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8-06   星期三   农历闰六月十三   
搜索
地方新闻
浙江省第一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口述史丛书发布会 4月12日上午,浙江省第一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口述史丛书发布会在杭州举行,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非遗处处长胡雁,浙江图书馆馆长褚树青,昆曲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汪世瑜、新昌调腔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章华琴、姚剧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沈守良、海宁皮影戏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张坤荣,非遗专家、丛书作者,各设区市非遗保护中心负责人等90余人参加了发布会。发布会由省非遗保护中心主...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蓝白之美 只要目光稍一接触, 立刻就会有一种磁力把你的眼球 紧紧地吸引住。 那是南通蓝印花布。 那蓝印花布只有两种颜色, 一种是蓝,一种是白。 可就是这两种纯真的颜色却构成了 一种独特、奇异的和谐之美。 而这种独特、奇异的和谐之美 足可以超过无数艳丽丰富的美和 所有艳丽丰富的美的组合。 节选自...
查看更多
地方新闻
壮族天琴弹唱《唱天谣》表演现场 4月7日,“踏歌起舞三月三”——西南省区市传统音乐舞蹈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展演活动在广西民族博物馆拉开帷幕,来自重庆、海南、云南、内蒙古、四川、西藏等省区市的代表与南宁5000多名市民一起踏歌起舞,共襄“壮族三月三”盛会,同奏民族团结华章。 本次展演由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支持,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主办,自治区群众艺术馆和广西民族博物馆承办。展演以“汇民族歌舞...
查看更多
地方新闻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充分发挥开封市文化旅游资源优势,提升文化和旅游创意水平,促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在文旅融合的第一年清明文化节期间,开封市举办了“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景区2019春季大联展”活动。 4月1日,由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中共开封市委、开封市人民政府主办,开封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开封广播电视台的“八方门神聚汴京——全国木版年画联展”在八朝古都开封市龙亭景区举办,本次年画联展展期为4月...
查看更多
要闻
考察团在湖南江永女书园参观 考察团参观瑶族古都千家峒 4月6日至12日,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和广西、湖南、广东、贵州四省区民间文艺家协会联合举办了“一带一路”民间文化探源工程——湘、桂、粤、黔民族地区2019“三月三”节庆民间歌谣考察调研活动。 中国民协分党组成员、副秘书长吕军表示,此次考察调研活动让考察团成员得以深入了解古丝路湘、桂、粤、黔地区瑶族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发展变化和传承人...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4月4日,“壮族三月三”系列活动主会场( 摄影: 粟俊 )   4月7日,“壮族三月三”非遗展演《傩面舞》(摄影: 粟俊 )   4月4日,“壮族三月三”系列活动中的壮族“欧贵”婚俗表演(摄影:宾阳) 又是一年三月初三,壮乡处处歌飞扬。 事实上,在春暖花开的3月,大美广西不止...
查看更多
地方新闻
4月9日上午,由洛阳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举办的第37届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场正式开演! 洛阳牡丹花会始于隋代,距今已有1600多年历史,是伴随洛阳牡丹种植传统而生的人们生产生活赏花习俗的总和,包括牡丹诗词、书画、传说、服饰、礼仪、栽种技术等内容。“洛阳牡丹花会”2008年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作为牡丹文化节的重要组成部分,“国色天香•河洛欢歌”广场文化狂欢月从2007年开始,在周王城广场举办为期一个月的...
查看更多
要闻
4月6日,纪录片《传承》第三季在央视中文国际频道播放。本季将视角更多聚焦于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中的年轻人,通过讲述民间文化的青年故事,去“寻找传承中的青春力量”。 2016年和2018年,纪录片《传承》前两季通过“非遗”传承人的技艺与情感的描摹,展现中华文化传承的厚重,也唤起了更多人体验、观看和探究“非遗”文化的兴趣。 制片人贺亚莉介绍,纪录片《传承》第三季分为10集,通过17个传承人的故事,探寻华夏大地上1...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漆器源自中国。早在史前时代,我们的先民已经发现漆的神奇,并开始大量在生活器物中应用。从杭州跨湖桥遗址出土8000年前的漆弓,到7000年前河姆渡时期的漆碗,无不佐证着中华先民曾在不断试错中发现漆的胶粘、防腐等功能。《韩非子 十过第十》记载:“舜禅天下而传之于禹,禹作为祭器,墨染其外,而朱画其内,缦帛为茵,蒋席颇缘,觞酌有采,而樽俎有饰。”自禹起,在祭器上用漆作为髹饰,并进行彩绘,漆的功用开始超越了材料属性,进入到审美创造的文化之旅...
查看更多
地方新闻
近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公布了第六批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共计31项)和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扩展项目名录(共计19项)。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