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06   星期二   农历四月初九   谷雨 谷雨
搜索
专题报道
贝叶经制作技艺是西双版纳州11项国家级非遗项目之一  图为贝叶经  原标题:绚丽少数民族非遗盼传承 西双版纳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馆开馆  4月13至16日是傣历1379年新年节。新年节前夕,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馆正式开馆。    西双版纳民族博物馆馆长岩坎翁介绍,非遗展厅面积800余平方米,以文字表述、图片展示和实物展出等方式呈现西双版纳州绚丽多彩的非遗文化,文字以汉、傣双语表述,拥有非遗相关实物100余件。    非遗展厅共分为5个部分...
查看更多
其他新闻
  4月12日,国家文化部武陵山(湘西)土家族苗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评估组来到吉首市,考察吉首市“非遗”保护工作。   评估组先后考察了湘西非物质文化遗产园、矮寨小学及坪朗村苗鼓传习所,面对面与“非遗”传承人进行交流,全面了解吉首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详细询问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的状况及面临问题困难,深切关注传承人的生活及身体状况。   吉首市目前共有“非遗”项目67项。国家级项目有3个(《湘西苗族鼓舞》《湘西苗族民歌》《苗族四月八》),其中...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编者按:民间文学是广大劳动人民口头创作、口头流传,并不断集体修改、加工的文学,是民间智慧和经验的结晶。民间文学既是伟大的,同时又是脆弱的。在社会发展进程中,民间文学面临着严峻的冲击。近年来,民间文学的整理工作正在加快推进,中国民间文学大系出版工程被列入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国家级重点工程。为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提供动力,为当代中国人寻找文化烙印,为子孙后代留下文化土壤,抢救民间文学的工程正在进行中。民间文学再不抢救,今后就没有了——邱运华谈中国民间文学...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今年80岁的动态风筝大师张天伟,年轻时曾代表陕西参加各地的风筝大赛,斩获奖项无数,每次他的“会说话”“会动”的风筝一亮相,总能惊艳一片,他的巨龙风筝还登上过加拿大的邮票,在国内外享有盛誉。尽管如此,这门技艺也面临失传的窘境。“如果不是真正热爱,是学不下来的。”张天伟无奈道。  传统技艺在现代工业冲击下生存空间逼仄,是许多非遗传承人面临的问题。  传承人的离世是最大的遗憾  工艺复杂、制作周期长短期内难以产生效益,很多学艺者因此望而却步。“传承人的离去对...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你听说过“肉连响”吗?他是众多传统体育项目中的一个。  “肉连响”源于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利川市,主要以手掌击额、肩、脸、臂、肘、腰、腿等部位,发出有节奏的响声而得名。  “肉连响”传承人刘守红对记者说,民族运动会给了非遗项目很好的舞台,相比传统的“博物馆式”的静态传承,在民族运动会上现场表演,是一种更好的活态传承。  当下:活态传承最重要  2015年8月,第十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举行。为进一步发展和推广中国传统体育项...
查看更多
其他新闻
  2017年4月10日,由故宫博物院、安徽省文化厅、黄山市政府主办,故宫博物院驻安徽黄山市徽派传统工艺工作站承办的“徽匠神韵——安徽徽州传统工艺故宫特展”开幕式在故宫博物院永寿宫前举行。文化部部长雒树刚、副部长项兆伦、安徽省省委书记李锦斌、省长李国英、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出席了活动并为徽派传统工艺馆揭牌,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安徽省委宣传部部长虞爱华为开幕式致辞。故宫研究院院长、原故宫博物院院长郑欣淼,常务副院长王亚民,副院长宋纪蓉,安徽省委秘书长唐承沛...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郭宝光在练习撂石锁。郭宝光供图在古城开封,市民习练撂石锁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撂石锁自北宋年间流传至今,是集力量和技巧为一体的武术功力项目,已有千年历史,深受有尚武健身传统的回族群众的喜爱。  半个世纪以来,撂石锁原本生存的环境和文化空间逐渐流失,其传承和发展困难重重。2011年6月,撂石锁被列入国家级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后,该项活动渐获新生。  “从1998年开始,我就开始挖掘整理撂石锁运动项目。”撂石锁运动非遗传承人、开封市回族传统体育表演团负责...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回族传统体育项目掼牛 光明图片/视觉中国一种活态人文遗产  国家体育总局文化发展中心研究部主任、国家非遗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委员崔乐泉,多年来一直从事我国传统体育研究工作,他认为散布于华夏大地的传统体育,体现了中华民族体育文化的多样性。我国55个少数民族因为各自的生活环境、文化发展程度、经济发展水平、气候气象的不同,孕育出了不同特色的民族体育文化。传统体育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中的一类重要表现形式,是在历史中创造和积淀下来的体育文化资源。  从概念上讲,传...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原标题:让史诗在更多人心中咏唱——建设中的格萨尔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  “每当我骑上骏马,奔驰在开满格桑花的草原上,就会想起心目中的英雄——格萨尔。”家住黄河源头的牧民洛桑沃赛告诉记者,格萨尔《赛马称王》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果洛的每一个孩子都知道这个故事。在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传说中格萨尔创立并使其空前强大的岭国核心地带,说唱艺人自11世纪以来就能口授的《格萨尔王传》,至今还流传在草原深处。  今年1月,文化部批复《格萨尔文化(果洛)生态保护实验区总...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修旧如旧”是古建修缮中的重要准则,但问题是,因为自身特点和资料缺乏,现在很多时候已经不知“旧”为何样、如何修旧。更多时候需要边考察、边研究、边修缮。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定义,非物质文化遗产(简称“非遗”)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所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中国许多古老技艺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目录:昆曲、书法、剪纸、篆刻……曾经陌生的“非遗”概念,近几年正在变得愈发为大众熟悉...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