱邪等。其实,除了开展酣畅的赛龙舟,制作软糯的端午灰水粽,我们壮乡还有其他有趣的端午习俗,小编这就带大家去解锁中越边境的端午药市,还有俩个憨态可掬的端午“小萌娃”香囊。 中越边境——靖西壮族端午药市 壮...
查看更多
“
非遗
讲座月” | 学传统手工 过健康端午(上)
2020.06.24
专题报道
嗨,大家好!明天就是我们的传统节日——端午佳节了,首先预祝大家端午安康!2020年“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讲座月”的端午节特别活动《学传统手工 过健康端午》也趁时而来,希望给您来点不一样的夏日体验~ 端午节自古以来便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在这一天,杜甫曾身着御赐的宫衣写下“意内称长短,终身荷圣情”,感恩皇帝对他的信任。陆游在这天吃了有两只尖角的粽子,并在高冠上插上了艾叶,在太阳西下的时候,念道“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可见,在古时,每逢农历五月...
查看更多
2020年“
非遗
讲座月专题活动”《百草园里识百草》 | “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
2020.06.23
专题报道
“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诗经•王风•采葛》 “五月五,是端午,插艾蒿,挂菖蒲……”端午节是中国最古老、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至少已有2500年的历史了。2009年,“端午节”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可能很多人不知道,端午节在缘起之初,是被古人当作“全民健康节”“卫生防疫日”来度过的。端午节期间,人们通过插艾蒿、挂菖蒲、喝雄黄酒、除五毒等多种方式来主动防止疫情,驱毒辟邪、祈福纳吉,后逐渐演变成至...
查看更多
260米格萨尔史诗藏绣长卷在青海省贵南县开工
2020.06.22
地方新闻
6月18日,“青绣——贵南藏绣精品展暨格萨尔史诗藏绣长卷开工典礼”在青海省贵南县沙沟乡德芒村举行。青海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吕霞出席开工典礼,宣布启动并为长卷开工引线。 格萨尔史诗藏绣长卷绣制项目于2018年启动。绣品主要内容反映了英雄格萨尔王及其三十大将英勇征战的故事。长卷宽1.1米,长260米,目前已完成底图白描绘制工作并进入绣制阶段,将由50名绣娘历时5年完成。格萨尔史诗藏绣长卷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
非遗
代表作名录项目《格萨...
查看更多
2020年“
非遗
讲座月专题活动”《百草园里识百草》 | “我是杜仲,浑身是宝”
2020.06.22
专题报道
杜仲,曾是仅存于我国的杜仲科杜仲属孑遗植物。树皮可入药,是我国特有的名贵药材,中国第一部药学著作《神农本草经》记载了它的药用价值,并将其列为上品,“主治腰脊疼,补中,益精气,坚筋骨。”此外,杜仲的树叶可做茶饮,树皮和树叶中所含有的白色胶丝,则被应用于工业、军事、医疗器械等领域,是重要的材料来源,故被称为“浑身是宝”。本集节目,我们一起去认识“宝树”杜仲吧! 第四集 “我是杜仲,浑身是宝” 节目看完,大...
查看更多
王晨阳:建工坊、做电商,把
非遗
送到老百姓手上
2020.06.19
专题报道
今天,人们可以通过互联网一键下单,购买那些传承了千百年、凝聚着
非遗
传承人精湛手艺的产品,这同时也为贫困地区脱贫攻坚贡献了一份力量。 近年来,“
非遗
+扶贫”成为文化扶贫的一大亮点,不仅为
非遗
传承注入了新生力量,让贫困人口借助文化的力量脱贫致富,也让消费者通过购买加入到传承
非遗
、助力扶贫的队伍中来。文化和旅游部
非遗
司今年倡议和推动的线上
非遗
购物节更是“
非遗
+扶贫”的生动案例。正如文旅部
非遗
司一级巡视员王晨阳所说,“这是在网上打一...
查看更多
美好生活 静好岁月 尽在
非遗
2020.06.19
专题报道
编者按:今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期间,全国各地举办了3700多项
非遗
展示活动,多项保护成果的发布、火爆异常的“
非遗
购物节”、海量的线上云端展示,讲述着动人的
非遗
传承故事,诉说着
非遗
为人们带来的美好生活体验,传达着“见人见物见生活”的
非遗
保护理念—— 公开课+讲座月+“良辰美景”:爱与学问不可辜负 为了让观众在光影中看懂
非遗
,由国家图书馆中国记忆项目中心策划推出的系列课程“他们鉴证了文明——
非遗
影像公开课”在遗产日上线。课程采...
查看更多
2020年度优秀案例征集启动
2020.06.19
通知公告
关于开展2020
非遗
与旅游融合发展优秀案例征集宣传活动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文化和旅游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文化体育广电和旅游局,各计划单列市文化和旅游行政部门、各文化旅游企事业单位: 为深入贯彻中央的决策部署,牢牢把握文化和旅游融合的方向和要求,贯彻新发展理念,进一步加强对
非遗
资源的挖掘,推动
非遗
与旅游融合发展,在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业务指导下,由中国旅游报社主办的“2020
非遗
与旅游融合发展优秀案例征集...
查看更多
2020年“
非遗
讲座月专题活动”《百草园里识百草》 | “看牡丹第一,芍药成双”
2020.06.19
专题报道
牡丹和芍药被誉为“花中二绝”,在中国都有着悠久的栽培历史。《诗经·国风·溱洧》记载:“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勺药。”可见芍药在先秦之时,就曾被青年男女作为定情信物互相馈赠了,故有“百花之中,其名最古”的说法。牡丹更是被誉为“花中之王”,刘禹锡的一句“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流传千年、深入人心,使之成为很多人心目中的“国花”。除了观赏和文化价值外,您知道它们还具有极大的药用价值吗? 本集节目里,国家图书馆馆员黄静...
查看更多
1
438
439
440
441
442
739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