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8-24 星期日 农历七月初二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服务平台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10197)
机构
(1)
政策
(138)
资讯
(7391)
清单
(94)
资源
(1101)
学术
(1194)
百科
(1)
其他
(277)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让
非遗
在守望传承中绽放
2013.04.07
专题报道
让
非遗
在守望传承中绽放 守望传承,薪火相传。获得“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薪传奖”的60名国家级
非遗
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以对传统手艺和技艺传承发展事业的热爱与付出,浇灌出中华文明百花园中争奇斗艳的
非遗
奇葩。本版特遴选推出一组文章,讲述获得“薪传奖”的文化守望建设者们的感人故事,以进一步引起社会对
非遗
传承和发展的关注与支持。 王治升:传递羌族文化密码 释比因通晓羌族宗教典籍、法事技艺、天文知识、医药知识等而成为族内最有地位的人。在羌族人的日常生活中,祭山...
查看更多
非遗
遇困:千年“南溪号子”谁传唱?
2013.03.29
专题报道
非遗
遇困:千年“南溪号子”谁传唱? 拥有1000多年历史的黔江“南溪号子”,是我国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下称
非遗
项目)。然而,目前全村能传唱者仅7人,成了濒危的
非遗
项目。 吼号子难养家糊口导致无人愿学,也让“南溪号子”传承遭遇尴尬。如今,黔江正策划将其搬上舞台,搭上旅游这辆便车,改变其窘境。 阳春三月,山花烂漫,金黄的油菜花地毯般铺在山野中。 黔江区鹅池镇高山峡谷中的南溪村,一弯清澈的河水昼夜淙淙流淌,蜿蜒穿村而过。这里是拥有千年历史的...
查看更多
非遗
进校园”:活体传承的创举
2013.03.29
专题报道
“
非遗
进校园”:活体传承的创举陈朝霞 上林湖的传说、粉塑、工艺竹编、箍桶技艺、犴舞、蛟川走书、木偶摔跤、水火流星……这些名词让很多人感到陌生,这些植根在宁波土地上的民间文学、手工技艺、曲艺、民间舞蹈、传统体育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仿佛一段久远的记忆,与现代都市生活相隔遥远。然而,在宁波许多中小学校校园里,越来越多的青少年被它们所吸引,正在关注、学习、传承这些古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这一切,要归功于宁波市文化部门推出的“
非遗
进校园”活动。 非物质文化遗...
查看更多
非遗
申报:有东西才申报,没有不要去造
2013.03.28
专题报道
非遗
申报:有东西才申报,没有不要去造 在全国政协文艺界别小组讨论会上,全国政协委员、文化部副部长王文章一言不发,始终坐在一边听发言、做笔记,他所关注的是事关中华五千年文明传承的重大话题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
非遗
”)的保护和传承。 王文章从文化部艺术局研究室出道,曾在文化部戏剧处、艺术管理处、中国文化报、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任职。在
非遗
的保护和传承方面,他经验老道。 王文章在接受本报专访时回应了此前学界关注的
非遗
申报...
查看更多
传统地方戏曲该怎么走?
2013.03.27
专题报道
传统地方戏曲该怎么走?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来自陕西的全国人大代表、秦腔表演艺术家李梅曾以一曲高亢清亮的秦腔在人民大会堂前亮相,她想以此方式呼吁各界加强对传统地方戏曲的保护。 传统地方戏曲是我国各民族人民共同创造的文化财富,也曾是和人民大众最贴近的艺术样式。它随着中国社会的演进而成长,在我国艺术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和价值。而如今,传统地方戏曲的保护、传承和发展都面临困境,未来,传统地方戏曲该怎么走? 现状不容乐观 对传统地...
查看更多
非遗
保护传承仍不乐观 如何不再“非常遗憾”
2013.03.11
专题报道
非遗
保护传承仍不乐观 如何不再“非常遗憾” “徐州香包”传承人井秋红在联展现场制作香包。 秦晴 摄 一场热闹的展览之后,
非遗
的保护与传承现状仍不容乐观。缺人才、缺经费、缺创新……这些存在已久的问题依旧困扰着
非遗
项目的传承人。 很多人都在想办法、出主意:
非遗
走进课堂、提高补贴经费、提供免税等优惠政策……所有的努力,无非是想让
非遗
不再“非常遗憾”。但是,要真正实现活态保护与传承,还需要长期的工作。 3月27日,云南昆明官渡古镇,历时6天的首...
查看更多
民俗保护新思路:
非遗
项目变身民俗节
2013.03.08
专题报道
民俗保护新思路:
非遗
项目变身民俗节怀柔敛巧饭节目表演 如果问北京的杨树底下村,也许没有几个人能答上来,但要问起每年正月里的“敛巧饭”,那知道的人一定不少。 怀柔区琉璃庙镇杨树底下村的“敛巧饭”,可不是一顿普通的饭,它不仅流传了近200年,而且已被申请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据村里老人讲,当初霍、靳二姓先人来到杨树底下村定居,派人出外乞求粮食种子,不料讨回的种子撒落石缝里,是几只山雀儿飞来,帮着把种子衔出。为报山雀之恩,以后每年正月里,村中少女...
查看更多
向社会普及
非遗
知识 使
非遗
保护观念深入人心
2013.03.08
专题报道
向社会普及
非遗
知识 使
非遗
保护观念深入人心 “这是件积德的大好事!”抚摸着崭新的《东城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谱系大典》,被列入国家级
非遗
保护名录的北京扎燕风筝传承人、86岁的费保龄老人赞不绝口。翻开书中自己关于扎燕风筝的口述,老人的欣喜之情溢于言表:“这书里的人我几乎都认识,要没有政府支持,任这些手艺自生自灭,早看不着这些绝活了。” 近日,北京市首部由区县编辑的“
非遗
传承人家谱”——《东城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谱系大典》出版发行。该书...
查看更多
赫哲族说唱艺术伊玛堪因歌手故去渐成濒危
非遗
2013.02.26
其他新闻
赫哲族说唱艺术伊玛堪因歌手故去渐成濒危
非遗
拥有30余部相关著作的赫哲族文化记录者、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黄任远,23日做客黑龙江省公益讲堂“龙江讲坛”,为公众讲述中国东北赫哲族说唱艺术——伊玛堪这一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和赫哲族那些过去的故事。 世居在中国东北地区的赫哲族是中国人口最少的民族之一,曾以捕鱼狩猎为生,有语言无文字,历史上以伊玛堪这种近似民族史诗的口头说唱艺术记录民族历史。如今,当地50岁以下的赫哲族人已很少会说赫哲语、会唱伊...
查看更多
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管理系统试点工作即将启动
2013.02.25
其他新闻
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管理系统试点工作即将启动 本网讯 加快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抢救性保护步伐是推动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工作向前发展的关键所在。为了更好落实这一措施,按照文化部
非遗
司工作要求,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中心计划在部分省市先行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管理系统试点工作,并于2013年1月21日、22日召开了试点工作软件开发需求调研会。本次会议旨在听取地方关于开展试点工作的意见和建议,摸清工作基础及存在的主要问题;通过对资...
查看更多
1
671
672
673
674
675
740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