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8-02   星期六   农历闰六月初九   大暑 大暑
搜索
其他新闻
第三次“文化遗产日”五大亮点夺目    人民网讯  记者郑娜、苗春报道:在日前召开的新闻通气会上,文化部等部门表示将在6月14日我国第三个“文化遗产日”前后3个月内,组织演出、展览、讲座等百余项活动,普及文化遗产保护知识,让公众进一步了解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意义。此次文化遗产日的系列活动精彩纷呈,主要体现5大亮点。  ★★★亮点一:  第二批国家级非遗名录公布,510个项目入选  6月14日文化遗产日当天,国务院公布了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
查看更多
其他新闻
中国采取有效措施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今年6月14日是中国的第三个“文化遗产日”。3年来,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中国正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最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将在中国设立亚太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这说明中国近年来为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所做的努力,已为国际社会所认可。  ■ 非遗保护取得突破性进展  在第三个文化遗产日到来之际,文化部副部长周和平在6月11日的新闻通气会上就中国近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进行了介绍。他表示,国务院已经批准第二批国家级...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羌文化“很受伤” 即将展出的满堂红油灯汶川出土的清末印章即将展出的羌族油灯即将展出的羌族玉米撮撮即将展出的羌族金丝猴皮帽子    北川羌族自治县羌族民俗博物馆馆长高泽友和他的同事们现在只能在帐篷里办公,他们的博物馆在5•12大地震中全部坍塌。而这座博物馆是2006年7月才好不容易建成的。  说起文物的损失,高泽友一张嘴就是一大串:“藤条做弦、有3米长的古羌族人狩猎用的弩;羌族双耳罐、灰陶瓶、陶碟、绿釉瓷碗、青花瓷杯、祭祀罐等80余件;明清时期极具羌族特色的...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汶川大地震:禹羌文化之殇    正午时分,擂鼓镇上,山风轻拂。看着亲友专门给自己炒的一大碗回锅肉,林继忠却一点胃口也没有。他草草扒了两口饭,就撂下筷子,把一碗米汤喝了个底朝天。他自言自语:“最近是咋个的,看见肉也不想吃了呀?”  也想吃,但吃不下。因为太多事堵在胸口,闷得慌。女儿没了,他日里夜里不知哭了多少回,直到今天,眼泪还是会莫名地往下淌。“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处”。让他伤心的,何止一个女儿的遇难,禹羌文化所遭遇的重创,亦让这位主管北川文化的副...
查看更多
其他新闻
《中国记忆》讲述“非遗”保护     由文化部和中央电视台联合制作,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承办的“2008中国记忆――我们的精神家园”,作为今年“文化遗产日”特别节目,于6月14日12时在中央电视台10套播出。刀郎木卡姆、福建泉州晋江高甲戏、少林功夫等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展示,资华筠、乌丙安、刘魅立等专家的访谈,以及穿插连线闽南和徽州两处文化生态保护区和正在申报的黄南文化保护区,勾画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全貌。    特别...
查看更多
其他新闻
中国官方正制定地震灾区非遗设施重建和传承规划    中新网6月14日电今天是中国的第三个“文化遗产日”,今年的主题是:“文化遗产人人保护,保护成果人人共享”。中央电视台报道说,目前,中国文化部正在研究制定地震灾区非物质文化遗产设施重建和恢复传承规划。“5.12”汶州大地震造成四川、甘肃、陕西、重庆等省市14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受损,损失珍贵实物15009件。27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专题博物馆、17个传习所严重损毁。  目前,中国文化部正在研究制定地震灾区...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非物质文化遗产也需优胜劣汰    韩国端午祭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成功,触动了中国人的神经。也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逐渐走入人们的视线,“非物质文化遗产也需要优胜劣汰”、“对物背后‘象"的挖掘是非遗工作的核心”等等观点,让记者对非遗保护工作有了新的认识。    记者:“文革”期间,传统的民俗被列入“四旧”,属于被打压的行列。不同的国家对同一民俗现象也有不同的理解,比如求签,在我们看到的一些“破除迷信、崇尚科学”的电视宣传片中它被做为一个反面例子,但新加坡的...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风火流星”绝迹三十年后重现    6月14日,是我国“文化遗产日”。在国务院公布了《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扩展项目名录》,我省64个非物质保护项目入选国家级名录。  山西大学音乐厅,太原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活动正在进行中。颇具惊险刺激效果的民间杂技―――“晋阳风火流星”在绝技三十多年后“重现江湖”。  晋阳风火流星,是一门融民间杂技与中华武术为一体的民间社火表演艺术,是我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而在老艺人们表演的当天...
查看更多
其他新闻
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风采 唱出乐观坚强奋斗精神  ----抗震救灾·四川民族民间歌舞专场“蜀风古韵”在京演出     来自北川的羌族民间艺术家表演舞蹈羊皮鼓舞《布滋拉》。(摄影:卢旭)     “无论是贫瘠的山坳,还是富饶的平原;无论是巍峨的雪山,还是起伏的江岸;只要劳作,就会有心灵的唱吟;只要劳作,就会有美妙的歌声。”    6月14日是我国第三个“文化遗产日”。当晚,由文化部主办,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承办的“2008中国非物质文化遗...
查看更多
其他新闻
需求不足 “老字号”手工技艺面临传承困境    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督导组日前在京调研。调查中,专家们发现,景泰蓝工艺、雕漆工艺、牙雕工艺等以非遗手工技艺项目为主要经营产品的企业,在传承过程中面临税收、市场需求等各方面的实际困难。如何处理好市场和传承的关系,成为困扰这些“老字号”的共同问题。  税收过高  在北京,很多工序多、工艺复杂的手工技艺都需要由企业而非个人来传承。问题也由此产生,企业在传承时面临的问题要比个人复杂得多。在市场中生存下来成为企...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